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小金和小玲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的变化规律,她们分别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每次实验时,她们先固定发光物体与光屏的距离,再通过移动凸透镜
题目详情
小金和小玲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的变化规律,她们分别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每次实验时,她们先固定发光物体与光屏的距离,再通过移动凸透镜的位置,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表一、表二分别记录了她们通过实验获得的部分数据.
(1)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像距随物距的变化关系可初步得出: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______.
(2)分析比较序号______中的数据可初步得出:不同凸透镜成实像且物距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像距也越大.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序号1、2、3(或4、5、6)中“像距和物距的差值”随“物屏距离”的变化关系可初步得出: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______.
(4)根据(3)的初步结论,并基于序号4和8中“像距和物距的差值”变为负值的事实,可以做出如下推理: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屏距离存在一个最小值,此时______.
两位同学猜想这一“最小值”可能与凸透镜的焦距存在某种关系,为了验证猜想,她们决定用上述实验器材继续探究.请在表三的第二、第三列中填入她们拟进行实验的数据,以达到研究目的.
表一:小金的实验数据(焦距:12cm) | ||||
序 号 | 物屏距离(cm) | 物距 (cm) | 像距 (cm) | 像距和物距的差值(cm) |
1 | 64 | 16 | 48 | 32 |
2 | 52 | 19 | 33 | 14 |
3 | 49 | 22 | 27 | 5 |
4 | 50 | 30 | 20 | -10 |
表二:小玲的实验数据(焦距:15cm) | ||||
序 号 | 物屏距离(cm) | 物距 (cm) | 像距 (cm) | 像距和物距的差值(cm) |
5 | 90 | 19 | 71 | 52 |
6 | 69 | 22 | 47 | 25 |
7 | 61 | 28 | 33 | 5 |
8 | 62 | 35 | 27 | -8 |
(2)分析比较序号______中的数据可初步得出:不同凸透镜成实像且物距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像距也越大.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序号1、2、3(或4、5、6)中“像距和物距的差值”随“物屏距离”的变化关系可初步得出: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______.
(4)根据(3)的初步结论,并基于序号4和8中“像距和物距的差值”变为负值的事实,可以做出如下推理: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屏距离存在一个最小值,此时______.
表三:实验设计 | ||||
实验 序号 | 焦距 (cm) | 物屏距离 (cm) | 物距 (cm) | 像距 (cm) |
9 | ______ | ______ | / | / |
10 | ______ | ______ | / | /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像距随物距的变化关系可初步得出: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或物距变小,像距变大;
(2)想得出:不同凸透镜成实像且物距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像距也越大的结论,即找出不同焦距但相同物距的实验步骤,对比分析即可,即可以选作2与5(或3与6);
(3)分析1、2、3(或4、5、6)中“像距和物距的差值”随“物屏距离”的变化关系可以看出,物屏距离越小,像距与物距的差值越小;
(4)据数据特点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增大,像距和物距的差值越来越小,所以可以推力出,当物距为某个数值时,像距和物距的差值可能为零;
同时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若u=2f时,v=2f,即此时像距和物距的差值为零,故所填的数据为:
对于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应选择物距为24cm,即此时物屏之间的距离,即物像间的距离是d=2×24cm=48cm;
对于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应选择物距为30cm,即此时物屏之间的距离,即物像间的距离是d=2×30cm=60cm;
如下表:
故答案为:(1)物距越大,像距越小;(2)2、5(3、6);(3)物屏距离越小,像距与物距的差值越小;(4)像距与物距的差值为0;图表见上面的解析.
(2)想得出:不同凸透镜成实像且物距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像距也越大的结论,即找出不同焦距但相同物距的实验步骤,对比分析即可,即可以选作2与5(或3与6);
(3)分析1、2、3(或4、5、6)中“像距和物距的差值”随“物屏距离”的变化关系可以看出,物屏距离越小,像距与物距的差值越小;
(4)据数据特点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增大,像距和物距的差值越来越小,所以可以推力出,当物距为某个数值时,像距和物距的差值可能为零;
同时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若u=2f时,v=2f,即此时像距和物距的差值为零,故所填的数据为:
对于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应选择物距为24cm,即此时物屏之间的距离,即物像间的距离是d=2×24cm=48cm;
对于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应选择物距为30cm,即此时物屏之间的距离,即物像间的距离是d=2×30cm=60cm;
如下表:
表三:实验设计 | ||||
实验 序号 | 焦距 (cm) | 物屏距离 (cm) | 物距 (cm) | 像距 (cm) |
9 | 12 | 48 | / | / |
10 | 15 | 60 | / | / |
看了 小金和小玲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关于光纤通信,以下说法不正确是()A.它的传输方式是靠光在光导纤维内壁多次反射B.它利用激光在光关 2020-06-18 …
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物镜和细准焦螺旋和遮光器,结果得到下面亮度相同的各 2020-07-10 …
关于光纤通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光纤通信中使用的“导线”是光导纤维B.光纤通信中使用的“导线 2020-07-10 …
滑板在牵引力的作用下,通过2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条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t1=02 2020-07-23 …
关于光纤通信,以下说法不正确是()A.光在光导纤维里传播时会多次反射B.通信用的激光一般在光导纤维里 2020-11-03 …
我们从显微镜中看到物象时,光线依次通过的路径是()A.反光镜-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B. 2020-11-05 …
杨光知道树阴下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他知道了光斑的直径为7.0cm,光斑 2020-12-07 …
小光知道树阴下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他测出光斑的直径为7cm,光斑到小孔 2020-12-07 …
1.一个村庄有1000户人家,有700户有电话.村口一户得到防汛通知,要求他尽快通知各户.如果电话通 2020-12-19 …
杨光知道树荫下的圆形光斑就是太阳通过树叶间的小孔在地面上成的像,它测出了光斑的直径为7.0cm,光斑 2020-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