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小金和小玲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的变化规律,她们分别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每次实验时,她们先固定发光物体与光屏的距离,再通过移动凸透镜
题目详情
小金和小玲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的变化规律,她们分别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每次实验时,她们先固定发光物体与光屏的距离,再通过移动凸透镜的位置,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表一、表二分别记录了她们通过实验获得的部分数据.
(1)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像距随物距的变化关系可初步得出: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______.
(2)分析比较序号______中的数据可初步得出:不同凸透镜成实像且物距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像距也越大.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序号1、2、3(或4、5、6)中“像距和物距的差值”随“物屏距离”的变化关系可初步得出: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______.
(4)根据(3)的初步结论,并基于序号4和8中“像距和物距的差值”变为负值的事实,可以做出如下推理: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屏距离存在一个最小值,此时______.
两位同学猜想这一“最小值”可能与凸透镜的焦距存在某种关系,为了验证猜想,她们决定用上述实验器材继续探究.请在表三的第二、第三列中填入她们拟进行实验的数据,以达到研究目的.
表一:小金的实验数据(焦距:12cm) | ||||
序 号 | 物屏距离(cm) | 物距 (cm) | 像距 (cm) | 像距和物距的差值(cm) |
1 | 64 | 16 | 48 | 32 |
2 | 52 | 19 | 33 | 14 |
3 | 49 | 22 | 27 | 5 |
4 | 50 | 30 | 20 | -10 |
表二:小玲的实验数据(焦距:15cm) | ||||
序 号 | 物屏距离(cm) | 物距 (cm) | 像距 (cm) | 像距和物距的差值(cm) |
5 | 90 | 19 | 71 | 52 |
6 | 69 | 22 | 47 | 25 |
7 | 61 | 28 | 33 | 5 |
8 | 62 | 35 | 27 | -8 |
(2)分析比较序号______中的数据可初步得出:不同凸透镜成实像且物距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像距也越大.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序号1、2、3(或4、5、6)中“像距和物距的差值”随“物屏距离”的变化关系可初步得出: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______.
(4)根据(3)的初步结论,并基于序号4和8中“像距和物距的差值”变为负值的事实,可以做出如下推理: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屏距离存在一个最小值,此时______.
表三:实验设计 | ||||
实验 序号 | 焦距 (cm) | 物屏距离 (cm) | 物距 (cm) | 像距 (cm) |
9 | ______ | ______ | / | / |
10 | ______ | ______ | / | /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像距随物距的变化关系可初步得出: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或物距变小,像距变大;
(2)想得出:不同凸透镜成实像且物距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像距也越大的结论,即找出不同焦距但相同物距的实验步骤,对比分析即可,即可以选作2与5(或3与6);
(3)分析1、2、3(或4、5、6)中“像距和物距的差值”随“物屏距离”的变化关系可以看出,物屏距离越小,像距与物距的差值越小;
(4)据数据特点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增大,像距和物距的差值越来越小,所以可以推力出,当物距为某个数值时,像距和物距的差值可能为零;
同时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若u=2f时,v=2f,即此时像距和物距的差值为零,故所填的数据为:
对于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应选择物距为24cm,即此时物屏之间的距离,即物像间的距离是d=2×24cm=48cm;
对于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应选择物距为30cm,即此时物屏之间的距离,即物像间的距离是d=2×30cm=60cm;
如下表:
故答案为:(1)物距越大,像距越小;(2)2、5(3、6);(3)物屏距离越小,像距与物距的差值越小;(4)像距与物距的差值为0;图表见上面的解析.
(2)想得出:不同凸透镜成实像且物距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像距也越大的结论,即找出不同焦距但相同物距的实验步骤,对比分析即可,即可以选作2与5(或3与6);
(3)分析1、2、3(或4、5、6)中“像距和物距的差值”随“物屏距离”的变化关系可以看出,物屏距离越小,像距与物距的差值越小;
(4)据数据特点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增大,像距和物距的差值越来越小,所以可以推力出,当物距为某个数值时,像距和物距的差值可能为零;
同时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若u=2f时,v=2f,即此时像距和物距的差值为零,故所填的数据为:
对于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应选择物距为24cm,即此时物屏之间的距离,即物像间的距离是d=2×24cm=48cm;
对于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应选择物距为30cm,即此时物屏之间的距离,即物像间的距离是d=2×30cm=60cm;
如下表:
表三:实验设计 | ||||
实验 序号 | 焦距 (cm) | 物屏距离 (cm) | 物距 (cm) | 像距 (cm) |
9 | 12 | 48 | / | / |
10 | 15 | 60 | / | / |
看了 小金和小玲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在完成了“探究电磁铁的磁性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后,小华同学进一步思考认为:电磁铁磁性强弱除了跟电流 2020-05-12 …
乔治·埃米尔·帕拉德及其同事设计并完成了探究分泌蛋白在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内合成、运输、分泌途径的经典 2020-06-22 …
乔治•埃米尔•帕拉德及其同事设计并完成了探究分泌蛋白在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内合成、运输、分泌途径的经典 2020-07-05 …
某课外活动小组欲探究Mg、Fe、Cu、Ag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们找来大小、薄厚均相同的四种金属 2020-07-25 …
嫦娥一号卫星①嫦峨一号卫星是我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卫星,于2005年年底完成了卫星初样产品的研制和相关实 2020-12-04 …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成语以高度凝结的语言形式,浓缩了十分丰富的文化内容,堪称汉语宝库中的精华.班级 2020-12-07 …
在完成了“探究电磁铁的磁性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后,小华同学进一步思考认为:电磁铁磁性强弱除了跟电流大 2020-12-10 …
从5时整开始,经过多长时间后,时针与分针第一次成了直线?5时整时,分针指向正上方,时针指向右下方,此 2020-12-14 …
在物理学大师爱因斯坦提出引力波预言百年之后,美国科研人员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第一次成 2021-01-16 …
1956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八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下列有关中共八大的表述,不正确 2021-0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