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小金和小玲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的变化规律,她们分别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每次实验时,她们先固定发光物体与光屏的距离,再通过移动凸透镜
题目详情
小金和小玲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的变化规律,她们分别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每次实验时,她们先固定发光物体与光屏的距离,再通过移动凸透镜的位置,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表一、表二分别记录了她们通过实验获得的部分数据.
(1)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像距随物距的变化关系可初步得出: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______.
(2)分析比较序号______中的数据可初步得出:不同凸透镜成实像且物距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像距也越大.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序号1、2、3(或4、5、6)中“像距和物距的差值”随“物屏距离”的变化关系可初步得出: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______.
(4)根据(3)的初步结论,并基于序号4和8中“像距和物距的差值”变为负值的事实,可以做出如下推理: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屏距离存在一个最小值,此时______.
两位同学猜想这一“最小值”可能与凸透镜的焦距存在某种关系,为了验证猜想,她们决定用上述实验器材继续探究.请在表三的第二、第三列中填入她们拟进行实验的数据,以达到研究目的.
表一:小金的实验数据(焦距:12cm) | ||||
序 号 | 物屏距离(cm) | 物距 (cm) | 像距 (cm) | 像距和物距的差值(cm) |
1 | 64 | 16 | 48 | 32 |
2 | 52 | 19 | 33 | 14 |
3 | 49 | 22 | 27 | 5 |
4 | 50 | 30 | 20 | -10 |
表二:小玲的实验数据(焦距:15cm) | ||||
序 号 | 物屏距离(cm) | 物距 (cm) | 像距 (cm) | 像距和物距的差值(cm) |
5 | 90 | 19 | 71 | 52 |
6 | 69 | 22 | 47 | 25 |
7 | 61 | 28 | 33 | 5 |
8 | 62 | 35 | 27 | -8 |
(2)分析比较序号______中的数据可初步得出:不同凸透镜成实像且物距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像距也越大.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序号1、2、3(或4、5、6)中“像距和物距的差值”随“物屏距离”的变化关系可初步得出: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______.
(4)根据(3)的初步结论,并基于序号4和8中“像距和物距的差值”变为负值的事实,可以做出如下推理: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屏距离存在一个最小值,此时______.
表三:实验设计 | ||||
实验 序号 | 焦距 (cm) | 物屏距离 (cm) | 物距 (cm) | 像距 (cm) |
9 | ______ | ______ | / | / |
10 | ______ | ______ | / | /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像距随物距的变化关系可初步得出: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或物距变小,像距变大;
(2)想得出:不同凸透镜成实像且物距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像距也越大的结论,即找出不同焦距但相同物距的实验步骤,对比分析即可,即可以选作2与5(或3与6);
(3)分析1、2、3(或4、5、6)中“像距和物距的差值”随“物屏距离”的变化关系可以看出,物屏距离越小,像距与物距的差值越小;
(4)据数据特点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增大,像距和物距的差值越来越小,所以可以推力出,当物距为某个数值时,像距和物距的差值可能为零;
同时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若u=2f时,v=2f,即此时像距和物距的差值为零,故所填的数据为:
对于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应选择物距为24cm,即此时物屏之间的距离,即物像间的距离是d=2×24cm=48cm;
对于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应选择物距为30cm,即此时物屏之间的距离,即物像间的距离是d=2×30cm=60cm;
如下表:
故答案为:(1)物距越大,像距越小;(2)2、5(3、6);(3)物屏距离越小,像距与物距的差值越小;(4)像距与物距的差值为0;图表见上面的解析.
(2)想得出:不同凸透镜成实像且物距相同时,凸透镜的焦距越大,像距也越大的结论,即找出不同焦距但相同物距的实验步骤,对比分析即可,即可以选作2与5(或3与6);
(3)分析1、2、3(或4、5、6)中“像距和物距的差值”随“物屏距离”的变化关系可以看出,物屏距离越小,像距与物距的差值越小;
(4)据数据特点可知,凸透镜成实像时,随着物距增大,像距和物距的差值越来越小,所以可以推力出,当物距为某个数值时,像距和物距的差值可能为零;
同时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若u=2f时,v=2f,即此时像距和物距的差值为零,故所填的数据为:
对于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应选择物距为24cm,即此时物屏之间的距离,即物像间的距离是d=2×24cm=48cm;
对于焦距为15cm的凸透镜,应选择物距为30cm,即此时物屏之间的距离,即物像间的距离是d=2×30cm=60cm;
如下表:
表三:实验设计 | ||||
实验 序号 | 焦距 (cm) | 物屏距离 (cm) | 物距 (cm) | 像距 (cm) |
9 | 12 | 48 | / | / |
10 | 15 | 60 | / | / |
看了 小金和小玲在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1)实验时,应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2)所用 2020-05-16 …
某兴趣小组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记录并绘制了物体离凸透镜的距离u跟实像到透镜的距离v之间 2020-05-16 …
(14分)小明利用一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透镜的成像规律,进行了如下操作并得到了相关结论。请你将空缺 2020-06-12 …
医生在用显微镜化验样本时,总在不停的转动显微镜上的一个按钮,这是在()A.调节物镜的焦距B.调节目 2020-06-20 …
小亮同学用一个未知焦距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小亮同学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观测情况记录在 2020-06-26 …
有甲、乙二个凸透镜,焦距分别为f甲、f乙,将它们分别放在光具座上做蜡烛成像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2020-07-01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要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上;实验时,除了记录焦距、物距和像的性质 2020-07-16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如图),小军所在的小组实验操作规范、测量准确.该小组绘制的物距和 2020-07-29 …
冯强去配眼镜,验光医师给他检查视力时,他发现视力表放在他头部的后上方,医师让他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 2020-12-01 …
图中是利用f=l0cm的凸透镜在研究成像规律时物距与像距变化关系的图象.实验中若以速度v匀速将蜡烛从 2021-0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