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化学-->
[选修一化学与技术]联碱法(候氏制碱法)和氨碱法的生产流程简要表示如下图:(1)沉淀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X是,Y是(填化学式);(3)Z中除了溶
题目详情
[选修一化学与技术]联碱法(候氏制碱法)和氨碱法的生产流程简要表示如下图:![]() (1)沉淀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X是______,Y是______ (填化学式); (3)Z中除了溶解的氨气、食盐外,其它溶质还有______;排出液中的溶质除了氢氧化钙外,还有______; (4)从理论上分析,在氨碱法生产过程中______ (填“需要”、“不需要”)补充氨气,从原料到产品,氨碱法总反应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可写为______; (5)根据联碱法中从母液中提取氯化铵晶体的过程推测,所得结论正确是______; a.常温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小 b.通入氨气目的是使氯化铵更多析出 c.加入食盐细粉目的是提高Na + 的浓度,促进碳酸氢钠结晶析出 (6)联碱法中,每当通入NH 3 44.8L(巳折合成标准状况下)时可以得到纯碱100.0g则NH 3 的利用率为______.相比于氨碱法,指出联碱法的一项优点______• |
[选修一化学与技术]联碱法(候氏制碱法)和氨碱法的生产流程简要表示如下图:![]() (1)沉淀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X是______,Y是______ (填化学式); (3)Z中除了溶解的氨气、食盐外,其它溶质还有______;排出液中的溶质除了氢氧化钙外,还有______; (4)从理论上分析,在氨碱法生产过程中______ (填“需要”、“不需要”)补充氨气,从原料到产品,氨碱法总反应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可写为______; (5)根据联碱法中从母液中提取氯化铵晶体的过程推测,所得结论正确是______; a.常温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小 b.通入氨气目的是使氯化铵更多析出 c.加入食盐细粉目的是提高Na + 的浓度,促进碳酸氢钠结晶析出 (6)联碱法中,每当通入NH 3 44.8L(巳折合成标准状况下)时可以得到纯碱100.0g则NH 3 的利用率为______.相比于氨碱法,指出联碱法的一项优点______• |

(1)沉淀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X是______,Y是______ (填化学式);
(3)Z中除了溶解的氨气、食盐外,其它溶质还有______;排出液中的溶质除了氢氧化钙外,还有______;
(4)从理论上分析,在氨碱法生产过程中______ (填“需要”、“不需要”)补充氨气,从原料到产品,氨碱法总反应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可写为______;
(5)根据联碱法中从母液中提取氯化铵晶体的过程推测,所得结论正确是______;
a.常温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小
b.通入氨气目的是使氯化铵更多析出
c.加入食盐细粉目的是提高Na + 的浓度,促进碳酸氢钠结晶析出
(6)联碱法中,每当通入NH 3 44.8L(巳折合成标准状况下)时可以得到纯碱100.0g则NH 3 的利用率为______.相比于氨碱法,指出联碱法的一项优点______•

(1)沉淀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X是______,Y是______ (填化学式);
(3)Z中除了溶解的氨气、食盐外,其它溶质还有______;排出液中的溶质除了氢氧化钙外,还有______;
(4)从理论上分析,在氨碱法生产过程中______ (填“需要”、“不需要”)补充氨气,从原料到产品,氨碱法总反应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可写为______;
(5)根据联碱法中从母液中提取氯化铵晶体的过程推测,所得结论正确是______;
a.常温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小
b.通入氨气目的是使氯化铵更多析出
c.加入食盐细粉目的是提高Na + 的浓度,促进碳酸氢钠结晶析出
(6)联碱法中,每当通入NH 3 44.8L(巳折合成标准状况下)时可以得到纯碱100.0g则NH 3 的利用率为______.相比于氨碱法,指出联碱法的一项优点______•

(1)沉淀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X是______,Y是______ (填化学式);
(3)Z中除了溶解的氨气、食盐外,其它溶质还有______;排出液中的溶质除了氢氧化钙外,还有______;
(4)从理论上分析,在氨碱法生产过程中______ (填“需要”、“不需要”)补充氨气,从原料到产品,氨碱法总反应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可写为______;
(5)根据联碱法中从母液中提取氯化铵晶体的过程推测,所得结论正确是______;
a.常温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小
b.通入氨气目的是使氯化铵更多析出
c.加入食盐细粉目的是提高Na + 的浓度,促进碳酸氢钠结晶析出
(6)联碱法中,每当通入NH 3 44.8L(巳折合成标准状况下)时可以得到纯碱100.0g则NH 3 的利用率为______.相比于氨碱法,指出联碱法的一项优点______•

(1)沉淀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X是______,Y是______ (填化学式);
(3)Z中除了溶解的氨气、食盐外,其它溶质还有______;排出液中的溶质除了氢氧化钙外,还有______;
(4)从理论上分析,在氨碱法生产过程中______ (填“需要”、“不需要”)补充氨气,从原料到产品,氨碱法总反应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可写为______;
(5)根据联碱法中从母液中提取氯化铵晶体的过程推测,所得结论正确是______;
a.常温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小
b.通入氨气目的是使氯化铵更多析出
c.加入食盐细粉目的是提高Na + 的浓度,促进碳酸氢钠结晶析出
(6)联碱法中,每当通入NH 3 44.8L(巳折合成标准状况下)时可以得到纯碱100.0g则NH 3 的利用率为______.相比于氨碱法,指出联碱法的一项优点______•

+
3 3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依据流程图分析可知,生产流程联碱法和氨碱法生产流程中沉淀池中发生的反应是氨气、二氧化碳、水、氯化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晶体和氯化铵,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NH 3 +CO 2 +H 2 O═NaHCO 3 ↓+NH 4 Cl,故答案为:NaCl+NH 3 +CO 2 +H 2 O═NaHCO 3 ↓+NH 4 Cl;
(2)联碱法生产流程图中分析循环Ⅱ中是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氨碱法的生产流程中循环Ⅰ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铵盐反应生成的氨气可以循环使用,故答案为:CO 2 ;NH 3 ;
(3)依据两个过程中的物质发生的反应分析,联碱法母液主要是氯化铵、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Z中除了溶解的氨气、食盐外,其它溶质还有氯化铵、碳酸钠;氨碱法排出液中的溶质除了氢氧化钙外,还有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生成的氯化钙,氯化钠,故答案为:Na 2 CO 3 、NH 4 Cl;CaCl 2 、NaCl;
(4)从理论上分析,氨碱法生产过程中,母液中加入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会和铵盐生成氨气,反应过程中氨气转化为铵盐,铵盐转化为氨气,氨气循环使用,不需要补充氨气;
NaCl+NH 3 +CO 2 +H 2 O═NaHCO 3 ↓+NH 4 Cl;CaCO 3 ═CaO+CO 2 ↑;CaO+H 2 O═Ca(OH) 2 ;Ca(OH) 2 +2NH 4 Cl═CaCl 2 +2NH 3 ↑+2H 2 O;2NaHCO 3 ═Na 2 CO 3 +H 2 O+CO 2 ↑合并得到总化学方程式为:CaCO 3 +2NaCl═Na 2 CO 3 +CaCl 2 ,故答案为:不需要;CaCO 3 +2NaCl═Na 2 CO 3 +CaCl 2 ;
(5)联碱法中从母液中提取氯化铵晶体的过程中;
a、温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故a错误;
b、通氨气作用有增大NH 4 + 的浓度,使NH 4 Cl更多地析出和使NaHCO 3 转化为Na 2 CO 3 ,提高析出的NH 4 Cl纯度,故b正确;
c、加入食盐细粉目的是提高Cl - 的浓度,促进氯化铵结晶析出,故c错误;
故答案为:b;
(6)联碱法中发生的反应为:NaCl+NH 3 +CO 2 +H 2 O═NaHCO 3 ↓+NH 4 Cl;2NaHCO 3 ═Na 2 CO 3 +H 2 O+CO 2 ↑;每当通入NH 3 44.8L(巳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物质的量为2mol;生产过程中得到纯碱100.0g,物质的量为
=
mol;需要氨气的物质的量为
×2 =
mol;则NH 3 的利用率=
×100%=94.3%;
联合制碱法与氨碱法比较,其最大的优点是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以上,应用同量的食盐比氨碱法生产更多的纯碱.另外它综合利用了氨厂的二氧化碳和碱厂的氯离子,同时,生产出两种可贵的产品--纯碱和氯化铵.将氨厂的废气二氧化碳,转变为碱厂的主要原料来制取纯碱,这样就节省了碱厂里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庞大的石灰窑;将碱厂的无用的成分氯离子(Cl - )来代替价格较高的硫酸固定氨厂里的氨,制取氮肥氯化铵.从而不再生成没有多大用处,又难于处理的氯化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大大降低了纯碱和氮肥的成本,充分体现了大规模联合生产的优越性,
故答案为:94.3%;不产生无用的CaCl 2 ,提高了食盐的转化率. (1)依据流程图分析可知,生产流程联碱法和氨碱法生产流程中沉淀池中发生的反应是氨气、二氧化碳、水、氯化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晶体和氯化铵,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NH 3 +CO 2 +H 2 O═NaHCO 3 ↓+NH 4 Cl,故答案为:NaCl+NH 3 +CO 2 +H 2 O═NaHCO 3 ↓+NH 4 Cl;
(2)联碱法生产流程图中分析循环Ⅱ中是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氨碱法的生产流程中循环Ⅰ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铵盐反应生成的氨气可以循环使用,故答案为:CO 2 ;NH 3 ;
(3)依据两个过程中的物质发生的反应分析,联碱法母液主要是氯化铵、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Z中除了溶解的氨气、食盐外,其它溶质还有氯化铵、碳酸钠;氨碱法排出液中的溶质除了氢氧化钙外,还有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生成的氯化钙,氯化钠,故答案为:Na 2 CO 3 、NH 4 Cl;CaCl 2 、NaCl;
(4)从理论上分析,氨碱法生产过程中,母液中加入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会和铵盐生成氨气,反应过程中氨气转化为铵盐,铵盐转化为氨气,氨气循环使用,不需要补充氨气;
NaCl+NH 3 +CO 2 +H 2 O═NaHCO 3 ↓+NH 4 Cl;CaCO 3 ═CaO+CO 2 ↑;CaO+H 2 O═Ca(OH) 2 ;Ca(OH) 2 +2NH 4 Cl═CaCl 2 +2NH 3 ↑+2H 2 O;2NaHCO 3 ═Na 2 CO 3 +H 2 O+CO 2 ↑合并得到总化学方程式为:CaCO 3 +2NaCl═Na 2 CO 3 +CaCl 2 ,故答案为:不需要;CaCO 3 +2NaCl═Na 2 CO 3 +CaCl 2 ;
(5)联碱法中从母液中提取氯化铵晶体的过程中;
a、温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故a错误;
b、通氨气作用有增大NH 4 + 的浓度,使NH 4 Cl更多地析出和使NaHCO 3 转化为Na 2 CO 3 ,提高析出的NH 4 Cl纯度,故b正确;
c、加入食盐细粉目的是提高Cl - 的浓度,促进氯化铵结晶析出,故c错误;
故答案为:b;
(6)联碱法中发生的反应为:NaCl+NH 3 +CO 2 +H 2 O═NaHCO 3 ↓+NH 4 Cl;2NaHCO 3 ═Na 2 CO 3 +H 2 O+CO 2 ↑;每当通入NH 3 44.8L(巳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物质的量为2mol;生产过程中得到纯碱100.0g,物质的量为
=
mol;需要氨气的物质的量为
×2 =
mol;则NH 3 的利用率=
×100%=94.3%;
联合制碱法与氨碱法比较,其最大的优点是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以上,应用同量的食盐比氨碱法生产更多的纯碱.另外它综合利用了氨厂的二氧化碳和碱厂的氯离子,同时,生产出两种可贵的产品--纯碱和氯化铵.将氨厂的废气二氧化碳,转变为碱厂的主要原料来制取纯碱,这样就节省了碱厂里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庞大的石灰窑;将碱厂的无用的成分氯离子(Cl - )来代替价格较高的硫酸固定氨厂里的氨,制取氮肥氯化铵.从而不再生成没有多大用处,又难于处理的氯化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大大降低了纯碱和氮肥的成本,充分体现了大规模联合生产的优越性,
故答案为:94.3%;不产生无用的CaCl 2 ,提高了食盐的转化率. (1)依据流程图分析可知,生产流程联碱法和氨碱法生产流程中沉淀池中发生的反应是氨气、二氧化碳、水、氯化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晶体和氯化铵,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NH 3 +CO 2 +H 2 O═NaHCO 3 ↓+NH 4 Cl,故答案为:NaCl+NH 3 +CO 2 +H 2 O═NaHCO 3 ↓+NH 4 Cl;
(2)联碱法生产流程图中分析循环Ⅱ中是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氨碱法的生产流程中循环Ⅰ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铵盐反应生成的氨气可以循环使用,故答案为:CO 2 ;NH 3 ;
(3)依据两个过程中的物质发生的反应分析,联碱法母液主要是氯化铵、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Z中除了溶解的氨气、食盐外,其它溶质还有氯化铵、碳酸钠;氨碱法排出液中的溶质除了氢氧化钙外,还有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生成的氯化钙,氯化钠,故答案为:Na 2 CO 3 、NH 4 Cl;CaCl 2 、NaCl;
(4)从理论上分析,氨碱法生产过程中,母液中加入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会和铵盐生成氨气,反应过程中氨气转化为铵盐,铵盐转化为氨气,氨气循环使用,不需要补充氨气;
NaCl+NH 3 +CO 2 +H 2 O═NaHCO 3 ↓+NH 4 Cl;CaCO 3 ═CaO+CO 2 ↑;CaO+H 2 O═Ca(OH) 2 ;Ca(OH) 2 +2NH 4 Cl═CaCl 2 +2NH 3 ↑+2H 2 O;2NaHCO 3 ═Na 2 CO 3 +H 2 O+CO 2 ↑合并得到总化学方程式为:CaCO 3 +2NaCl═Na 2 CO 3 +CaCl 2 ,故答案为:不需要;CaCO 3 +2NaCl═Na 2 CO 3 +CaCl 2 ;
(5)联碱法中从母液中提取氯化铵晶体的过程中;
a、温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故a错误;
b、通氨气作用有增大NH 4 + 的浓度,使NH 4 Cl更多地析出和使NaHCO 3 转化为Na 2 CO 3 ,提高析出的NH 4 Cl纯度,故b正确;
c、加入食盐细粉目的是提高Cl - 的浓度,促进氯化铵结晶析出,故c错误;
故答案为:b;
(6)联碱法中发生的反应为:NaCl+NH 3 +CO 2 +H 2 O═NaHCO 3 ↓+NH 4 Cl;2NaHCO 3 ═Na 2 CO 3 +H 2 O+CO 2 ↑;每当通入NH 3 44.8L(巳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物质的量为2mol;生产过程中得到纯碱100.0g,物质的量为
=
mol;需要氨气的物质的量为
×2 =
mol;则NH 3 的利用率=
×100%=94.3%;
联合制碱法与氨碱法比较,其最大的优点是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以上,应用同量的食盐比氨碱法生产更多的纯碱.另外它综合利用了氨厂的二氧化碳和碱厂的氯离子,同时,生产出两种可贵的产品--纯碱和氯化铵.将氨厂的废气二氧化碳,转变为碱厂的主要原料来制取纯碱,这样就节省了碱厂里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庞大的石灰窑;将碱厂的无用的成分氯离子(Cl - )来代替价格较高的硫酸固定氨厂里的氨,制取氮肥氯化铵.从而不再生成没有多大用处,又难于处理的氯化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大大降低了纯碱和氮肥的成本,充分体现了大规模联合生产的优越性,
故答案为:94.3%;不产生无用的CaCl 2 ,提高了食盐的转化率. (1)依据流程图分析可知,生产流程联碱法和氨碱法生产流程中沉淀池中发生的反应是氨气、二氧化碳、水、氯化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晶体和氯化铵,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NH 3 3 +CO 2 2 +H 2 2 O═NaHCO 3 3 ↓+NH 4 4 Cl,故答案为:NaCl+NH 3 3 +CO 2 2 +H 2 2 O═NaHCO 3 3 ↓+NH 4 4 Cl;
(2)联碱法生产流程图中分析循环Ⅱ中是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氨碱法的生产流程中循环Ⅰ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铵盐反应生成的氨气可以循环使用,故答案为:CO 2 2 ;NH 3 3 ;
(3)依据两个过程中的物质发生的反应分析,联碱法母液主要是氯化铵、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Z中除了溶解的氨气、食盐外,其它溶质还有氯化铵、碳酸钠;氨碱法排出液中的溶质除了氢氧化钙外,还有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生成的氯化钙,氯化钠,故答案为:Na 2 2 CO 3 3 、NH 4 4 Cl;CaCl 2 2 、NaCl;
(4)从理论上分析,氨碱法生产过程中,母液中加入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会和铵盐生成氨气,反应过程中氨气转化为铵盐,铵盐转化为氨气,氨气循环使用,不需要补充氨气;
NaCl+NH 3 3 +CO 2 2 +H 2 2 O═NaHCO 3 3 ↓+NH 4 4 Cl;CaCO 3 3 ═CaO+CO 2 2 ↑;CaO+H 2 2 O═Ca(OH) 2 2 ;Ca(OH) 2 2 +2NH 4 4 Cl═CaCl 2 2 +2NH 3 3 ↑+2H 2 2 O;2NaHCO 3 3 ═Na 2 2 CO 3 3 +H 2 2 O+CO 2 2 ↑合并得到总化学方程式为:CaCO 3 3 +2NaCl═Na 2 2 CO 3 3 +CaCl 2 2 ,故答案为:不需要;CaCO 3 3 +2NaCl═Na 2 2 CO 3 3 +CaCl 2 2 ;
(5)联碱法中从母液中提取氯化铵晶体的过程中;
a、温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故a错误;
b、通氨气作用有增大NH 4 4 + + 的浓度,使NH 4 4 Cl更多地析出和使NaHCO 3 3 转化为Na 2 2 CO 3 3 ,提高析出的NH 4 4 Cl纯度,故b正确;
c、加入食盐细粉目的是提高Cl - - 的浓度,促进氯化铵结晶析出,故c错误;
故答案为:b;
(6)联碱法中发生的反应为:NaCl+NH 3 3 +CO 2 2 +H 2 2 O═NaHCO 3 3 ↓+NH 4 4 Cl;2NaHCO 3 3 ═Na 2 2 CO 3 3 +H 2 2 O+CO 2 2 ↑;每当通入NH 3 3 44.8L(巳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物质的量为2mol;生产过程中得到纯碱100.0g,物质的量为
=
mol;需要氨气的物质的量为
×2 =
mol;则NH 3 的利用率=
×100%=94.3%;
联合制碱法与氨碱法比较,其最大的优点是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以上,应用同量的食盐比氨碱法生产更多的纯碱.另外它综合利用了氨厂的二氧化碳和碱厂的氯离子,同时,生产出两种可贵的产品--纯碱和氯化铵.将氨厂的废气二氧化碳,转变为碱厂的主要原料来制取纯碱,这样就节省了碱厂里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庞大的石灰窑;将碱厂的无用的成分氯离子(Cl - )来代替价格较高的硫酸固定氨厂里的氨,制取氮肥氯化铵.从而不再生成没有多大用处,又难于处理的氯化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大大降低了纯碱和氮肥的成本,充分体现了大规模联合生产的优越性,
故答案为:94.3%;不产生无用的CaCl 2 ,提高了食盐的转化率.
100g 106g/mol 100g 100g 100g 106g/mol 106g/mol 106g/mol =
mol;需要氨气的物质的量为
×2 =
mol;则NH 3 的利用率=
×100%=94.3%;
联合制碱法与氨碱法比较,其最大的优点是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以上,应用同量的食盐比氨碱法生产更多的纯碱.另外它综合利用了氨厂的二氧化碳和碱厂的氯离子,同时,生产出两种可贵的产品--纯碱和氯化铵.将氨厂的废气二氧化碳,转变为碱厂的主要原料来制取纯碱,这样就节省了碱厂里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庞大的石灰窑;将碱厂的无用的成分氯离子(Cl - )来代替价格较高的硫酸固定氨厂里的氨,制取氮肥氯化铵.从而不再生成没有多大用处,又难于处理的氯化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大大降低了纯碱和氮肥的成本,充分体现了大规模联合生产的优越性,
故答案为:94.3%;不产生无用的CaCl 2 ,提高了食盐的转化率.
50 53 50 50 50 53 53 53 mol;需要氨气的物质的量为
×2 =
mol;则NH 3 的利用率=
×100%=94.3%;
联合制碱法与氨碱法比较,其最大的优点是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以上,应用同量的食盐比氨碱法生产更多的纯碱.另外它综合利用了氨厂的二氧化碳和碱厂的氯离子,同时,生产出两种可贵的产品--纯碱和氯化铵.将氨厂的废气二氧化碳,转变为碱厂的主要原料来制取纯碱,这样就节省了碱厂里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庞大的石灰窑;将碱厂的无用的成分氯离子(Cl - )来代替价格较高的硫酸固定氨厂里的氨,制取氮肥氯化铵.从而不再生成没有多大用处,又难于处理的氯化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大大降低了纯碱和氮肥的成本,充分体现了大规模联合生产的优越性,
故答案为:94.3%;不产生无用的CaCl 2 ,提高了食盐的转化率.
50 53 50 50 50 53 53 53 ×2 =
mol;则NH 3 的利用率=
×100%=94.3%;
联合制碱法与氨碱法比较,其最大的优点是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以上,应用同量的食盐比氨碱法生产更多的纯碱.另外它综合利用了氨厂的二氧化碳和碱厂的氯离子,同时,生产出两种可贵的产品--纯碱和氯化铵.将氨厂的废气二氧化碳,转变为碱厂的主要原料来制取纯碱,这样就节省了碱厂里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庞大的石灰窑;将碱厂的无用的成分氯离子(Cl - )来代替价格较高的硫酸固定氨厂里的氨,制取氮肥氯化铵.从而不再生成没有多大用处,又难于处理的氯化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大大降低了纯碱和氮肥的成本,充分体现了大规模联合生产的优越性,
故答案为:94.3%;不产生无用的CaCl 2 ,提高了食盐的转化率.
100 53 100 100 100 53 53 53 mol;则NH 3 3 的利用率=
×100%=94.3%;
联合制碱法与氨碱法比较,其最大的优点是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以上,应用同量的食盐比氨碱法生产更多的纯碱.另外它综合利用了氨厂的二氧化碳和碱厂的氯离子,同时,生产出两种可贵的产品--纯碱和氯化铵.将氨厂的废气二氧化碳,转变为碱厂的主要原料来制取纯碱,这样就节省了碱厂里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庞大的石灰窑;将碱厂的无用的成分氯离子(Cl - )来代替价格较高的硫酸固定氨厂里的氨,制取氮肥氯化铵.从而不再生成没有多大用处,又难于处理的氯化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大大降低了纯碱和氮肥的成本,充分体现了大规模联合生产的优越性,
故答案为:94.3%;不产生无用的CaCl 2 ,提高了食盐的转化率.
mol 2mol
mol
mol
100 53 100 100 100 53 53 53 mol 2mol 2mol 2mol ×100%=94.3%;
联合制碱法与氨碱法比较,其最大的优点是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以上,应用同量的食盐比氨碱法生产更多的纯碱.另外它综合利用了氨厂的二氧化碳和碱厂的氯离子,同时,生产出两种可贵的产品--纯碱和氯化铵.将氨厂的废气二氧化碳,转变为碱厂的主要原料来制取纯碱,这样就节省了碱厂里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庞大的石灰窑;将碱厂的无用的成分氯离子(Cl - - )来代替价格较高的硫酸固定氨厂里的氨,制取氮肥氯化铵.从而不再生成没有多大用处,又难于处理的氯化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大大降低了纯碱和氮肥的成本,充分体现了大规模联合生产的优越性,
故答案为:94.3%;不产生无用的CaCl 2 2 ,提高了食盐的转化率.
(1)依据流程图分析可知,生产流程联碱法和氨碱法生产流程中沉淀池中发生的反应是氨气、二氧化碳、水、氯化钠反应生成碳酸氢钠晶体和氯化铵,所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NH 3 +CO 2 +H 2 O═NaHCO 3 ↓+NH 4 Cl,故答案为:NaCl+NH 3 +CO 2 +H 2 O═NaHCO 3 ↓+NH 4 Cl; (2)联碱法生产流程图中分析循环Ⅱ中是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氨碱法的生产流程中循环Ⅰ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铵盐反应生成的氨气可以循环使用,故答案为:CO 2 ;NH 3 ; (3)依据两个过程中的物质发生的反应分析,联碱法母液主要是氯化铵、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Z中除了溶解的氨气、食盐外,其它溶质还有氯化铵、碳酸钠;氨碱法排出液中的溶质除了氢氧化钙外,还有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生成的氯化钙,氯化钠,故答案为:Na 2 CO 3 、NH 4 Cl;CaCl 2 、NaCl; (4)从理论上分析,氨碱法生产过程中,母液中加入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会和铵盐生成氨气,反应过程中氨气转化为铵盐,铵盐转化为氨气,氨气循环使用,不需要补充氨气; NaCl+NH 3 +CO 2 +H 2 O═NaHCO 3 ↓+NH 4 Cl;CaCO 3 ═CaO+CO 2 ↑;CaO+H 2 O═Ca(OH) 2 ;Ca(OH) 2 +2NH 4 Cl═CaCl 2 +2NH 3 ↑+2H 2 O;2NaHCO 3 ═Na 2 CO 3 +H 2 O+CO 2 ↑合并得到总化学方程式为:CaCO 3 +2NaCl═Na 2 CO 3 +CaCl 2 ,故答案为:不需要;CaCO 3 +2NaCl═Na 2 CO 3 +CaCl 2 ; (5)联碱法中从母液中提取氯化铵晶体的过程中; a、温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故a错误; b、通氨气作用有增大NH 4 + 的浓度,使NH 4 Cl更多地析出和使NaHCO 3 转化为Na 2 CO 3 ,提高析出的NH 4 Cl纯度,故b正确; c、加入食盐细粉目的是提高Cl - 的浓度,促进氯化铵结晶析出,故c错误; 故答案为:b; (6)联碱法中发生的反应为:NaCl+NH 3 +CO 2 +H 2 O═NaHCO 3 ↓+NH 4 Cl;2NaHCO 3 ═Na 2 CO 3 +H 2 O+CO 2 ↑;每当通入NH 3 44.8L(巳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物质的量为2mol;生产过程中得到纯碱100.0g,物质的量为
联合制碱法与氨碱法比较,其最大的优点是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以上,应用同量的食盐比氨碱法生产更多的纯碱.另外它综合利用了氨厂的二氧化碳和碱厂的氯离子,同时,生产出两种可贵的产品--纯碱和氯化铵.将氨厂的废气二氧化碳,转变为碱厂的主要原料来制取纯碱,这样就节省了碱厂里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庞大的石灰窑;将碱厂的无用的成分氯离子(Cl - )来代替价格较高的硫酸固定氨厂里的氨,制取氮肥氯化铵.从而不再生成没有多大用处,又难于处理的氯化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大大降低了纯碱和氮肥的成本,充分体现了大规模联合生产的优越性, 故答案为:94.3%;不产生无用的CaCl 2 ,提高了食盐的转化率. |
(2)联碱法生产流程图中分析循环Ⅱ中是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氨碱法的生产流程中循环Ⅰ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铵盐反应生成的氨气可以循环使用,故答案为:CO 2 ;NH 3 ;
(3)依据两个过程中的物质发生的反应分析,联碱法母液主要是氯化铵、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Z中除了溶解的氨气、食盐外,其它溶质还有氯化铵、碳酸钠;氨碱法排出液中的溶质除了氢氧化钙外,还有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生成的氯化钙,氯化钠,故答案为:Na 2 CO 3 、NH 4 Cl;CaCl 2 、NaCl;
(4)从理论上分析,氨碱法生产过程中,母液中加入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会和铵盐生成氨气,反应过程中氨气转化为铵盐,铵盐转化为氨气,氨气循环使用,不需要补充氨气;
NaCl+NH 3 +CO 2 +H 2 O═NaHCO 3 ↓+NH 4 Cl;CaCO 3 ═CaO+CO 2 ↑;CaO+H 2 O═Ca(OH) 2 ;Ca(OH) 2 +2NH 4 Cl═CaCl 2 +2NH 3 ↑+2H 2 O;2NaHCO 3 ═Na 2 CO 3 +H 2 O+CO 2 ↑合并得到总化学方程式为:CaCO 3 +2NaCl═Na 2 CO 3 +CaCl 2 ,故答案为:不需要;CaCO 3 +2NaCl═Na 2 CO 3 +CaCl 2 ;
(5)联碱法中从母液中提取氯化铵晶体的过程中;
a、温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故a错误;
b、通氨气作用有增大NH 4 + 的浓度,使NH 4 Cl更多地析出和使NaHCO 3 转化为Na 2 CO 3 ,提高析出的NH 4 Cl纯度,故b正确;
c、加入食盐细粉目的是提高Cl - 的浓度,促进氯化铵结晶析出,故c错误;
故答案为:b;
(6)联碱法中发生的反应为:NaCl+NH 3 +CO 2 +H 2 O═NaHCO 3 ↓+NH 4 Cl;2NaHCO 3 ═Na 2 CO 3 +H 2 O+CO 2 ↑;每当通入NH 3 44.8L(巳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物质的量为2mol;生产过程中得到纯碱100.0g,物质的量为
100g |
106g/mol |
50 |
53 |
50 |
53 |
100 |
53 |
| ||
2mol |
联合制碱法与氨碱法比较,其最大的优点是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以上,应用同量的食盐比氨碱法生产更多的纯碱.另外它综合利用了氨厂的二氧化碳和碱厂的氯离子,同时,生产出两种可贵的产品--纯碱和氯化铵.将氨厂的废气二氧化碳,转变为碱厂的主要原料来制取纯碱,这样就节省了碱厂里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庞大的石灰窑;将碱厂的无用的成分氯离子(Cl - )来代替价格较高的硫酸固定氨厂里的氨,制取氮肥氯化铵.从而不再生成没有多大用处,又难于处理的氯化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大大降低了纯碱和氮肥的成本,充分体现了大规模联合生产的优越性,
故答案为:94.3%;不产生无用的CaCl 2 ,提高了食盐的转化率.
(2)联碱法生产流程图中分析循环Ⅱ中是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氨碱法的生产流程中循环Ⅰ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铵盐反应生成的氨气可以循环使用,故答案为:CO 2 ;NH 3 ;
(3)依据两个过程中的物质发生的反应分析,联碱法母液主要是氯化铵、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Z中除了溶解的氨气、食盐外,其它溶质还有氯化铵、碳酸钠;氨碱法排出液中的溶质除了氢氧化钙外,还有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生成的氯化钙,氯化钠,故答案为:Na 2 CO 3 、NH 4 Cl;CaCl 2 、NaCl;
(4)从理论上分析,氨碱法生产过程中,母液中加入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会和铵盐生成氨气,反应过程中氨气转化为铵盐,铵盐转化为氨气,氨气循环使用,不需要补充氨气;
NaCl+NH 3 +CO 2 +H 2 O═NaHCO 3 ↓+NH 4 Cl;CaCO 3 ═CaO+CO 2 ↑;CaO+H 2 O═Ca(OH) 2 ;Ca(OH) 2 +2NH 4 Cl═CaCl 2 +2NH 3 ↑+2H 2 O;2NaHCO 3 ═Na 2 CO 3 +H 2 O+CO 2 ↑合并得到总化学方程式为:CaCO 3 +2NaCl═Na 2 CO 3 +CaCl 2 ,故答案为:不需要;CaCO 3 +2NaCl═Na 2 CO 3 +CaCl 2 ;
(5)联碱法中从母液中提取氯化铵晶体的过程中;
a、温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故a错误;
b、通氨气作用有增大NH 4 + 的浓度,使NH 4 Cl更多地析出和使NaHCO 3 转化为Na 2 CO 3 ,提高析出的NH 4 Cl纯度,故b正确;
c、加入食盐细粉目的是提高Cl - 的浓度,促进氯化铵结晶析出,故c错误;
故答案为:b;
(6)联碱法中发生的反应为:NaCl+NH 3 +CO 2 +H 2 O═NaHCO 3 ↓+NH 4 Cl;2NaHCO 3 ═Na 2 CO 3 +H 2 O+CO 2 ↑;每当通入NH 3 44.8L(巳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物质的量为2mol;生产过程中得到纯碱100.0g,物质的量为
100g |
106g/mol |
50 |
53 |
50 |
53 |
100 |
53 |
| ||
2mol |
联合制碱法与氨碱法比较,其最大的优点是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以上,应用同量的食盐比氨碱法生产更多的纯碱.另外它综合利用了氨厂的二氧化碳和碱厂的氯离子,同时,生产出两种可贵的产品--纯碱和氯化铵.将氨厂的废气二氧化碳,转变为碱厂的主要原料来制取纯碱,这样就节省了碱厂里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庞大的石灰窑;将碱厂的无用的成分氯离子(Cl - )来代替价格较高的硫酸固定氨厂里的氨,制取氮肥氯化铵.从而不再生成没有多大用处,又难于处理的氯化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大大降低了纯碱和氮肥的成本,充分体现了大规模联合生产的优越性,
故答案为:94.3%;不产生无用的CaCl 2 ,提高了食盐的转化率.
(2)联碱法生产流程图中分析循环Ⅱ中是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氨碱法的生产流程中循环Ⅰ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铵盐反应生成的氨气可以循环使用,故答案为:CO 2 ;NH 3 ;
(3)依据两个过程中的物质发生的反应分析,联碱法母液主要是氯化铵、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Z中除了溶解的氨气、食盐外,其它溶质还有氯化铵、碳酸钠;氨碱法排出液中的溶质除了氢氧化钙外,还有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生成的氯化钙,氯化钠,故答案为:Na 2 CO 3 、NH 4 Cl;CaCl 2 、NaCl;
(4)从理论上分析,氨碱法生产过程中,母液中加入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会和铵盐生成氨气,反应过程中氨气转化为铵盐,铵盐转化为氨气,氨气循环使用,不需要补充氨气;
NaCl+NH 3 +CO 2 +H 2 O═NaHCO 3 ↓+NH 4 Cl;CaCO 3 ═CaO+CO 2 ↑;CaO+H 2 O═Ca(OH) 2 ;Ca(OH) 2 +2NH 4 Cl═CaCl 2 +2NH 3 ↑+2H 2 O;2NaHCO 3 ═Na 2 CO 3 +H 2 O+CO 2 ↑合并得到总化学方程式为:CaCO 3 +2NaCl═Na 2 CO 3 +CaCl 2 ,故答案为:不需要;CaCO 3 +2NaCl═Na 2 CO 3 +CaCl 2 ;
(5)联碱法中从母液中提取氯化铵晶体的过程中;
a、温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故a错误;
b、通氨气作用有增大NH 4 + 的浓度,使NH 4 Cl更多地析出和使NaHCO 3 转化为Na 2 CO 3 ,提高析出的NH 4 Cl纯度,故b正确;
c、加入食盐细粉目的是提高Cl - 的浓度,促进氯化铵结晶析出,故c错误;
故答案为:b;
(6)联碱法中发生的反应为:NaCl+NH 3 +CO 2 +H 2 O═NaHCO 3 ↓+NH 4 Cl;2NaHCO 3 ═Na 2 CO 3 +H 2 O+CO 2 ↑;每当通入NH 3 44.8L(巳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物质的量为2mol;生产过程中得到纯碱100.0g,物质的量为
100g |
106g/mol |
50 |
53 |
50 |
53 |
100 |
53 |
| ||
2mol |
联合制碱法与氨碱法比较,其最大的优点是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以上,应用同量的食盐比氨碱法生产更多的纯碱.另外它综合利用了氨厂的二氧化碳和碱厂的氯离子,同时,生产出两种可贵的产品--纯碱和氯化铵.将氨厂的废气二氧化碳,转变为碱厂的主要原料来制取纯碱,这样就节省了碱厂里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庞大的石灰窑;将碱厂的无用的成分氯离子(Cl - )来代替价格较高的硫酸固定氨厂里的氨,制取氮肥氯化铵.从而不再生成没有多大用处,又难于处理的氯化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大大降低了纯碱和氮肥的成本,充分体现了大规模联合生产的优越性,
故答案为:94.3%;不产生无用的CaCl 2 ,提高了食盐的转化率.
(2)联碱法生产流程图中分析循环Ⅱ中是碳酸氢钠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氨碱法的生产流程中循环Ⅰ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铵盐反应生成的氨气可以循环使用,故答案为:CO 2 2 ;NH 3 3 ;
(3)依据两个过程中的物质发生的反应分析,联碱法母液主要是氯化铵、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Z中除了溶解的氨气、食盐外,其它溶质还有氯化铵、碳酸钠;氨碱法排出液中的溶质除了氢氧化钙外,还有氢氧化钙和氯化铵反应生成的氯化钙,氯化钠,故答案为:Na 2 2 CO 3 3 、NH 4 4 Cl;CaCl 2 2 、NaCl;
(4)从理论上分析,氨碱法生产过程中,母液中加入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会和铵盐生成氨气,反应过程中氨气转化为铵盐,铵盐转化为氨气,氨气循环使用,不需要补充氨气;
NaCl+NH 3 3 +CO 2 2 +H 2 2 O═NaHCO 3 3 ↓+NH 4 4 Cl;CaCO 3 3 ═CaO+CO 2 2 ↑;CaO+H 2 2 O═Ca(OH) 2 2 ;Ca(OH) 2 2 +2NH 4 4 Cl═CaCl 2 2 +2NH 3 3 ↑+2H 2 2 O;2NaHCO 3 3 ═Na 2 2 CO 3 3 +H 2 2 O+CO 2 2 ↑合并得到总化学方程式为:CaCO 3 3 +2NaCl═Na 2 2 CO 3 3 +CaCl 2 2 ,故答案为:不需要;CaCO 3 3 +2NaCl═Na 2 2 CO 3 3 +CaCl 2 2 ;
(5)联碱法中从母液中提取氯化铵晶体的过程中;
a、温时氯化铵的溶解度比氯化钠大,故a错误;
b、通氨气作用有增大NH 4 4 + + 的浓度,使NH 4 4 Cl更多地析出和使NaHCO 3 3 转化为Na 2 2 CO 3 3 ,提高析出的NH 4 4 Cl纯度,故b正确;
c、加入食盐细粉目的是提高Cl - - 的浓度,促进氯化铵结晶析出,故c错误;
故答案为:b;
(6)联碱法中发生的反应为:NaCl+NH 3 3 +CO 2 2 +H 2 2 O═NaHCO 3 3 ↓+NH 4 4 Cl;2NaHCO 3 3 ═Na 2 2 CO 3 3 +H 2 2 O+CO 2 2 ↑;每当通入NH 3 3 44.8L(巳折合成标准状况下)物质的量为2mol;生产过程中得到纯碱100.0g,物质的量为
100g |
106g/mol |
50 |
53 |
50 |
53 |
100 |
53 |
| ||
2mol |
联合制碱法与氨碱法比较,其最大的优点是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以上,应用同量的食盐比氨碱法生产更多的纯碱.另外它综合利用了氨厂的二氧化碳和碱厂的氯离子,同时,生产出两种可贵的产品--纯碱和氯化铵.将氨厂的废气二氧化碳,转变为碱厂的主要原料来制取纯碱,这样就节省了碱厂里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庞大的石灰窑;将碱厂的无用的成分氯离子(Cl - )来代替价格较高的硫酸固定氨厂里的氨,制取氮肥氯化铵.从而不再生成没有多大用处,又难于处理的氯化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大大降低了纯碱和氮肥的成本,充分体现了大规模联合生产的优越性,
故答案为:94.3%;不产生无用的CaCl 2 ,提高了食盐的转化率.
100g |
106g/mol |
50 |
53 |
50 |
53 |
100 |
53 |
| ||
2mol |
联合制碱法与氨碱法比较,其最大的优点是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以上,应用同量的食盐比氨碱法生产更多的纯碱.另外它综合利用了氨厂的二氧化碳和碱厂的氯离子,同时,生产出两种可贵的产品--纯碱和氯化铵.将氨厂的废气二氧化碳,转变为碱厂的主要原料来制取纯碱,这样就节省了碱厂里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庞大的石灰窑;将碱厂的无用的成分氯离子(Cl - )来代替价格较高的硫酸固定氨厂里的氨,制取氮肥氯化铵.从而不再生成没有多大用处,又难于处理的氯化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大大降低了纯碱和氮肥的成本,充分体现了大规模联合生产的优越性,
故答案为:94.3%;不产生无用的CaCl 2 ,提高了食盐的转化率.
50 |
53 |
50 |
53 |
100 |
53 |
| ||
2mol |
联合制碱法与氨碱法比较,其最大的优点是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以上,应用同量的食盐比氨碱法生产更多的纯碱.另外它综合利用了氨厂的二氧化碳和碱厂的氯离子,同时,生产出两种可贵的产品--纯碱和氯化铵.将氨厂的废气二氧化碳,转变为碱厂的主要原料来制取纯碱,这样就节省了碱厂里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庞大的石灰窑;将碱厂的无用的成分氯离子(Cl - )来代替价格较高的硫酸固定氨厂里的氨,制取氮肥氯化铵.从而不再生成没有多大用处,又难于处理的氯化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大大降低了纯碱和氮肥的成本,充分体现了大规模联合生产的优越性,
故答案为:94.3%;不产生无用的CaCl 2 ,提高了食盐的转化率.
50 |
53 |
100 |
53 |
| ||
2mol |
联合制碱法与氨碱法比较,其最大的优点是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以上,应用同量的食盐比氨碱法生产更多的纯碱.另外它综合利用了氨厂的二氧化碳和碱厂的氯离子,同时,生产出两种可贵的产品--纯碱和氯化铵.将氨厂的废气二氧化碳,转变为碱厂的主要原料来制取纯碱,这样就节省了碱厂里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庞大的石灰窑;将碱厂的无用的成分氯离子(Cl - )来代替价格较高的硫酸固定氨厂里的氨,制取氮肥氯化铵.从而不再生成没有多大用处,又难于处理的氯化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大大降低了纯碱和氮肥的成本,充分体现了大规模联合生产的优越性,
故答案为:94.3%;不产生无用的CaCl 2 ,提高了食盐的转化率.
100 |
53 |
| ||
2mol |
联合制碱法与氨碱法比较,其最大的优点是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以上,应用同量的食盐比氨碱法生产更多的纯碱.另外它综合利用了氨厂的二氧化碳和碱厂的氯离子,同时,生产出两种可贵的产品--纯碱和氯化铵.将氨厂的废气二氧化碳,转变为碱厂的主要原料来制取纯碱,这样就节省了碱厂里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庞大的石灰窑;将碱厂的无用的成分氯离子(Cl - )来代替价格较高的硫酸固定氨厂里的氨,制取氮肥氯化铵.从而不再生成没有多大用处,又难于处理的氯化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大大降低了纯碱和氮肥的成本,充分体现了大规模联合生产的优越性,
故答案为:94.3%;不产生无用的CaCl 2 ,提高了食盐的转化率.
| ||
2mol |
100 |
53 |
100 |
53 |
100 |
53 |
100 |
53 |
联合制碱法与氨碱法比较,其最大的优点是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96%以上,应用同量的食盐比氨碱法生产更多的纯碱.另外它综合利用了氨厂的二氧化碳和碱厂的氯离子,同时,生产出两种可贵的产品--纯碱和氯化铵.将氨厂的废气二氧化碳,转变为碱厂的主要原料来制取纯碱,这样就节省了碱厂里用于制取二氧化碳的庞大的石灰窑;将碱厂的无用的成分氯离子(Cl - - )来代替价格较高的硫酸固定氨厂里的氨,制取氮肥氯化铵.从而不再生成没有多大用处,又难于处理的氯化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并且大大降低了纯碱和氮肥的成本,充分体现了大规模联合生产的优越性,
故答案为:94.3%;不产生无用的CaCl 2 2 ,提高了食盐的转化率.
看了 [选修一化学与技术]联碱法(...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如图是某市污水处理的工艺流程示意图:(1)污水处理的主要方法有:①中和法;②化学沉淀法;③氧化还原 2020-07-13 …
(2013•费县模拟)如图化学反应的溶液颜色变化体现了“魔法世界,魅力化学”.请回答:(1)若A是 2020-07-22 …
分类法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如图是根据组成元素不同对化学肥料的分类概念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2020-07-29 …
如图所示是酶的几种固定方式示意图,其所采用的固定方法依次是()A.物理吸附法、化学结合法、包埋法B 2020-08-01 …
人们日常生活用水必须经过一系列的净化处理才能使用,请你回答:(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 2020-11-04 …
如图化学反应的溶液颜色变化体现了“魔法世界,魅力化学”,请回答:从哪入手啊!如图化学反应的溶液颜色变 2020-11-06 …
如下图化学反应的溶液颜色变化体现了“魔法世界,魅力化学”,请回答:(1)溶液X是(填“酸”、“碱”、 2020-11-06 …
布尔代数最基本运算是什么等10题简答题1.布尔代数最基本运算是什么?2.布尔代数的表示方法有那些?3 2020-11-17 …
1、二进制数1101记为1101②(右下角的2),通过式子1*2³+1*2²+0*2+1可转化为十二 2020-11-20 …
(1)电渗析法淡化海水时,其原理如图所示,,电渗阴极室可获得的重要化工原料有.(2)海水中含有大量的 2020-1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