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知道鲁迅的文章在高中,大学课本里为什么越来越少了吗?
题目详情
知道鲁迅的文章在高中,大学课本里为什么越来越少了吗?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选文的范围也日趋多元.黄健说,“鲁迅不是完美的,语文课也不是鲁迅课,如果从诸多的鲁迅作品中拿掉几篇,选一些经典作家的名作,让课本丰富起来,也是好事.”
“不选鲁迅选谁?”黄健反问道,“鲁迅拥有独立的人格和精神,他树立了新的文化理念和现代价值观,他的文章是现代白话文的典范,这就是鲁迅在语文课本的独特价值,关键在于选哪些,怎样讲,能不能让学生接近鲁迅的精神世界.”他举例说,对中学生而言,鲁迅有些杂文历史语境比较复杂,撤掉不是不可以理解的.但像《过客》则应该入选:人生的前方是坟墓还是鲜花?人生的意义何在?应该怎样面对生命?这样的文章能够激发青年学生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应该入选.
相比于人教社老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在各地各种版本的高中语文课本中,鲁迅的作品有的被撤掉,有的篇目发生了变化,但都有一个最基本的限度,那就是确保中学生能够读到鲁迅最经典的名篇,比如《祝福》.
“我在编写中学语文教材时,经过反复阅读、比较各家作品,更具体地、深切地体会到,鲁迅作品的语言、篇章结构、写作手法和思想情感都明显地在众人之上.比如他对阿Q这个文学典型人物的创造,中国的现代文学作品无出其右者,就是说不能不选这一篇.”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铁仙表示,鲁迅当前在高中语文课本中不可取代的位置是由鲁迅的文学史和思想史意义决定的,“不是鲁迅需要我们宣传,而是我们需要鲁迅支撑.”
鲁迅消隐,金庸登场
语文课本与文学史如何互动?
近年来,所谓“鲁迅消隐,金庸登场”的语文教材改革现象,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指出,这是大势所趋,只要稍稍留心近些年学术界的研究动向,就会发现随着文学史的重新书写,对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金庸等作家的研究越来越多,鲁迅研究早已不再是一家独尊,而这种文学史的书写必定要影响语文课本的面貌.也有人指出,中学语文教育与文学史研究并不是一回事.
从事多年现代文学研究的邓国伟认为,在当前的现代文学史研究中,许多以前不太受关注的作家陆续浮上水面,非常丰富,但不能想象21世纪的语文教材中没有鲁迅作品.有人认为语文教材中只有鲁迅太单调,还要加上梁实秋、金庸,这可以理解,但必须强调的是,丰富并不意味着搞拼盘,不是梁实秋、金庸与鲁迅平起平坐,更不是他们的文学价值在鲁迅之上.语文教材在选文的时候,鲁迅绝对是一个重镇.
曾经担任过中学语文教师的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汕头大学教授王富仁认为,当前学术界一些人对鲁迅及其提倡的方向存在拒绝的倾向,有的一谈到鲁迅就百般挑剔,一谈到周作人就关怀备至,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如果仅仅因为社会上种种不正常的思想情绪,就慌慌张张地把那些具有经典意义的文章删掉,无疑是一种短视的表现.
王富仁说中学语文课本的编选不同于文学史编写,它最根本的是关心当代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问题,增加或减少鲁迅作品在语文教材中的数量,本身不是大问题,关键的是在什么样情况下谈这个问题.如果社会普遍重视文化精神,即使少选几篇鲁迅作品,那都是可以的.如果个人主义的风气盛行,很多人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那么在这种氛围下,鲁迅的作品就不能少.鲁迅的文章,比如《药》和《为了忘却的记念》,饱含着对社会正义、民族前途、甚至是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这种情感联系,对当下的青年的心灵和思想成长是必不可少的.
语文教育与文学史研究之间的尴尬,黄健感触很深,他表示,对鲁迅作品的解读很多人用的还是那些僵化生硬的程式化语言,这与近年来学术界对鲁迅精神的种种鲜活的阐释和多面的理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利用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激活一些中学语文课堂对经典作品的讲读,引导学生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与鲁迅对话,从而形成独立的思考,是促进当下鲁迅作品教学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不选鲁迅选谁?”黄健反问道,“鲁迅拥有独立的人格和精神,他树立了新的文化理念和现代价值观,他的文章是现代白话文的典范,这就是鲁迅在语文课本的独特价值,关键在于选哪些,怎样讲,能不能让学生接近鲁迅的精神世界.”他举例说,对中学生而言,鲁迅有些杂文历史语境比较复杂,撤掉不是不可以理解的.但像《过客》则应该入选:人生的前方是坟墓还是鲜花?人生的意义何在?应该怎样面对生命?这样的文章能够激发青年学生对人生的深入思考,应该入选.
相比于人教社老版本的高中语文教材,在各地各种版本的高中语文课本中,鲁迅的作品有的被撤掉,有的篇目发生了变化,但都有一个最基本的限度,那就是确保中学生能够读到鲁迅最经典的名篇,比如《祝福》.
“我在编写中学语文教材时,经过反复阅读、比较各家作品,更具体地、深切地体会到,鲁迅作品的语言、篇章结构、写作手法和思想情感都明显地在众人之上.比如他对阿Q这个文学典型人物的创造,中国的现代文学作品无出其右者,就是说不能不选这一篇.”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王铁仙表示,鲁迅当前在高中语文课本中不可取代的位置是由鲁迅的文学史和思想史意义决定的,“不是鲁迅需要我们宣传,而是我们需要鲁迅支撑.”
鲁迅消隐,金庸登场
语文课本与文学史如何互动?
近年来,所谓“鲁迅消隐,金庸登场”的语文教材改革现象,一石激起千层浪.有人指出,这是大势所趋,只要稍稍留心近些年学术界的研究动向,就会发现随着文学史的重新书写,对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金庸等作家的研究越来越多,鲁迅研究早已不再是一家独尊,而这种文学史的书写必定要影响语文课本的面貌.也有人指出,中学语文教育与文学史研究并不是一回事.
从事多年现代文学研究的邓国伟认为,在当前的现代文学史研究中,许多以前不太受关注的作家陆续浮上水面,非常丰富,但不能想象21世纪的语文教材中没有鲁迅作品.有人认为语文教材中只有鲁迅太单调,还要加上梁实秋、金庸,这可以理解,但必须强调的是,丰富并不意味着搞拼盘,不是梁实秋、金庸与鲁迅平起平坐,更不是他们的文学价值在鲁迅之上.语文教材在选文的时候,鲁迅绝对是一个重镇.
曾经担任过中学语文教师的前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长、汕头大学教授王富仁认为,当前学术界一些人对鲁迅及其提倡的方向存在拒绝的倾向,有的一谈到鲁迅就百般挑剔,一谈到周作人就关怀备至,这是极不正常的现象.如果仅仅因为社会上种种不正常的思想情绪,就慌慌张张地把那些具有经典意义的文章删掉,无疑是一种短视的表现.
王富仁说中学语文课本的编选不同于文学史编写,它最根本的是关心当代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问题,增加或减少鲁迅作品在语文教材中的数量,本身不是大问题,关键的是在什么样情况下谈这个问题.如果社会普遍重视文化精神,即使少选几篇鲁迅作品,那都是可以的.如果个人主义的风气盛行,很多人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那么在这种氛围下,鲁迅的作品就不能少.鲁迅的文章,比如《药》和《为了忘却的记念》,饱含着对社会正义、民族前途、甚至是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怀.这种情感联系,对当下的青年的心灵和思想成长是必不可少的.
语文教育与文学史研究之间的尴尬,黄健感触很深,他表示,对鲁迅作品的解读很多人用的还是那些僵化生硬的程式化语言,这与近年来学术界对鲁迅精神的种种鲜活的阐释和多面的理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利用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激活一些中学语文课堂对经典作品的讲读,引导学生走进鲁迅的文学世界,与鲁迅对话,从而形成独立的思考,是促进当下鲁迅作品教学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看了 知道鲁迅的文章在高中,大学课...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这个问题我很困惑,就是当你读英语文章的时候,读到一个英语句子,你会在脑海中翻译成中文吗?或 2020-05-16 …
有人能帮我把这篇文章翻译成英文吗?不要用翻译器哦!不快的童年对大部分人来说,童年是一 2020-05-16 …
请问改成讲述文到底怎麼改呢?何谓讲述文?顺便可将下面的文章段落改成讲述文吗?就在瑞恩的第一口井修好 2020-05-21 …
一篇文章内有几个小标题,每个标题内都有不同的事件这是篇什么文体的文章?是记叙文吗? 2020-06-09 …
流传至今的《论语》共计二十篇,五百二十二章,两万余字,将其中包含“君子”的章句逐条摘录下来.必须按 2020-07-05 …
英语演讲比赛可以演讲散文吗我要参加一个英语演讲比赛决赛,演讲一篇抒情英语散文(美文)可以吗?一定要 2020-07-15 …
想通过阅读英文报来提高词汇量,可当我拿到一篇英文文章时,一篇文章中的生词难道都要查询么?该怎样进行取 2020-11-03 …
提出假说的文章也可以写成论文吗?一篇提出假说的文章,当然不会有足够充分的证据去证明那个假说,不然也不 2020-12-08 …
求一篇评为劳模的感想我是一名工作人员,我想写一篇我五一获评为劳模后的感想的文章,能帮我找几篇范文吗? 2020-12-14 …
自由诗的句式、章法和押韵都较为随意,可以随意自由地组织安排?因为散文的篇章结构灵活,所以散文写作可所 2021-0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