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二、(9分,每小题3分)(2014•北京海淀一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①“民胞物与”是宋明理学奠基者之一的张载提出的著名思想主张,在我国哲学思想史上占有一定地位。虽然这一

题目详情

二、(9分,每小题3分)

(2014 •北京海淀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 “民胞物与”是宋明理学奠基者之一的张载提出的著名思想主张,在我国哲学思想史上占有一定地位。虽 然这一思想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局限性,但辩证分析,其合理内涵在当今时代也有积极意义。

② “民胞物与”的核心思想是爱人爱物。张载在《西铭》中写道:“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 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他认为,天地好比父母,一切人、一切物都是天地 所生,一切人都是同胞兄弟,一切物都是同伴,应该爱一切人、爱一切物。这就叫做“民胞物与”。

③ “民胞物与”思想对后世思想家影响甚大。例如,清代名臣曾国藩就将其视为“完人”的两个重要条件之一, 他说:“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用马克思 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这个思想其实是一种阶级调和论,因为它并不要求取消封建等级制度,并不主张阶级平等,而 是建立在封建宗法关系的基础上,不过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从上而下的怜悯而已。虽如此,对这个思想也 不能一棍子打死,而应辩证分析。其中的合理成分.有助于我们今天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④ 和谐社会的核心要求之一是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人怎样才能和谐相处呢?我们可以从“民胞物与”的思 想中获得启示:把别人当同胞兄弟,爱人如爱己。当前,经济社会深刻转型,人们的价值观念日益多元,思想交流、 交融、交锋日趋频繁,容易出现不和谐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应大力弘扬人道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反对极端个人 主义,“尊高年”“慈孤弱”,倡导和践行换位思维,帮人之需,济人之危,扶人之困。只要我们以一种“四海之内皆兄 弟”的情怀与人交往,人与人之间就会多一分理解和包容,少一些矛盾和摩擦,社会就会变得越来越和谐,生活就 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⑤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取向。在这方面,“民胞物与”思想中的“物与”即把自然万 物当作同伴的观点具有积极意义。当前,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等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全 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出现这些突出的生态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些人一味将自然界视为索取和征服的对象,不尊重自然、不注意环境保护。其实,自然是具有独立性的。正如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所说的:“作为社会劳 动的相关者,客体化的自然界保留着两种特征,即面对支配它的主体,它自身的独立性和外在性。”这种特性决定 了我们必须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必须抛弃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而应把自 然当同伴、当作共同生活在地球这个大家庭的一分子,与天地为友、与万物相随,顺应自然规律,爱护生态、保护环 境,不过度垦荒、不乱砍滥伐,注意资源节约、保持生态平衡。只有认真践行和始终坚守这种理念,才能保持天蓝、 地绿、水碧,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摘自《人民日报》2013年10月11日07版)

5. 下列对“民胞物与”思想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民胞物与”是宋明理学奠基人张载提出的思想主张,它在我国哲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核心思想是爱人 爱物。

   B. 在曾?藩的思想中,“有民胞物与之量”是成为“天地之完人”的重要条件之一,但它并不是主张阶级平等。

   C. 思想频繁的交融、交锋必然导致社会不和谐,只要把别人当同胞,爱人如爱己,人与人之间就会少些矛盾和摩擦。

   D. 把自&万物当作同伴,有助于我们反思当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资源短缺等问题。

6.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①段首先明确“民胞物与”思想在我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然后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其作了总体评价。

   B. 第②段阐述了“民胞物与”的内涵;第③段紧承第②段,举例论述了“民胞物与”思想对后世思想家的影响。

   C. 第④段由和谐社会的核心要求谈起,分析了产生不和谐因素的原因,阐述了“民胞”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D. 第⑤段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着手 指出“物与”这一观点的积极作用,对比剖析了我国与德国的现状。

7.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张载在《西铭》中提到,天地好比父母,一切人、一切物都是天地所生,君子立志时 应该爱一切人、爱一切物。

   B. 因为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期,所以应大力弘扬人道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反对个人主义,倡导践行换位 思维。

   C. 我国?前出现诸多严重的生态问题,根本原因是人们将自然界视为索取和征服的对象,意识不到环境保护的 重要性。

   D. 哈贝马斯认为自然界有其自身的独立性和外在性,具有客体化特性,是社会劳动的相关者。这一观点具有积 极意义。

二、(9分,每小题3分)

(2014 •北京海淀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 “民胞物与”是宋明理学奠基者之一的张载提出的著名思想主张,在我国哲学思想史上占有一定地位。虽 然这一思想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局限性,但辩证分析,其合理内涵在当今时代也有积极意义。

② “民胞物与”的核心思想是爱人爱物。张载在《西铭》中写道:“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 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他认为,天地好比父母,一切人、一切物都是天地 所生,一切人都是同胞兄弟,一切物都是同伴,应该爱一切人、爱一切物。这就叫做“民胞物与”。

③ “民胞物与”思想对后世思想家影响甚大。例如,清代名臣曾国藩就将其视为“完人”的两个重要条件之一, 他说:“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用马克思 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这个思想其实是一种阶级调和论,因为它并不要求取消封建等级制度,并不主张阶级平等,而 是建立在封建宗法关系的基础上,不过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从上而下的怜悯而已。虽如此,对这个思想也 不能一棍子打死,而应辩证分析。其中的合理成分.有助于我们今天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④ 和谐社会的核心要求之一是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人怎样才能和谐相处呢?我们可以从“民胞物与”的思 想中获得启示:把别人当同胞兄弟,爱人如爱己。当前,经济社会深刻转型,人们的价值观念日益多元,思想交流、 交融、交锋日趋频繁,容易出现不和谐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应大力弘扬人道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反对极端个人 主义,“尊高年”“慈孤弱”,倡导和践行换位思维,帮人之需,济人之危,扶人之困。只要我们以一种“四海之内皆兄 弟”的情怀与人交往,人与人之间就会多一分理解和包容,少一些矛盾和摩擦,社会就会变得越来越和谐,生活就 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⑤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取向。在这方面,“民胞物与”思想中的“物与”即把自然万 物当作同伴的观点具有积极意义。当前,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等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全 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出现这些突出的生态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些人一味将自然界视为索取和征服的对象,不尊重自然、不注意环境保护。其实,自然是具有独立性的。正如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所说的:“作为社会劳 动的相关者,客体化的自然界保留着两种特征,即面对支配它的主体,它自身的独立性和外在性。”这种特性决定 了我们必须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必须抛弃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而应把自 然当同伴、当作共同生活在地球这个大家庭的一分子,与天地为友、与万物相随,顺应自然规律,爱护生态、保护环 境,不过度垦荒、不乱砍滥伐,注意资源节约、保持生态平衡。只有认真践行和始终坚守这种理念,才能保持天蓝、 地绿、水碧,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摘自《人民日报》2013年10月11日07版)

5. 下列对“民胞物与”思想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民胞物与”是宋明理学奠基人张载提出的思想主张,它在我国哲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核心思想是爱人 爱物。

   B. 在曾?藩的思想中,“有民胞物与之量”是成为“天地之完人”的重要条件之一,但它并不是主张阶级平等。

   C. 思想频繁的交融、交锋必然导致社会不和谐,只要把别人当同胞,爱人如爱己,人与人之间就会少些矛盾和摩擦。

   D. 把自&万物当作同伴,有助于我们反思当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资源短缺等问题。

6.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①段首先明确“民胞物与”思想在我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然后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其作了总体评价。

   B. 第②段阐述了“民胞物与”的内涵;第③段紧承第②段,举例论述了“民胞物与”思想对后世思想家的影响。

   C. 第④段由和谐社会的核心要求谈起,分析了产生不和谐因素的原因,阐述了“民胞”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D. 第⑤段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着手 指出“物与”这一观点的积极作用,对比剖析了我国与德国的现状。

7.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张载在《西铭》中提到,天地好比父母,一切人、一切物都是天地所生,君子立志时 应该爱一切人、爱一切物。

   B. 因为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期,所以应大力弘扬人道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反对个人主义,倡导践行换位 思维。

   C. 我国?前出现诸多严重的生态问题,根本原因是人们将自然界视为索取和征服的对象,意识不到环境保护的 重要性。

   D. 哈贝马斯认为自然界有其自身的独立性和外在性,具有客体化特性,是社会劳动的相关者。这一观点具有积 极意义。

二、(9分,每小题3分)

(2014 •北京海淀一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 “民胞物与”是宋明理学奠基者之一的张载提出的著名思想主张,在我国哲学思想史上占有一定地位。虽 然这一思想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局限性,但辩证分析,其合理内涵在当今时代也有积极意义。

② “民胞物与”的核心思想是爱人爱物。张载在《西铭》中写道:“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 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他认为,天地好比父母,一切人、一切物都是天地 所生,一切人都是同胞兄弟,一切物都是同伴,应该爱一切人、爱一切物。这就叫做“民胞物与”。

③ “民胞物与”思想对后世思想家影响甚大。例如,清代名臣曾国藩就将其视为“完人”的两个重要条件之一, 他说:“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用马克思 主义的观点来分析,这个思想其实是一种阶级调和论,因为它并不要求取消封建等级制度,并不主张阶级平等,而 是建立在封建宗法关系的基础上,不过是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从上而下的怜悯而已。虽如此,对这个思想也 不能一棍子打死,而应辩证分析。其中的合理成分.有助于我们今天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④ 和谐社会的核心要求之一是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人怎样才能和谐相处呢?我们可以从“民胞物与”的思 想中获得启示:把别人当同胞兄弟,爱人如爱己。当前,经济社会深刻转型,人们的价值观念日益多元,思想交流、 交融、交锋日趋频繁,容易出现不和谐因素。在这种情况下,应大力弘扬人道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反对极端个人 主义,“尊高年”“慈孤弱”,倡导和践行换位思维,帮人之需,济人之危,扶人之困。只要我们以一种“四海之内皆兄 弟”的情怀与人交往,人与人之间就会多一分理解和包容,少一些矛盾和摩擦,社会就会变得越来越和谐,生活就 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⑤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价值取向。在这方面,“民胞物与”思想中的“物与”即把自然万 物当作同伴的观点具有积极意义。当前,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等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全 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出现这些突出的生态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些人一味将自然界视为索取和征服的对象,不尊重自然、不注意环境保护。其实,自然是具有独立性的。正如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所说的:“作为社会劳 动的相关者,客体化的自然界保留着两种特征,即面对支配它的主体,它自身的独立性和外在性。”这种特性决定 了我们必须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必须抛弃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而应把自 然当同伴、当作共同生活在地球这个大家庭的一分子,与天地为友、与万物相随,顺应自然规律,爱护生态、保护环 境,不过度垦荒、不乱砍滥伐,注意资源节约、保持生态平衡。只有认真践行和始终坚守这种理念,才能保持天蓝、 地绿、水碧,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摘自《人民日报》2013年10月11日07版)

5. 下列对“民胞物与”思想的相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民胞物与”是宋明理学奠基人张载提出的思想主张,它在我国哲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核心思想是爱人 爱物。

   B. 在曾?藩的思想中,“有民胞物与之量”是成为“天地之完人”的重要条件之一,但它并不是主张阶级平等。

   C. 思想频繁的交融、交锋必然导致社会不和谐,只要把别人当同胞,爱人如爱己,人与人之间就会少些矛盾和摩擦。

   D. 把自&万物当作同伴,有助于我们反思当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环境污染、生态平衡、资源短缺等问题。

6.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①段首先明确“民胞物与”思想在我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然后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其作了总体评价。

   B. 第②段阐述了“民胞物与”的内涵;第③段紧承第②段,举例论述了“民胞物与”思想对后世思想家的影响。

   C. 第④段由和谐社会的核心要求谈起,分析了产生不和谐因素的原因,阐述了“民胞”对当今社会的启示。

   D. 第⑤段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着手 指出“物与”这一观点的积极作用,对比剖析了我国与德国的现状。

7.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载在《西铭》中提到,天地好比父母,一切人、一切物都是天地所生,君子立志时 应该爱一切人、爱一切物。

   B. 因为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期,所以应大力弘扬人道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反对个人主义,倡导践行换位 思维。

   C. 我国?前出现诸多严重的生态问题,根本原因是人们将自然界视为索取和征服的对象,意识不到环境保护的 重要性。

   D. 哈贝马斯认为自然界有其自身的独立性和外在性,具有客体化特性,是社会劳动的相关者。这一观点具有积 极意义。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5. C 6. D 7. D
5. C 6. D 7. D
看了 二、(9分,每小题3分)(2...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1994年2月8日,中国目前高轨道能力最大的运载火箭长征三号甲火箭首飞成功,把实践4号科学探测卫星和  2020-05-31 …

20世纪初,《复报》登载了学生编的新歌:“世界新,男女重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我中华,旧俗直堪  2020-06-16 …

请根据下列对联,写出对应的历史文化名人.急1.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明间疾苦,笔底波澜.2.翁去千余  2020-06-19 …

语文学完了必修4数学必修5学了一半英语学完了必修4语文学完了必修4数学必修5学了一半英语学完了必修  2020-06-20 …

从小老师就教导我们要诚信考试.近日,宜春万载中学的一份《通报批评》被网友们争相转载,该通报称,10月  2020-11-06 …

下载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我儿子买了一个步步高点读机,当时让售货员帮我们把一年级下语文数学英语全都下载进  2020-11-20 …

2012年4月10日国务院发布《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条例规定:载有学生的校车享有路上“优先权”,可在  2020-11-28 …

(2012•厦门)2012年4月5日开始实施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规定,载有学生的校车在普  2020-12-02 …

2012年4月5日,温家宝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了《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根据条例,  2021-01-01 …

历时4个多月的紧急部署、起草和论证,2012年4月10日中国政府网发布《安全管理条例》。根据条例,载  2021-0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