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金陵怀古》王珪首联全文作用鉴赏
题目详情
《金陵怀古》王珪首联全文作用鉴赏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宋朝 王珪《金陵怀古》诗歌鉴赏(附诗歌鉴赏习题)
金陵怀古
●王珪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本篇《华阳集》题作《金陵怀古》.
首联破题,兼点时、地.为排解乡思而“访古”,但往事如烟,相隔久远,难以追寻.独自踯躅江边古城,扑入眼帘的只有一派萧索的秋光.“悠悠”、“独上”、“满目秋”,开端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离索的气氛.
中间两联,紧承“江城满目秋”,着力描写诗人眼中金陵的秋色.晚烟凄迷中,一只水鸟孤零零地落在僻静无人的沙洲上.秋雨淅沥不停,江面上稀落地漂浮着几片帆影,驶向归途.萧飒的晚风,把山麓层林的红叶,吹得七零八落.暗淡的寒云密布低空,阴沉沉地仿佛要把古老楼房压垮.四句,一写别渚孤鸟,一写数帆归舟,一写晚风劲吹、红叶凋零,一写寒云阴沉、楼阁昏暗.一句一景,宛如四幅秋景画屏,物象虽不同,却同是淡墨素彩,集中反映了秋光的萧索摇落,创造了一个寥落清冷的意境.
中间两联,融情入景,锻字炼句,显出作者艺术匠心.“一鸟来别渚”,本极孤寂,再加荒烟缭绕(“带烟”),愈见其情景凄迷.“数帆下归舟”,何其寥落,又兼秋雨凄凄(“和雨”),更显出风物清冷.对于鸟,着一“来”字,表明它是悄悄落下;对于舟,用一“下”字,可知其行色匆匆;如果改为“飞”字、“泛”字,就恐怕韵减神消,索然无味了.“暮吹”用“萧萧”象其声,“红叶”惊落,满地飘零,晚风之紧可以想见.“寒云”以“惨惨”状其色,“旧楼”难以承受住它的重量,云层之厚不言而喻.处处景中含情,借景宣情,不假说破,金陵江城的冷落宛然在目.
尾联归结全诗,为金陵秋景图点睛.这历史上虎踞龙盘、人杰地灵的雄都,如今竟一派凄凉,无人过问;登临此地,谁还有往日那种激扬奋发、踌躇满志的风情气韵呢!“故国凄凉”应
“江城满目秋”,“谁与问”应“独上”.“人心无复更风流”,由以上种种风物,水道渠成地诱发出了不吐不快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忧思.
这首诗格调的寥落沉郁,与昂奋进取的盛唐气象迥然有别.宋朝立国不久,逐渐形成积贫积弱的痼疾,旨在缓和危机的王安石变法,虽部分地达到了“富国”的目的,但“强兵”的效果甚微.元丰四年、五年(1081---1082)同西夏进行两次战争,都惨遭失败.第二次的“永乐之败”,丧师二十万,神宗“临朝痛悼,为之不食”(《宋史纪事本末》卷四十).当时王珪在朝身任左相,对国势日益凌夷,感触必深.《金陵怀古》的“故国凄凉”之叹,未必只是一般的发吊古之思,很可能是感慨国势的时代悲愁的曲折反映.(执笔:刘乃昌)
(摘录自上海辞书出版社《宋诗鉴赏辞典》1986年版190—191页)
【首联全文作用】首联破题,兼点时、地.为排解乡思而“访古”,但往事如烟,相隔久远,难以追寻.独自踯躅江边古城,扑入眼帘的只有一派萧索的秋光.“悠悠”、“独上”、“满目秋”,开端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离索的气氛.
金陵怀古
●王珪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本篇《华阳集》题作《金陵怀古》.
首联破题,兼点时、地.为排解乡思而“访古”,但往事如烟,相隔久远,难以追寻.独自踯躅江边古城,扑入眼帘的只有一派萧索的秋光.“悠悠”、“独上”、“满目秋”,开端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离索的气氛.
中间两联,紧承“江城满目秋”,着力描写诗人眼中金陵的秋色.晚烟凄迷中,一只水鸟孤零零地落在僻静无人的沙洲上.秋雨淅沥不停,江面上稀落地漂浮着几片帆影,驶向归途.萧飒的晚风,把山麓层林的红叶,吹得七零八落.暗淡的寒云密布低空,阴沉沉地仿佛要把古老楼房压垮.四句,一写别渚孤鸟,一写数帆归舟,一写晚风劲吹、红叶凋零,一写寒云阴沉、楼阁昏暗.一句一景,宛如四幅秋景画屏,物象虽不同,却同是淡墨素彩,集中反映了秋光的萧索摇落,创造了一个寥落清冷的意境.
中间两联,融情入景,锻字炼句,显出作者艺术匠心.“一鸟来别渚”,本极孤寂,再加荒烟缭绕(“带烟”),愈见其情景凄迷.“数帆下归舟”,何其寥落,又兼秋雨凄凄(“和雨”),更显出风物清冷.对于鸟,着一“来”字,表明它是悄悄落下;对于舟,用一“下”字,可知其行色匆匆;如果改为“飞”字、“泛”字,就恐怕韵减神消,索然无味了.“暮吹”用“萧萧”象其声,“红叶”惊落,满地飘零,晚风之紧可以想见.“寒云”以“惨惨”状其色,“旧楼”难以承受住它的重量,云层之厚不言而喻.处处景中含情,借景宣情,不假说破,金陵江城的冷落宛然在目.
尾联归结全诗,为金陵秋景图点睛.这历史上虎踞龙盘、人杰地灵的雄都,如今竟一派凄凉,无人过问;登临此地,谁还有往日那种激扬奋发、踌躇满志的风情气韵呢!“故国凄凉”应
“江城满目秋”,“谁与问”应“独上”.“人心无复更风流”,由以上种种风物,水道渠成地诱发出了不吐不快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沉的忧思.
这首诗格调的寥落沉郁,与昂奋进取的盛唐气象迥然有别.宋朝立国不久,逐渐形成积贫积弱的痼疾,旨在缓和危机的王安石变法,虽部分地达到了“富国”的目的,但“强兵”的效果甚微.元丰四年、五年(1081---1082)同西夏进行两次战争,都惨遭失败.第二次的“永乐之败”,丧师二十万,神宗“临朝痛悼,为之不食”(《宋史纪事本末》卷四十).当时王珪在朝身任左相,对国势日益凌夷,感触必深.《金陵怀古》的“故国凄凉”之叹,未必只是一般的发吊古之思,很可能是感慨国势的时代悲愁的曲折反映.(执笔:刘乃昌)
(摘录自上海辞书出版社《宋诗鉴赏辞典》1986年版190—191页)
【首联全文作用】首联破题,兼点时、地.为排解乡思而“访古”,但往事如烟,相隔久远,难以追寻.独自踯躅江边古城,扑入眼帘的只有一派萧索的秋光.“悠悠”、“独上”、“满目秋”,开端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离索的气氛.
看了 《金陵怀古》王珪首联全文作用...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夏日南亭怀辛大的赏析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 2020-03-30 …
夏日南亭怀辛大赏析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 2020-03-30 …
夏日南亭怀辛大孟浩然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 2020-03-30 …
《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思路清晰,先叙述“赏月缘由”,再描写“”,最后“赏月抒怀”,用道出了自己复杂微 2020-05-16 …
《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思路清晰,先叙述“赏月缘由”,再描写“”,最后“赏月抒怀”,用道出了自己复杂微 2020-05-16 …
请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忽魂悸已魄动..恍惊起而长嗟”这句话,我只要这句话的赏析,用了什么手法 2020-06-09 …
请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忽魂悸已魄动..恍惊起而长嗟”这句话,我只要这句话的赏析,用了什么手法 2020-06-27 …
我最好的老师阅读,把文中引用怀特森先生的话改为第三人称,下面附文怀特森先生似乎根本不理会我们的心情 2020-06-27 …
“他是中国古代文坛巨星,是四川才子,有空明的灵性与乐观的情怀。贬谪黄州,他与友同游,或泛舟赤壁,或赏 2020-11-02 …
“他是中国古代文坛巨星,是四川才子,有空明的灵性与乐观的情怀。贬谪黄州,他与友同游,或泛舟赤壁,或赏 2020-11-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