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中国人喜欢争先恐后,常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支援灾区,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争抢献血;400米
题目详情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中国人喜欢争先恐后,常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支援灾区,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争抢献血;400米跑道上,运动员在为得到好名次拼命奔跑;斑马线前,行人都下意识地往前拥,绿灯还没亮,人群就漫到了马路上……
中国人喜欢争先恐后,常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支援灾区,远在千里之外的人们争抢献血;400米跑道上,运动员在为得到好名次拼命奔跑;斑马线前,行人都下意识地往前拥,绿灯还没亮,人群就漫到了马路上……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争先恐后
中国是一个争先恐后的国家.常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门一打开,拥挤在门口的人群就像罐头里的沙丁鱼一样喷出来,争先恐后,蜂拥而动.我说的不是公共汽车门口,而是公园门口,展销会门口,飞机的登机口,电影院的出口…大家在斑马线前面等绿灯,没有人愿意站在后面,都下意识地要往前挤,结果绿灯还没有亮,人群就漫到了马路上.印象最深的是下火车,哪怕前面就是终点站,人们也要提前一两站就结束了热火朝天的扑克游戏,纷纷起身,收拾行李到过道上去挤着,好象晚一步,火车就要飞掉.
并不是中国人不喜欢秩序,也不是这个国家物质贫乏,空间狭窄.“争先恐后”不过是世界的一种此起彼伏的暂时状态,一个形容词.但在六十年代的词汇中,“先”与“后”却是一种价值判断,“先”,与先进、进步之类有关,“后”却是落后、倒退,“落后就要挨打”.无数运动之后,在这个国家无人不患“恐后”症.由于普遍地“恐后”,争先成为风气,“先”是如此事关生存,到了必须“争”的地步.精神上的“恐后”,最终在潜意识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也就争先恐后了.
“争先恐后”不再是一种日常生活中的暂时状态,而是常态,所以,没有任何必要“恐后”的地方,人们也本能地要争先.
争先已经到了这种地步,连小学生考试,95分以下都是后了,所有人都争先,意味着人们对生活的常态和基础的漠视.生活的质量并不表现在世界的先进部分,而在于世界的普遍状况.把“先”作为衡量事物的唯一价值标准,所有人都要争先恐后,只好革命.
争分夺秒、力争上游,作为一种可能性,当然是应该鼓励的,但它不是标准.如果也用河流比方,没有下游和中游,上游不是死水一潭么?没有恒定的时间和缓慢的时针的对比,争分夺秒不正是慢么.上游、中游、下游,河流的不同形态,也是世界的不同状况,它们并不存在价值上的优劣.
马拉松赛跑永远只有一个人先进,世界注定是普遍落后的,是落后者的乐园.
先进的意思在此时代,只意味着价值是否能够立即兑现.不能立即兑现就是落后.我常听人说,不甘落后,眼科医生加入了股票大军,种白菜的姑娘去医院当了护士.
在古代社会,各文明之间并不争先恐后,因为文明不存在价值上的先进与落后.但在20世纪,“落后就要挨打”,竟然成为风行全球的真理之一,并且已然是,只要落后,就可以打.落后的标准由什么来界定呢?武器的先进.那些文化并不崇尚武力的文明必然总是落后,落后的印度文明,落后的埃及文明,落后的印第安文明,落后的中华文明.这个世界已经昏头了.李白杜甫们的文明怎么会劣于松尾巴焦们的文明呢?日本人假装不知道这一点,居然在中国文明面前以“先进”民族自居,靠的就是武器.此种逻辑已经成了中国人刻骨铭心的经验之一,人们似乎已经忘记此逻辑乃是强盗们创造的.
以“争先恐后”的价值观来看历史,不仅会得出缓慢的中国时间劣于格林尼治时间的结论,甚至,把“落后”用于汉语.“争先恐后”,是由于人们丧失了对世界的永恒之基础的安全感.丧失了存在感. “争先恐后”,乃是逃亡之象.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最落后的难道不就是我们相依为命的大地本身么?一成不变的,缓慢的,没有时间的,大地的这些特性是否已经成为这个“先进”世纪“维新”的障碍?
中国是一个争先恐后的国家.常常可以看到这种情况,门一打开,拥挤在门口的人群就像罐头里的沙丁鱼一样喷出来,争先恐后,蜂拥而动.我说的不是公共汽车门口,而是公园门口,展销会门口,飞机的登机口,电影院的出口…大家在斑马线前面等绿灯,没有人愿意站在后面,都下意识地要往前挤,结果绿灯还没有亮,人群就漫到了马路上.印象最深的是下火车,哪怕前面就是终点站,人们也要提前一两站就结束了热火朝天的扑克游戏,纷纷起身,收拾行李到过道上去挤着,好象晚一步,火车就要飞掉.
并不是中国人不喜欢秩序,也不是这个国家物质贫乏,空间狭窄.“争先恐后”不过是世界的一种此起彼伏的暂时状态,一个形容词.但在六十年代的词汇中,“先”与“后”却是一种价值判断,“先”,与先进、进步之类有关,“后”却是落后、倒退,“落后就要挨打”.无数运动之后,在这个国家无人不患“恐后”症.由于普遍地“恐后”,争先成为风气,“先”是如此事关生存,到了必须“争”的地步.精神上的“恐后”,最终在潜意识中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也就争先恐后了.
“争先恐后”不再是一种日常生活中的暂时状态,而是常态,所以,没有任何必要“恐后”的地方,人们也本能地要争先.
争先已经到了这种地步,连小学生考试,95分以下都是后了,所有人都争先,意味着人们对生活的常态和基础的漠视.生活的质量并不表现在世界的先进部分,而在于世界的普遍状况.把“先”作为衡量事物的唯一价值标准,所有人都要争先恐后,只好革命.
争分夺秒、力争上游,作为一种可能性,当然是应该鼓励的,但它不是标准.如果也用河流比方,没有下游和中游,上游不是死水一潭么?没有恒定的时间和缓慢的时针的对比,争分夺秒不正是慢么.上游、中游、下游,河流的不同形态,也是世界的不同状况,它们并不存在价值上的优劣.
马拉松赛跑永远只有一个人先进,世界注定是普遍落后的,是落后者的乐园.
先进的意思在此时代,只意味着价值是否能够立即兑现.不能立即兑现就是落后.我常听人说,不甘落后,眼科医生加入了股票大军,种白菜的姑娘去医院当了护士.
在古代社会,各文明之间并不争先恐后,因为文明不存在价值上的先进与落后.但在20世纪,“落后就要挨打”,竟然成为风行全球的真理之一,并且已然是,只要落后,就可以打.落后的标准由什么来界定呢?武器的先进.那些文化并不崇尚武力的文明必然总是落后,落后的印度文明,落后的埃及文明,落后的印第安文明,落后的中华文明.这个世界已经昏头了.李白杜甫们的文明怎么会劣于松尾巴焦们的文明呢?日本人假装不知道这一点,居然在中国文明面前以“先进”民族自居,靠的就是武器.此种逻辑已经成了中国人刻骨铭心的经验之一,人们似乎已经忘记此逻辑乃是强盗们创造的.
以“争先恐后”的价值观来看历史,不仅会得出缓慢的中国时间劣于格林尼治时间的结论,甚至,把“落后”用于汉语.“争先恐后”,是由于人们丧失了对世界的永恒之基础的安全感.丧失了存在感. “争先恐后”,乃是逃亡之象.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最落后的难道不就是我们相依为命的大地本身么?一成不变的,缓慢的,没有时间的,大地的这些特性是否已经成为这个“先进”世纪“维新”的障碍?
看了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三百多篇。孔子在审订《诗经》时,为何没有将 2020-05-13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由孔子编订而成,孔子在编订《诗经》时,为何没有将赵国的诗歌收选进 2020-05-13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三百多篇。孔子在审订《诗经》时,为何没有将 2020-05-13 …
先秦时期,在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下出现了诗歌的巨大成就。《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至春 2020-05-13 …
有关于爱国的诗一定是古诗,不能是格言,必须是古诗! 2020-06-11 …
下列关于《诗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B.保存了从西周到战国的诗歌C.“风 2020-06-26 …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三百多篇。孔子在审订《诗经》时,为何没有将 2020-06-30 …
填关于爱国的诗句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威胁,坚贞不屈,大义凛然,献出了年仅十五岁的宝贵生命这正应了孟子的 2020-07-02 …
求关于北宋末年的战乱,国破家亡的诗句描写同上,顺便也求描写民国的诗句.急 2020-07-08 …
按要求写古诗1、写春的诗2、写夏的诗3、写秋的诗4、写冬的诗5、写思乡的诗6、写祖国河山的诗7、写 2020-07-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