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如图1所示是“比较水和煤油吸热升温特点”的实验装置.(1)加热过程中,用搅棒搅动的目的是;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
题目详情

(1)加热过程中,用搅棒搅动的目的是______;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_____来反映的(选填“温度计示数”或“加热时间”).
(2)关于该实验的变量控制,下列要求中不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采用相同的加热方法 B.使用相同的烧杯
C.水和煤油的初温一定相等 D.烧杯中分别装入相同体积的水和煤油
(3)某同学用同一个加热装置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水和煤油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T)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2所示).
①根据图象,给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时,______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应给______加热更长的时间,这说明______的吸热能力强些.
②已知水的比热容是4.2×103J/(kg•℃),则煤油的比热容是______ J/(kg•℃).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加热水和煤油时,要用玻璃棒不断的搅拌,这样可以使水和煤油受热均匀;
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酒精灯放出的热量就是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也就是相等的,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的;
(2)要“比较水和煤油吸热升温特点”就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热源(酒精灯火焰的大小、与烧杯底的距离)、承装液体的容器相同和液体质量一定,实验中关键看水和煤油升高温度的大小,所以初温可以不同;因为水和煤油的密度是不同的,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由上分析知,CD错误,符合题意.
(3)①由图知,给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煤油升高的温度高一些;
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应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这说明水的吸热能力强些.
②由图知,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即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温度是水升高温度的2倍,
由c煤油m煤油△t煤油=c水m水△t水得,c煤油=
=
c水=2.1×103J/(kg•℃),
故答案为:(1)使水和煤油受热均匀;加热时间;(2)CD;(3)①煤油;水;水;②2.1×103.
相同的酒精灯加热相同的时间,酒精灯放出的热量就是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的热量也就是相等的,水和煤油吸热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来反映的;
(2)要“比较水和煤油吸热升温特点”就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控制热源(酒精灯火焰的大小、与烧杯底的距离)、承装液体的容器相同和液体质量一定,实验中关键看水和煤油升高温度的大小,所以初温可以不同;因为水和煤油的密度是不同的,体积相同时,质量是不同的,由上分析知,CD错误,符合题意.
(3)①由图知,给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煤油升高的温度高一些;
要使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应给水加热更长的时间,这说明水的吸热能力强些.
②由图知,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加热相同的时间,即吸收相同的热量,煤油升高温度是水升高温度的2倍,
由c煤油m煤油△t煤油=c水m水△t水得,c煤油=
c水m水△t水 |
m煤油△t煤油 |
1 |
2 |
故答案为:(1)使水和煤油受热均匀;加热时间;(2)CD;(3)①煤油;水;水;②2.1×103.
看了 如图1所示是“比较水和煤油吸...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小明家有三种塑料油桶,分别能装5千克,10千克和2千克油.小明的妈妈买回75千克豆油,选哪种塑料油 2020-05-17 …
小明家有三种塑料油桶,分别能装5千克,10千克和2千克油.小明的妈妈买回75千克豆油,选哪种塑料油 2020-05-17 …
1.某文具批发商有水彩笔144支,油画棒102支,计划将其装成甲、乙两种套装小礼盒,甲种盒装有水彩 2020-06-16 …
如图所示是一种自动测定油箱内油面高度的装置.(1)油量表是用表改装的;(2)当油箱中的浮标向上运动 2020-06-30 …
下面是问题:袋装酱油每350mL是1元,瓶装酱油每1000mL是4.5元,桶装酱油每1.75L是7 2020-07-07 …
2011年5月,装载500t散装甘油的货轮抵达某港口,并由油罐车队装载运输至光辉油漆厂.已知甘油密度 2020-11-04 …
装载500t散装甘油,由油罐车队装载运输.已知甘油密度为1.25×103kg/m3,每辆油罐车最多可 2020-11-27 …
3.甲桶中装有43升油,乙桶中装有37升油.如果将乙桶中的油倒入甲桶,那么甲桶装满后,乙桶中还剩半桶 2020-11-29 …
小明家有三种塑料桶,分别是5千克装,10千克装,2千克装.小明妈妈买回75千克豆油,选哪种塑料桶装能 2020-12-02 …
2011年5月,装载500t散装甘油的货轮抵达某港口,并由油罐车队装载运输至光辉油漆厂.已知甘油密度 2020-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