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2014•徐州)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五千年前就会使用木炭炼铜.在化学实验室里模拟炼铜,既可用传统的实验装置(见图甲),又能用改进的微型实验装置(见图乙).化学兴趣小组采用图乙

题目详情
(2014•徐州)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五千年前就会使用木炭炼铜.在化学实验室里模拟炼铜,既可用传统的实验装置(见图甲),又能用改进的微型实验装置(见图乙).化学兴趣小组采用图乙装置,开展以下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木炭与CuO反应所得红色固体中含有什么物质?
【查阅资料】
(1)木炭与CuO的反应是:C+2CuO
 高温 
.
 
2Cu+CO2↑,若该反应进行的不彻底,产物中还有氧化亚铜(Cu2O).
(2)Cu2O是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CuSO4+H2O
【作出猜想】红色固体的成分:①全部是Cu;②全部是Cu2O;③______.
【实验探究】
(1)取木炭、CuO两种黑色粉末适量,再加少许CaC12(能降低反应温度,加快反应速率)均匀混合,然后将黑色粉末装入长柄V形玻璃管的直管内.
(2)按图乙连好实验装置,然后加热反应物;2分钟后,黑色粉末出现红热现象,同时澄清的石灰水______,此时停止加热.
(3)待玻璃管冷却后,提取里面的红色固体,进行如下的验证:
步骤现象结论
①取1.44g红色固体装入试管,滴入足量的______,充分反应红色固体部分减少,溶液变为______色猜想______错误
②滤出试管中残留的红色固体,洗涤干燥,称其质量为1.04g/猜想______正确
【评价反思】
(1)使用图乙装置与使用图甲装置相比,其优点是______(写出1条即可).
(2)若要证明CaC1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验证CaCl2的______.
(3)在铜的冶炼史中,我国劳动人民还有一项重大发明就是“湿法炼铜”,该方法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作出猜想】红色固体的成分:③既有Cu也有Cu2O.
【实验探究】
(2)据反应C+2CuO
 高温 
.
 
2Cu+CO2↑可知,反应过程中有二氧化碳产生,故石灰水会变浑浊;
(3)红色固体部分减少,推测含有Cu2O,故滴入的应是稀硫酸,氧化亚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铜和水,故溶液变为蓝色,所以猜想①错误;
由化学方程式Cu2O+H2SO4═Cu+CuSO4+H2O知,每144份质量的氧化亚铜反应会生成64份质量的铜,若有1.44g的氧化亚铜反应会生成0.64g的铜,而实际收集到的铜的质量为1.04g,故1.44g是氧化亚铜和铜的混合物.
【评价反思】
(1)微型实验装置药品用量较少,节约药品;
(2)催化剂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不变,故若要证明CaC12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验证CaCl2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3)现代湿法冶金术的先驱,早在西汉时期刘安在《淮南万毕术》中写到“曾青(CuSO4)得铁则化为铜”,其中的“曾青”就是指硫酸铜.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硫酸铜溶液遇到金属铁时,铁与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能生成金属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
故答案为:【作出猜想】既有Cu也有Cu2O;
【实验探究】
(2)变浑浊;
(3)稀硫酸,蓝色,①;③;
【评价反思】
(1)节约药品;
(2)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
(3)Fe+CuSO4═FeSO4+Cu.
看了 (2014•徐州)我国劳动人...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以下两幅微观示意图揭示了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示中未涉及复分解反应B.原  2020-05-02 …

“微粒运动实验”再探究.实验回顾如图甲所示:老师演示了“探究微粒运动实验”.该实验利用了浓氨水的化  2020-05-13 …

如图为实验室检验二氧化碳性质的微型实验,微型化学实验有试剂用量少、现象明显、减少污染等优点.i.实  2020-05-13 …

小青和同学们一起完成了氢气燃烧的实验,并绘制了该反映的微观示意图.请你和她讨论下列问题:(1)图中①  2020-11-23 …

微型实验能较好地解决学生实验中的一些不足,下图为某种微型实验装置.如果G处装稀盐酸,H处放少量的铁屑  2020-12-12 …

如图是某微型实验的装置图.试管中反应发生后,(1)你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有:.(2)微型实验装置的优点是  2020-12-12 …

对实验装置进行微型化改进是保证实验绿色环保的一个重要途径.如图甲是实验室制取并检验CO2的装置,如图  2020-12-12 …

鲜美的肉汤放置久了会变酸,这是微生物搞的“恶作剧”.这些微生物来自哪里?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巧妙的  2020-12-12 …

鲜美的肉汤放置久了会变酸,这是微生物搞的“恶作剧”.这些微生物来自哪里?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巧妙的  2020-12-12 …

为了认识血液的组成,小明做了“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涂片”实验.如图中图甲是显微镜的物镜示意图,图乙  2020-12-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