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有关周秦文化的典故

题目详情
有关周秦文化的典故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周公姬旦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关于周公的政绩,《尚书大传》这样记载:“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于成王.”周公留下来的典故也有许多,现采撷一二,再识周公其人.
鞭笞伯禽
据《礼记·文王世子》记载:周公在摄政监国期间,“成王有过,则鞭挞伯禽,所以示成王世子之道也.”即周公在摄行朝政之时,为了使年幼的周成王尽快成长为一名有为的君主,特别对其加强教育诱导.可毕竟周成王是身份高贵的君主,名分不可冒犯,即使有过失也不便于直接教训责罚,所以周公煞费苦心,让自己的儿子伯禽作为成王的陪读,每当周成王懈怠嬉戏,或做得不对时,周公就把对成王的教训和责罚转移到儿子身上,让儿子伯禽代替成王接受责罚,甚至用鞭子抽打伯禽,以使成王动之于心,反思改过,受到应有的感化教育.
在周公煞费苦心的循循善诱之下,周成王懂得了许多为君之道,提高了自身素养,为治理好国家打下了坚实基础.后来被史家赞颂的“成康之治”,就与周公的教育紧密相关.
金滕藏册
武王灭商后两年,因患重病不能主持朝政.当时天下初定,基业未固,人心不稳.于是周公设坛,祝告太王、王季、文王英灵,愿以身代武王去死.祝毕,藏册文于金滕匮中.
后来武王驾崩,成王继位.但成王年幼,不能亲自处理国家大事.在这特殊的过渡时期,周公冒着被误解的风险,毅然临朝摄政,代替成王处理朝政.武王之弟管叔、蔡叔、霍叔不服,到处散布流言,诬蔑周公将废成王自立.周公难以辩白,只好避位,居于东都洛邑.当年金秋,眼看庄稼丰收在望,忽遇雷雨狂风,秋禾倒伏在地,大树连根拔起,国人惊恐不安.成王与公卿大夫祭告祖庙,启金滕之书,得知周公忠心耿耿,大受感动,当即决定迎接周公还朝.成王话音刚落,雷息雨停.一阵逆向之风,又将庄稼全部扶直.
这里的有些情节,虽带有传奇色彩,但也说明公道自在人心.
梦见周公
周公姬旦是西周初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因为采邑在周原称为周公.周公曾辅佐武王灭掉商朝.武王死后,由儿子姬诵继位.但成王年仅十三岁,难以处理政务,便由周公临朝摄政.管叔、蔡叔等人不服,勾结纣王之子武庚叛乱.周公便出师东征,平定叛乱,再封诸侯,巩固了西周政权.七年后还政成王,隐居卷阿(今周公庙)制礼作乐,建立治国安民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则,对后世影响极大.
500年后,被称为大成至圣先师的孔子对周公的完美人格和巨大贡献极为佩服,把周公看作自己心目中最崇拜的圣人和理想人物,常以梦见周公为乐为荣,晚年以不再梦见周公而感到非常遗憾,亦隐喻着对礼乐文化衰萎的失落感.“梦见周公”后来演化为成语,是瞌睡的代称.更含有顺天应人、呈祥兆瑞之意,寄托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
看了 有关周秦文化的典故...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