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从“格致”到“科学”西学中源,这个词的意思是,西方学问源自中国。Science(科学)初到中国的时候,就遇到这种情况。中国士大夫问,Science是什么?洋人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从“格致”到“科学”
西学中源,这个词的意思是,西方学问源自中国。Science(科学)初到中国的时候,就遇到这种情况。中国士大夫问,Science是什么?洋人说,通过实验方法,研究自然,获得知识。中国士大夫说,这种学问,中国自古有之,叫做“格致”,是“格物致知”的缩写,《四书集注》的作者朱熹先生解释说,“格”就是“到”,“格物致知”就是“到物质上面去研究物质,获得知识”,这不是你们的Science吗?洋人一听,大为叹服,从此Science便译为“格致”,在中国近代科技史上,使用了半个世纪。
朱熹先生教诲我们,从自身到万物,一草一木都要“格”(研究),今日格一物,得到一点知识,明日再格一物,又得到一点知识,积累多了,万物之理,豁然贯通。这套“格致”学问,表面上看,很像搞科研,却只是假象。原来朱熹先生所谓“格物”,不是动手动脚做实验,而是瞅着那物想问题;“格物”不是研究那物,而是通过那物反思自己的道德观,去恶从善,达到圣贤境界。在朱熹先生看来,真要用全副精力去研究实物,那叫“玩物丧志”;让你观察外物,为的是内省,好像参禅,与科研风马牛不相及。明朝的另一个理学家王阳明曾讥笑朱熹的“格致”说:“有一位朋友姓钱,想成为圣贤,我就让他去‘格’庭前竹子。钱先生面对竹子,‘格’了三天三夜,‘格’不出个道理。我就自己去试,‘格’了七天,也‘格’不出道理来。我们只好叹口气,说,圣贤是做不成了!”对此,胡适先生说,“王阳明这段话最可以表示中国的士大夫从来没有研究自然的风气,从来没有实验科学的方法,所以虽然有‘格物致知’的理想,终不能建立科学。”
《四书集注》里的“格致”与“科学”无关,却在中国近代史上,最终演变为“科学”。读《四书五经》,遇到“格致”二字,不能解为“科学”,否则,《四书五经》就读不懂;可读中国近代科技书刊,遇到“格致”二字,那意思却大致等同于“科学”。1866年,丁韪良任京师同文馆总教习,为学生编译《格致入门》,放在今天,与《科学入门》同义。1874年,徐寿和傅兰雅在上海创办“格致书院”,英文译作“上海综合工学院”,又创办中国第一份科学杂志,刊名为《格致汇编》,英文称作“中国科学杂志”,发行23种,译介了西方近代科学的方方面面。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各门科学学科,如数学、化学、电学、声学、光学、热学等等,都有了对应的中文译名,但“格致”向“科学”的过渡却步履维艰。
日本学者岛尾永康考证,日本最早将英文的Science译为“科学”的时间在1874年;中国科技史家樊洪业先生考证,中国最早引入“科学”二字的学者是康有为先生,他在1897年11月前编写的《日本书目志》一书中介绍了这样两本书:“《科学入门》,普及舍译;《科学之原理》,本村骏吉著。”樊先生说,“虽然中日两国的‘科学’在写法上没有差别,但中文从前无此词,康有为的书目志意味着把日文的‘科学’译为中文,是中文第一次出现‘科学’,在中国近代科学史上有其特殊意义。”同一年,严复先生开始翻译《原富》,将“格致”与“科学”并用。但直到十年后的民国初年,“科学”才逐渐取代“格致”,在中国学术界广泛流行。
小题1:对 “格致”与“科学”的解释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格致”是指从自身到万物进行研究,最终达到万物之理豁然贯通。
B.“格致” 通过研究事物来反照自己的道德观,去恶从善,从而达到圣贤境界。
C.中国近代科技史上近半个世纪时间里,各门科学学科都有对应的中文译名,但“科学”一词却一直未得到确认。
D.在中国近代科学史上,“科学”一词含义与英文Science的含义完全是一致的。
小题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西方的“科学”,强调实验的方法,强调研究自然规律,求得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
B.王阳明的话表示中国的士大夫研究自然,以实验科学的方法,达到“格物致知”的理想。
C.中国古代的“格致”之学,不是真正研究事物,所以,“格致”最终没有成为“科学”的代名词。
D.古书中“格致”二字,不能解为“科学”,可中国近代科技书刊中“格致”二字,那意思却大致等同于“科学”。
小题3:下面对导致“‘格致’向‘科学’的过渡”“步履维艰”的直接原因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中国士大夫没有“科学”的观念,错将“格致”之学理解为西方的“科学”。
B.长期的封建统治,导致中国人思想保守、落后,不愿接受任何新鲜事物和新鲜知识。
C.西学东渐以来,中国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格致”与“科学”的认识是模糊的。
D.近代有些进步的知识分子,赞同西学中源说,乐意以中国的“格致”指称西方的“科学”。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A
小题1:B
小题1:B


小题1:A “格物”不是研究那物,而是通过那物反思自己的道德观,去恶从善,达到圣贤境界。
小题1:原文为:王阳明这段话最可以表示中国的士大夫从来没有研究自然的风气,从来没有实验科学的方法,所以虽然有‘格物致知’的理想,终不能建立科学。”
小题1:中国的士大夫从来没有研究自然的风气,他们保守、落后,这都是封建统治,闭关锁国的结果。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从“...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在我国,工伤保险待遇一般包括()A.护理待遇B.医疗期间待遇C.失能补助待遇D.残疾待遇E.死亡待遇  2020-05-22 …

WTO 非歧视待遇不包括 ( ) A.优惠待遇 B.最惠国待遇 C.互惠待遇 D.国民待遇  2020-06-05 …

“美国曾利用最惠国待遇原则的例外,取消过波兰的最惠国待遇;许多缔约国也常利用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的  2020-06-19 …

机遇稍纵即逝,抓住机遇,国强民富;错失机遇,遗患无穷。请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依据图表  2020-11-10 …

2008年9月20日,雷曼兄弟金融公司宣布破产,美国遭遇“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危机迅速波及包括中国  2020-11-23 …

2011年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十周年。世贸组织在处理国际贸易关系中实施的最主要原则是[]A、最惠国待遇  2020-12-01 …

有了正确路线必须贯彻始终;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国际国内风浪,除非大规模外敌入侵,否则就不要改变.这段话的  2020-12-07 …

中国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惟一的办法是:迎上去!据此回答下题:1.两极格局瓦解后,中国面临的机遇有①国际环  2020-12-13 …

2008年9月20日,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破产,美国遭遇“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危机迅速波及包括中国在内  2020-12-15 …

2008年9月20号,雷曼兄弟金融公司宣布破产,美国遭遇“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危机迅速波及包括中国  2020-12-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