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英语-->
英汉语法有何共同点
题目详情
英汉语法有何共同点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古文的疑问句宾语前置句和英语的一般疑问句的语序相同.
例如:在讲古文句式时,我用英语中的一般疑问句:“who are you /where are you from /when were you born?和古文中的疑问句:何以战?大王来何操?卿欲何至?”进行比较,发现它们有共同之处,它们的宾语都是放在动词前面,都做前置宾语,形成了宾语放在动词前的倒装句,都是宾语前置句,这样进行比较教学,学生对古汉语的文言句式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现象有更直观的实际的语法空间位置上的对比,学生通过两相对比,找出了共同点,所以不但非常容易掌握,而且记忆深刻.同学模仿着说:“谁是你?你是谁?”在笑声中学到了语法知识.
2、古文的介词结构后置句和英语的介词结构后置句语法功能完全相同.
又例如:Mr.zhu is teaching in the class-room.和“将军战于河南”、“裹以帷幕”进行比较,会发现它们都属于介词结构后置句,在翻译时都需要将补语移动到谓语动词的前面变为状语,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说话习惯,那麽同学在比较中发现英国人的说话习惯还和我们古人的说话习惯相同,两者的共同点找到后,教师运用英汉两种语言对照着讲课,对语法成分的空间位置的分析,非常清晰,学生也非常容易掌握,学生高兴得说:“真没想到,语文老师竟然可以用两种语言给我们讲解中英语法现象,原来中国古人和英国人说话习惯有相通之处啊,太有意思了!”
3、古文的被动句和英语的被动句的介词引进主动者的作用相同
例如:英语的被动句:the machine was made by the worker 同学会发现用by这个介词引进动作的主动者,而machine是受事主语,made的动作是worker发出的.同样在“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这一古文的被动句里面用“于”引进主动者赵王,君在这里做受事主语,“幸”这一动作的发出者是赵王.此外古文中的“为┅┅所”“受┅┅于”“见┅┅于”等表被动的介词固定句式中的省略号中都是动作的发出者主动者,这样用by英语一个介词同古汉语的被动句中的“于”(注意;专门用于当“被”讲的)对应比较,学生很快在乐趣中学习了两种语言的相同知识点,多麽快乐的双语教学呀!
4、古文的定语后置句和英语的定语后置句的位置相同
例如:They discovered a map of China in his drawer.(介词短语作定语)
There people here are kind and friendly.(副词作定语)
There is nothing interesting in today’s newspaper.(动名词短语作定语)
The meeting to be held tomorrow is of great importance.(不定式短语作定语)
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面的语言习惯,古文的定语后置与英语后置句位置相同.
例如:
1、中心词+定语+者式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中心词+之+定语+者式
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3、中心词+之+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中心词+而+定语+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5、现代汉语的介词结构和英语的介词结构的语法功能有所不同.
例如:“我刚才在办公室里工作.”与英语I worked in the office just now.
通过比较会发现现代汉语的介词结构常放在主语和谓语中间做状语,而英语的介词结构通常放在谓语的后边做补语.学生如果掌握了这一语言排列组合顺序的不同的规律,对学生学习英语的造句翻译和现代汉语的语法成分分析都会大有裨益.
6、英汉两种语言的词类分类有许多共同之处,有助于对英汉两种词性和语法功能的掌握.
例如:英语的词类分类和现代汉语的词类分类基本上是相同的,如实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如虚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明确了这一点,在进行英汉语法教学时,适当加以归类比较,互为补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便于掌握各自的特点和规律.
例如;He saw a bird in the tree / a book on the desk你会发现这里的两个介词和后面的名词组成介宾结构,在句中做补语,如果拿汉语中的介词“在……上”和“在……中”对应比较,在讲解介词和宾语构成的介宾结构在汉语中做状语,而在英语中经常做补语,学生在理解运用方面会大有裨益.
人类语言的相通之处,会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触类旁通,通过相同点和相异点的比较教学,收到举一反三一石两鸟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学生学好汉英两种语言的兴趣,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英两种语言.可见善于总结双语的组合规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语言的规律,对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造句、翻译、理解都大有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的运用能力.
双语教学是适应中国教育发展国际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必然趋势,是随着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了交流需要应时而产生的必然结果,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越来越走向世界,对人才语言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双语教学目前已经成为摆在中学教学的一个崭新的科研课题,要求中学骨干教师必须加以重视,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适当地进行双语教学的实验,以有利的全面推广普及,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教育形
例如:在讲古文句式时,我用英语中的一般疑问句:“who are you /where are you from /when were you born?和古文中的疑问句:何以战?大王来何操?卿欲何至?”进行比较,发现它们有共同之处,它们的宾语都是放在动词前面,都做前置宾语,形成了宾语放在动词前的倒装句,都是宾语前置句,这样进行比较教学,学生对古汉语的文言句式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现象有更直观的实际的语法空间位置上的对比,学生通过两相对比,找出了共同点,所以不但非常容易掌握,而且记忆深刻.同学模仿着说:“谁是你?你是谁?”在笑声中学到了语法知识.
2、古文的介词结构后置句和英语的介词结构后置句语法功能完全相同.
又例如:Mr.zhu is teaching in the class-room.和“将军战于河南”、“裹以帷幕”进行比较,会发现它们都属于介词结构后置句,在翻译时都需要将补语移动到谓语动词的前面变为状语,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说话习惯,那麽同学在比较中发现英国人的说话习惯还和我们古人的说话习惯相同,两者的共同点找到后,教师运用英汉两种语言对照着讲课,对语法成分的空间位置的分析,非常清晰,学生也非常容易掌握,学生高兴得说:“真没想到,语文老师竟然可以用两种语言给我们讲解中英语法现象,原来中国古人和英国人说话习惯有相通之处啊,太有意思了!”
3、古文的被动句和英语的被动句的介词引进主动者的作用相同
例如:英语的被动句:the machine was made by the worker 同学会发现用by这个介词引进动作的主动者,而machine是受事主语,made的动作是worker发出的.同样在“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这一古文的被动句里面用“于”引进主动者赵王,君在这里做受事主语,“幸”这一动作的发出者是赵王.此外古文中的“为┅┅所”“受┅┅于”“见┅┅于”等表被动的介词固定句式中的省略号中都是动作的发出者主动者,这样用by英语一个介词同古汉语的被动句中的“于”(注意;专门用于当“被”讲的)对应比较,学生很快在乐趣中学习了两种语言的相同知识点,多麽快乐的双语教学呀!
4、古文的定语后置句和英语的定语后置句的位置相同
例如:They discovered a map of China in his drawer.(介词短语作定语)
There people here are kind and friendly.(副词作定语)
There is nothing interesting in today’s newspaper.(动名词短语作定语)
The meeting to be held tomorrow is of great importance.(不定式短语作定语)
中心词在前定语在后面的语言习惯,古文的定语后置与英语后置句位置相同.
例如:
1、中心词+定语+者式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中心词+之+定语+者式
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
3、中心词+之+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4、中心词+而+定语+者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5、现代汉语的介词结构和英语的介词结构的语法功能有所不同.
例如:“我刚才在办公室里工作.”与英语I worked in the office just now.
通过比较会发现现代汉语的介词结构常放在主语和谓语中间做状语,而英语的介词结构通常放在谓语的后边做补语.学生如果掌握了这一语言排列组合顺序的不同的规律,对学生学习英语的造句翻译和现代汉语的语法成分分析都会大有裨益.
6、英汉两种语言的词类分类有许多共同之处,有助于对英汉两种词性和语法功能的掌握.
例如:英语的词类分类和现代汉语的词类分类基本上是相同的,如实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如虚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明确了这一点,在进行英汉语法教学时,适当加以归类比较,互为补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便于掌握各自的特点和规律.
例如;He saw a bird in the tree / a book on the desk你会发现这里的两个介词和后面的名词组成介宾结构,在句中做补语,如果拿汉语中的介词“在……上”和“在……中”对应比较,在讲解介词和宾语构成的介宾结构在汉语中做状语,而在英语中经常做补语,学生在理解运用方面会大有裨益.
人类语言的相通之处,会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触类旁通,通过相同点和相异点的比较教学,收到举一反三一石两鸟的学习效果,从而提高学生学好汉英两种语言的兴趣,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英两种语言.可见善于总结双语的组合规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利于学生真正掌握语言的规律,对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造句、翻译、理解都大有帮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的运用能力.
双语教学是适应中国教育发展国际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必然趋势,是随着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了交流需要应时而产生的必然结果,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越来越走向世界,对人才语言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双语教学目前已经成为摆在中学教学的一个崭新的科研课题,要求中学骨干教师必须加以重视,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适当地进行双语教学的实验,以有利的全面推广普及,以适应飞速发展的教育形
看了 英汉语法有何共同点...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表格里面有汉字和数字.怎么自动分成两列同一列信息,每格的内容是汉字与数字组长,且长度不一,如何将汉 2020-05-13 …
从100条广告共约3500个汉字中调查了20条广告共400个汉字,发现有15个错别字以及使用不规范 2020-05-22 …
桃花源记的问今是何事,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问,皆叹惋.这俩桃花源记的问今是何事, 2020-05-23 …
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进行,“汉字”成了今年夏天最热门的词汇之一,从媒体广泛而热烈的反应也 2020-06-13 …
惠帝二年,萧何卒,参闻之,告舍人:“趣治行,吾将入相。”居无何,使者果召参。参始微时,与萧何善,及 2020-06-13 …
15张卡片,每张卡片上写有3个不同的汉字,任意2张上的汉字不完全相同;任意6张中,一定有2张,它们 2020-06-22 …
15张卡片,每张卡片上写有3个不同的汉字,任意2张上的汉字不完全相同;任意6张中,一定有2张,它们 2020-06-22 …
某班的语文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本地街头公众广告进行了调查,他们从100条广告共约3500个汉字中抽查了2 2020-11-21 …
“何陋之有”按现代汉语的语序来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有何之陋B.有何陋之C.何有之陋D.何有陋之 2020-12-05 …
汉字为何叫汉字?我要知道的事为何叫汉字,而不是来源!是不是汉朝时出现了这个叫法? 2021-01-20 …
相关搜索:英汉语法有何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