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汉武帝为了汉朝的大一统在政治,思想,文化,军事,经济上采取了那些措施?
题目详情
汉武帝为了汉朝的大一统在政治,思想,文化,军事,经济上采取了那些措施?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汉武帝刘彻(前157年—前87年),汉族,幼名刘彘,是汉朝的第五代皇帝.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祖刘邦的曾孙,其母是皇后王娡.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汉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谥法》说“威武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
汉武帝创立年号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他登基之初,继续他父亲生前推行的养生息民政策,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势力,颁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分封诸子为侯,使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同时他引入了刺史的官级,监察地方.在军队和经济上则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编成由中央管理,同时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政权集于中央.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儒学在古中国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不过事实上汉武帝时期从来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扬儒学的同时汉武帝亦采用法规和刑法来巩固政府的权威和显示皇权的地位,因此汉学家认为这更应该是以法为主以儒为辅,内法外儒的一种体制,对广大百姓宣扬儒道以示政府的怀柔,而对政府内部又施以严酷的刑法来约束大臣.而宣儒不等于弃法,法依然是汉武帝时期的最终裁决手段,当时积极启用的汲黯和对司马迁用宫刑即是其中著名的例子.
【政治表现】
汉武帝即位初,一方面政治形势比较稳定,国家经济状况也相当好,另一方面诸侯王国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潜在威胁还不小.所以,他在继续推行景帝时各项政策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政治:在政治方面,首先颁行“推恩令”,使诸侯王多分封子弟为侯,使王国封地被分割,以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潜移默化地消除了威胁;其次建立中朝削弱相权,巩固了皇权的神圣地位;再设置十三部刺史,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还变古创制,包括收相权、设刺史、立平准均输等重大改革与创制,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而且体现着法家之“以法治国,不避亲贵”的政治制度.这种法制传统,成为此后二千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
军事:在军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权,充实了中央的军事力量;改革兵制.
经济:在经济方面,整顿财政,颁布“算缗”、“告缗”令,征收商人资产税,打击富商大贾;又采取桑弘羊建议,将冶铁、煮盐收归官营,禁止郡国铸钱;设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同时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在经济方面还有一条重要的举措,就是将当时的货币进行统一.
思想:在思想方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后世中国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事:汉武帝也非常注重人才的开发,他确立了察举制度,是中国有系统选拔人才制度之滥觞,对后世影响很大.
汉武帝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口统计.
【对外关系】
·发动对匈奴战争
汉武帝对外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前133年马邑之战起结束高祖以来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开始对匈奴正式宣战,先后派李广、卫青、霍去病征伐,解除了匈奴威胁,扩张了西域版图,将匈奴列于被动称臣的局面,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派张骞出使西域
汉武帝在发动对匈奴战争同时,他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并发展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对东北方和南方用兵,扩充疆土
在东北方,他派兵灭卫氏朝鲜(今朝鲜北部),置为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汉帝国的版图至此基本成形.
同时消灭了南方的夜郎、南越政权,在西南先后建立了七个郡,最南端超过今天越南胡志明,这也使得今天的两广地区自秦朝后重归中国版图.
·后果
汉武帝晚期由于连年对匈奴和西域用兵,并由于举行封禅,祀神求仙,挥霍无度,加以徭役加重,捐税增高,致使农民大量破产流亡.天汉二年(前99年),齐、楚、燕、赵和南阳等地均爆发了不同规模的农民起义.
汉武帝创立年号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他登基之初,继续他父亲生前推行的养生息民政策,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势力,颁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分封诸子为侯,使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同时他引入了刺史的官级,监察地方.在军队和经济上则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编成由中央管理,同时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政权集于中央.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儒学在古中国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不过事实上汉武帝时期从来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扬儒学的同时汉武帝亦采用法规和刑法来巩固政府的权威和显示皇权的地位,因此汉学家认为这更应该是以法为主以儒为辅,内法外儒的一种体制,对广大百姓宣扬儒道以示政府的怀柔,而对政府内部又施以严酷的刑法来约束大臣.而宣儒不等于弃法,法依然是汉武帝时期的最终裁决手段,当时积极启用的汲黯和对司马迁用宫刑即是其中著名的例子.
【政治表现】
汉武帝即位初,一方面政治形势比较稳定,国家经济状况也相当好,另一方面诸侯王国的分裂因素依然存在,潜在威胁还不小.所以,他在继续推行景帝时各项政策的同时,采取了一系列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
政治:在政治方面,首先颁行“推恩令”,使诸侯王多分封子弟为侯,使王国封地被分割,以进一步削弱诸侯王国势力,潜移默化地消除了威胁;其次建立中朝削弱相权,巩固了皇权的神圣地位;再设置十三部刺史,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还变古创制,包括收相权、设刺史、立平准均输等重大改革与创制,建立了一套系统完整而且体现着法家之“以法治国,不避亲贵”的政治制度.这种法制传统,成为此后二千年间中华帝国制度的基本范式.
军事:在军事方面,主要是集中兵权,充实了中央的军事力量;改革兵制.
经济:在经济方面,整顿财政,颁布“算缗”、“告缗”令,征收商人资产税,打击富商大贾;又采取桑弘羊建议,将冶铁、煮盐收归官营,禁止郡国铸钱;设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同时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在经济方面还有一条重要的举措,就是将当时的货币进行统一.
思想:在思想方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后世中国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事:汉武帝也非常注重人才的开发,他确立了察举制度,是中国有系统选拔人才制度之滥觞,对后世影响很大.
汉武帝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口统计.
【对外关系】
·发动对匈奴战争
汉武帝对外采取软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自前133年马邑之战起结束高祖以来对匈奴的和亲政策,开始对匈奴正式宣战,先后派李广、卫青、霍去病征伐,解除了匈奴威胁,扩张了西域版图,将匈奴列于被动称臣的局面,保障了北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派张骞出使西域
汉武帝在发动对匈奴战争同时,他派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著名的丝绸之路,进一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并发展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对东北方和南方用兵,扩充疆土
在东北方,他派兵灭卫氏朝鲜(今朝鲜北部),置为乐浪、玄菟、临屯、真番四郡,汉帝国的版图至此基本成形.
同时消灭了南方的夜郎、南越政权,在西南先后建立了七个郡,最南端超过今天越南胡志明,这也使得今天的两广地区自秦朝后重归中国版图.
·后果
汉武帝晚期由于连年对匈奴和西域用兵,并由于举行封禅,祀神求仙,挥霍无度,加以徭役加重,捐税增高,致使农民大量破产流亡.天汉二年(前99年),齐、楚、燕、赵和南阳等地均爆发了不同规模的农民起义.
看了 汉武帝为了汉朝的大一统在政治...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新文化运动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A.广泛传播了民主、人权思想B.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青年C.传播 2020-05-16 …
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内涵不断得到丰富与发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汉朝时,儒家思想吸收了法家的 2020-05-16 …
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儒家思想的开创者是谁?作为思 2020-05-16 …
下列关于儒家思想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始终代表了中国的先进思想文化B.其思想核心是仁,其中包含 2020-05-17 …
两个骰子,随便怎么翻,两个骰子的数的和,能不能将1-31之前的数字全部摆出来?也就是每个月里面的3 2020-07-17 …
证明(0,1)与[7,7.5]等势我大概想了个思路就是构造一个双射函数y=7+0.5x,x∈(0, 2020-08-01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思想之间的关系应该是A.用政治统一保证思想统一B.用阴阳五行思想巩固 2020-11-14 …
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文化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以孔孟之道为核心 2020-11-14 …
“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包括①形成了诸多学科领域的思想理论②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③ 2020-12-14 …
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关键是A.它是封建社会最进步的思想B.历代都有信奉儒家思想 2021-0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