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高一必修三《拿来主义》的课后练习一.阅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总体把握文意,说说课文中“拿来主义”的含义是什么.二.运用比喻,以小见大地阐明抽象,深刻的道理,是这篇课文的一个特点.举
题目详情
高一必修三《拿来主义》的课后练习
一.阅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总体把握文意,说说课文中“拿来主义”的含义是什么.
二.运用比喻,以小见大地阐明抽象,深刻的道理,是这篇课文的一个特点.举例说明本文是怎样运用比喻来阐明道理的.你能不能用其他的比喻来说明这些道理?与同学交流一下.
三.下边几个句子中加括号的词语用得准确,生动,有的含有讽刺的意味,试做分析.
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2.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3.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4.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一.阅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总体把握文意,说说课文中“拿来主义”的含义是什么.
二.运用比喻,以小见大地阐明抽象,深刻的道理,是这篇课文的一个特点.举例说明本文是怎样运用比喻来阐明道理的.你能不能用其他的比喻来说明这些道理?与同学交流一下.
三.下边几个句子中加括号的词语用得准确,生动,有的含有讽刺的意味,试做分析.
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2.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3.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4.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一、阅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总体把握文意,说说课文中"拿来主义"的含义是什么.
设题意图: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清思路,从而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的主旨.
参考答案:
文章说:"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可见,"拿来"与"送去"是相对而言的."'送去'之外,还得'拿来'",不是说只拿来不送去,而是说既要送去,也要拿来,是双向交流,是中国与外国经济、技术、文化的交流.鲁迅首先是从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上提出"拿来主义"的,不仅指文艺,但包括文艺,而且文章最后落脚在文艺."拿来主义"的具体含义,就是对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是"占有"、"挑选"、创新.
二、运用比喻,以小见大地阐明抽象、深刻的道理,是这篇课文的一个特点.举例说明本文是怎样运用比喻来阐明道理的.你能不能用其他的比喻来说明这些道理?与同学交流一下.
设题意图:引导学生领悟本文的一个主要的写作特点.
参考答案:
从全文说,基本上是一个比喻,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从局部说,那些比喻也用得十分贴切.例如,用"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用"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但也有某些有益的成分;用"烟枪和烟灯""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至于能不能用其他的比喻来说明这些道理,可以让学生试作论析.
三、下边几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得准确、生动,有的含有讽刺的意味,试做分析.
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2.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3.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4.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设题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揣摩语言,领会文章的讽刺、幽默的风格.
参考答案:
1."捧""挂"带有奚落意味.
2."算得显出一点进步"是反语.
3."丰富""大度"语带讽刺.
4."摩登"有幽默意味,捎带着表现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
四、联系实际,全班或分组讨论:近百年来我们从外国"拿来"了什么?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拿来"?然后写成一篇短文.
设题意图:拓展学生关注、思考的空间,在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建立一定认识的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参考答案:
近百年来,在科学、技术、文化方面我们从外国"拿来"了不少东西,近二十年来,在经济方面我国对外国的做法和经验更是多有借鉴.(可让学生举出一些具体实例.)
设题意图: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清思路,从而把握文意,领会文章的主旨.
参考答案:
文章说:"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可见,"拿来"与"送去"是相对而言的."'送去'之外,还得'拿来'",不是说只拿来不送去,而是说既要送去,也要拿来,是双向交流,是中国与外国经济、技术、文化的交流.鲁迅首先是从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上提出"拿来主义"的,不仅指文艺,但包括文艺,而且文章最后落脚在文艺."拿来主义"的具体含义,就是对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是"占有"、"挑选"、创新.
二、运用比喻,以小见大地阐明抽象、深刻的道理,是这篇课文的一个特点.举例说明本文是怎样运用比喻来阐明道理的.你能不能用其他的比喻来说明这些道理?与同学交流一下.
设题意图:引导学生领悟本文的一个主要的写作特点.
参考答案:
从全文说,基本上是一个比喻,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和外国文化.从局部说,那些比喻也用得十分贴切.例如,用"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用"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但也有某些有益的成分;用"烟枪和烟灯""姨太太"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
至于能不能用其他的比喻来说明这些道理,可以让学生试作论析.
三、下边几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得准确、生动,有的含有讽刺的意味,试做分析.
1.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2.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3.当然,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
4.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设题意图:主要是引导学生揣摩语言,领会文章的讽刺、幽默的风格.
参考答案:
1."捧""挂"带有奚落意味.
2."算得显出一点进步"是反语.
3."丰富""大度"语带讽刺.
4."摩登"有幽默意味,捎带着表现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
四、联系实际,全班或分组讨论:近百年来我们从外国"拿来"了什么?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拿来"?然后写成一篇短文.
设题意图:拓展学生关注、思考的空间,在对社会生活的某些方面建立一定认识的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参考答案:
近百年来,在科学、技术、文化方面我们从外国"拿来"了不少东西,近二十年来,在经济方面我国对外国的做法和经验更是多有借鉴.(可让学生举出一些具体实例.)
看了 高一必修三《拿来主义》的课后...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甲乙两个山地车车手早上6点半在一条长为150米的直路上来回训练,甲的速度是每秒5米,乙的速度是每秒 2020-04-08 …
初三英语作文。对做大量英语练习的观点。。急!!悬赏20分!初三英语作文。是否赞成做大量英语练习?B 2020-04-11 …
什么是磨练?我的一个好朋友说我缺乏磨炼,他不告诉我该怎样磨练自己,请教成功的人指点我一下,怎样磨练 2020-05-12 …
推荐一本高中英语语法书内容稍微深一点,练习为主,总结要精辟 2020-05-14 …
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练成的 概括主人公三个故事情节及人物性格特点很急用的 希望好心人帮帮忙啊 2020-05-17 …
手法技能训练在开始时,练习的主要环节应该是 2020-06-05 …
本人已高三了,生物还是只有50多分,那些知识点就这样看好像会的,好像看着题目想不起是什么知识点,练 2020-06-10 …
典点练习题的故事是,从前,有一个地主雇了一个长工在晚上给他看管仓库,一天早晨,这位长工跟地主说我昨 2020-06-19 …
文言文阅读训练《杨业传》完成1—6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业幼倜 2020-06-20 …
关于爱莲说的练习题答案1.爱莲说点名主旨,最能概括连高贵品质的句子是.2.写莲既不与恶世风浊的同流 2020-06-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