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急需~~~~学完论语后的心得体会
题目详情
急需~~~~ 学完论语后的心得体会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首先,论语涉及的地方太广泛了,所以一定要切入到一个很具体的地方,楼主可以把下面这篇加以借鉴,完成自己的读书心得.浅谈《论语》的交友观
一、 朋友的作用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为政)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人在社会中不可能是孤立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外部看,考察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就可以推断出这个人属于哪种类型.从内部看,人只有在朋友中间才能找到归属感.这种归属感不同于家的感觉.除了情感的寄托以外,“家”还有天然的血亲关系加以维系.朋友圈则不同,友情不仅可以满足情感表达交流的需要,还可以使人获得价值上的认同.纯粹的友情总是靠共同的取向得以维系的.一方面,我们通过朋友这面镜子,了解自己是谁;另一方面,我们在与朋友的交往中产生共鸣.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季氏)纯粹的友情带来的是超脱功利的快乐.
当然,朋友还可以满足我们工具性的需求.“工具性”的说法很不好听,但却是现实的.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将工具需要和情感需要完完全全剥离开来.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学而)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乡党)孔子的行动好象就是有子的话的注释.安葬无可归的朋友,看似普通却体现了孔子对朋友朴实深厚的感情.人生道路上的相互关照,一点一滴往往最能透出友情的珍贵.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颜渊)子贡问何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卫灵公)这两段话是结交朋友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性目的交织并存的最好体现.朋友有时也是良师,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当我们要实现某种崇高的价值或理想时,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帮助更是不可缺少的,于是我们就要有意去结交.就其交友的目的来说是工具性的,就其内容而言是高尚的.
朋友的作用大致粗分至此,因为牵扯到朋友的种类,很多话不及细说,下文再谈.
二、 结交朋友的标准
《论语》有关结交朋友之标准的论述很有意思,其中既有对朋友的要求,又有对自己的要求.不同的地方,看上去还有矛盾之处.
首先,孔子认为,交友必须交优秀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只有这样才能见贤思齐,有道而正.这一点颇合上述交友的目的.
其次,我们要同正直的人、信实的人和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不同谄媚的人、背后毁谤的人和夸夸其谈的人交朋友.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公冶长)我将孔子这六类人的对举看作是对第一条标准的具体化,也是交朋友的道德底线.我觉得以上这两条标准非常符合孔子对“仁”的追求.从“恭、宽、信、敏、惠”这些“仁”的细目来看,“仁”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道德品质的高度概括.孔子一生努力实践“仁”德,在交友方面也渗入了他的这一标准.直、谅和多闻分别从立身、对人和学识三个方面对选择朋友提出了一个简明而又完备的要求.
第三,孔子中庸的思想在交友观上也有体现.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子路)我们要尽可能地与言行合乎中庸的人相交,可这毕竟非常理想化,反映在现实中我们既要结交激进者,也要结交狷介者,优势互补.这样,我们就可避免偏执.
答案补充 另外,《论语》中还有另两处相关的记载,我觉得更为重要.一处是: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这里的兄弟可以做“朋友”理解.我觉得,这一段语录对我们自身提出了要求.友谊是需要双方共同建立的,我们不能只要求对方符合自己的要求,还要使自己能群,能让人接受.要做到这一点,恭敬有礼是基本的条件.此外,这段话还扩大了选择朋友的范围,提出了与人交往应有的气度.我觉得子夏是相当有胸襟的.当一个人能够自立于天地之间,视野已达到一定境界时,什么人不能容我成为他的朋友?同样,当一个人能够自立于天地之间,视野已达到一定境界时,什么人不能成为我的朋友?只要不超越道德底线,“四海之内皆兄弟”.这一点可以和另一处对读:子夏之门人问交友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子张) 答案补充 既然我们可以有这么多朋友,那么朋友有没有种类之分呢?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可视为开放与包容,“同”可视为封闭与单一.从人际交往来说,“和”指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同”是指只与气息相投的人交朋友.不同类型指得又是什么呢?我觉得“朋友”这个词事实上很难定义,在很多场合,“朋友”只是“有用的熟人”的代名词.勉强加以分类,可以以一个个体为中心,从他的主观角度出发,以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或情感认同性目的各自所占比例为尺度,画圈.围绕个体最紧的是主要以纯粹价值认同为纽带的朋友,越外围的朋友,工具性越重.当然,所谓工具性和认同性只是为了划分方便,在实际中,两者搀杂在一起,很难一刀切.不过,也会有极端情况,如果我们对于一个人毫无感情可言,与他相交只剩利用价值了,我想我们即使称之为朋友,其内涵也变味儿了.这还仅仅是主观的划分,客观的现实生活常常让我们与工具性朋友保持最密切的关系,而认同性朋友可能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但两个人的心还是相通的,客观不能,主观也无须见面.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能指的就是这种情况.但是这种划分仍不严密,只考虑了常态、共时的情况.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会结交
一、 朋友的作用
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为政)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人在社会中不可能是孤立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外部看,考察一个人所结交的朋友,就可以推断出这个人属于哪种类型.从内部看,人只有在朋友中间才能找到归属感.这种归属感不同于家的感觉.除了情感的寄托以外,“家”还有天然的血亲关系加以维系.朋友圈则不同,友情不仅可以满足情感表达交流的需要,还可以使人获得价值上的认同.纯粹的友情总是靠共同的取向得以维系的.一方面,我们通过朋友这面镜子,了解自己是谁;另一方面,我们在与朋友的交往中产生共鸣.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季氏)纯粹的友情带来的是超脱功利的快乐.
当然,朋友还可以满足我们工具性的需求.“工具性”的说法很不好听,但却是现实的.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将工具需要和情感需要完完全全剥离开来.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学而)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乡党)孔子的行动好象就是有子的话的注释.安葬无可归的朋友,看似普通却体现了孔子对朋友朴实深厚的感情.人生道路上的相互关照,一点一滴往往最能透出友情的珍贵.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颜渊)子贡问何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卫灵公)这两段话是结交朋友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性目的交织并存的最好体现.朋友有时也是良师,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当我们要实现某种崇高的价值或理想时,志同道合的朋友的帮助更是不可缺少的,于是我们就要有意去结交.就其交友的目的来说是工具性的,就其内容而言是高尚的.
朋友的作用大致粗分至此,因为牵扯到朋友的种类,很多话不及细说,下文再谈.
二、 结交朋友的标准
《论语》有关结交朋友之标准的论述很有意思,其中既有对朋友的要求,又有对自己的要求.不同的地方,看上去还有矛盾之处.
首先,孔子认为,交友必须交优秀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学而)只有这样才能见贤思齐,有道而正.这一点颇合上述交友的目的.
其次,我们要同正直的人、信实的人和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不同谄媚的人、背后毁谤的人和夸夸其谈的人交朋友.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公冶长)我将孔子这六类人的对举看作是对第一条标准的具体化,也是交朋友的道德底线.我觉得以上这两条标准非常符合孔子对“仁”的追求.从“恭、宽、信、敏、惠”这些“仁”的细目来看,“仁”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道德品质的高度概括.孔子一生努力实践“仁”德,在交友方面也渗入了他的这一标准.直、谅和多闻分别从立身、对人和学识三个方面对选择朋友提出了一个简明而又完备的要求.
第三,孔子中庸的思想在交友观上也有体现.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子路)我们要尽可能地与言行合乎中庸的人相交,可这毕竟非常理想化,反映在现实中我们既要结交激进者,也要结交狷介者,优势互补.这样,我们就可避免偏执.
答案补充 另外,《论语》中还有另两处相关的记载,我觉得更为重要.一处是: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这里的兄弟可以做“朋友”理解.我觉得,这一段语录对我们自身提出了要求.友谊是需要双方共同建立的,我们不能只要求对方符合自己的要求,还要使自己能群,能让人接受.要做到这一点,恭敬有礼是基本的条件.此外,这段话还扩大了选择朋友的范围,提出了与人交往应有的气度.我觉得子夏是相当有胸襟的.当一个人能够自立于天地之间,视野已达到一定境界时,什么人不能容我成为他的朋友?同样,当一个人能够自立于天地之间,视野已达到一定境界时,什么人不能成为我的朋友?只要不超越道德底线,“四海之内皆兄弟”.这一点可以和另一处对读:子夏之门人问交友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张曰:“异乎吾所闻: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贤与,于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贤与,人将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子张) 答案补充 既然我们可以有这么多朋友,那么朋友有没有种类之分呢?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可视为开放与包容,“同”可视为封闭与单一.从人际交往来说,“和”指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同”是指只与气息相投的人交朋友.不同类型指得又是什么呢?我觉得“朋友”这个词事实上很难定义,在很多场合,“朋友”只是“有用的熟人”的代名词.勉强加以分类,可以以一个个体为中心,从他的主观角度出发,以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或情感认同性目的各自所占比例为尺度,画圈.围绕个体最紧的是主要以纯粹价值认同为纽带的朋友,越外围的朋友,工具性越重.当然,所谓工具性和认同性只是为了划分方便,在实际中,两者搀杂在一起,很难一刀切.不过,也会有极端情况,如果我们对于一个人毫无感情可言,与他相交只剩利用价值了,我想我们即使称之为朋友,其内涵也变味儿了.这还仅仅是主观的划分,客观的现实生活常常让我们与工具性朋友保持最密切的关系,而认同性朋友可能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但两个人的心还是相通的,客观不能,主观也无须见面.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能指的就是这种情况.但是这种划分仍不严密,只考虑了常态、共时的情况.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会结交
看了 急需~~~~学完论语后的心得...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当通过导体的电压一定时,导体两端的电流与导体电阻的关系求实验步骤与结论!急!能不能写得具体些?我还 2020-04-26 …
坚强 话题作文最好写地震的,通过具体的一件事 加抒情 议论!急急急,大家帮帮忙. 2020-05-17 …
共价键中没有遵守8电子原则的实例路易斯理论的电子配对思想为价键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5]值得注 2020-06-30 …
我们要举行一场辩论赛,我们是正方:留学归国是个人问题而不是社会问题!急求完整辩论稿一篇~要具有说服力 2020-11-04 …
论文中文献也要像注释一样在文中标出序号吗?我知道注释是需要在文中标出序号,然后在论文最后具体按格式尾 2020-11-06 …
什么是XY理论与Z理论急什么是XY理论与Z理论?<急需> 2020-11-21 …
论点论据写完后有一个论证,论证怎么写啊?等的急了 2020-12-02 …
300字左右议论片段,在线等,急!!!有追加!!!!!在谅解、谦让、尊重里选一个话题,运用事实论证法 2020-12-13 …
2011年3月5日,温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要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健全 2020-12-19 …
求老师解答:四位同学在一起讨论人四位同学在一起讨论人体血液循环问题,根据你学过的知识,判断其中正确的 2020-12-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