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是甚么意思?
题目详情
“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是甚么意思?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四书》体系的建立者,南宋理学家朱熹认为:《四书》应当依照《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的次序来读.
先读《大学》,以立其规模.这就好比建造房子应当先打好地基.《大学》包含的是为人为学的纲目.“大学”的意思,便是教人学做大人,为人为学要先立一个做“大人”的规模.做“大人”的规模是从“格致诚正”,一直到“修齐治平”.一个“大人”不仅体贴与理解天地万物,而且觉醒与省察自己内心的每一个念头,并且心怀家国天下,更为重要的是,大人将万物、自身与天下贯通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因此,《大学》不仅展现了一个包括“万物-自我-他人”的阔大人生内容,而且厘清与指明了人生努力的目标与次第.所以,朱子强调,《四书》应当先读《大学》,可以把《大学》的内容作为一个间架,然后再将其他书填补上去.
次读《论语》,以立根本.《论语》是孔门诸弟子答问的记录,孔子的语默静动皆有记载,最为亲切可信.儒家思想的精义亦囊括其中.因此,次读《论语》,可以从中了解与体悟圣人中正平和之道.
次读《孟子》,以激其发越.《孟子》言:“吾养吾浩然之气.”《孟子》的文气极为雄壮,如孟子其人,泰山乔岳.儒家以孔子发端,孟子畅其源流.朱子以《孟子》次《论语》,是在学者大根大本确立之后,激发其昂扬的志气.如《易·乾》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读《孟子》,以激其发越,即是期望通过阅读《孟子》来激发学者乾健不已的精神.
最后读《中庸》,以尽其精微.《中庸》一书难读,初学者未当理会.需要在其他三书都读完了,于其中道理都有所了悟之后再来读.朱子在《中庸章句》中称其为“孔门传授心法”,“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因此,《中庸》的道理非常精奥,要放在最后来研究.
《四书》的阅读次序,不仅包含了朱子对于《四书》内容的理解,而且也蕴涵了朱子自身立教教人的深意.关于《四书》具体的阅读原则与方法,朱子曾说:
讲习孔孟书.孔孟往矣,口不能言.须以此心比孔孟之心,将孔孟心作自己心.要须自家说时,孔孟点头道是,方得.不可谓孔孟不会说话,一向任己见说将去.若如此说孟子时,不成说孟子,只是说“王子”也!
因此,阅读《四书》最重要的原则,便是要“将心比心”.读者需要用自己的心去体贴孔、孟的心.古人古书不会说话,如若任凭自己的私见、偏见去读,最后所得,也只是自己的私见、偏见而已.所以阅读《四书》首贵虚心,如此才能看出古人下字的用意,才能领略其精神妙处.
其次,阅读《四书》时,必须要做到“沉浸专一”,每一书都要熟读、精读,要做到“一书不完,不读另一书”.读《论语》时,如无《孟子》;读前一段,如无后一段.否则的话,读这里,又想那里,纷纷扰扰,无有终始.
第三,看《孟子》的时候,与读《论语》不同,《论语》要冷看,《孟子》要熟读.《论语》逐文逐意各是一义,因此需要一字一句的去读,涵咏在心,仔细思索.《孟子》文章则是一大段一大段,首尾通贯,熟读文义自见,不能象读《论语》时一样逐句逐字的理会.
第四,《四书》中圣人言语的意思一重又一重,需要深入去看.人们通常只看到第一重的表面意思,便不去追究第二重含义,只有看得到言语的缝罅处,深入进去思索,才能透彻其中的意思.
最后,也是极为关键的一点.阅读《四书》要在平实的生活中去体悟领会,要在自身的身心上去著切体认,更要在自身的行为上去努力践履.《四书》所讲无非都是平平正正的生活.《四书》的“阅读”不仅仅是“知”,更应当是“行”.所以,《语类》论读书法的第一句,朱子便说:“读书只是学者第二事.”
先读《大学》,以立其规模.这就好比建造房子应当先打好地基.《大学》包含的是为人为学的纲目.“大学”的意思,便是教人学做大人,为人为学要先立一个做“大人”的规模.做“大人”的规模是从“格致诚正”,一直到“修齐治平”.一个“大人”不仅体贴与理解天地万物,而且觉醒与省察自己内心的每一个念头,并且心怀家国天下,更为重要的是,大人将万物、自身与天下贯通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因此,《大学》不仅展现了一个包括“万物-自我-他人”的阔大人生内容,而且厘清与指明了人生努力的目标与次第.所以,朱子强调,《四书》应当先读《大学》,可以把《大学》的内容作为一个间架,然后再将其他书填补上去.
次读《论语》,以立根本.《论语》是孔门诸弟子答问的记录,孔子的语默静动皆有记载,最为亲切可信.儒家思想的精义亦囊括其中.因此,次读《论语》,可以从中了解与体悟圣人中正平和之道.
次读《孟子》,以激其发越.《孟子》言:“吾养吾浩然之气.”《孟子》的文气极为雄壮,如孟子其人,泰山乔岳.儒家以孔子发端,孟子畅其源流.朱子以《孟子》次《论语》,是在学者大根大本确立之后,激发其昂扬的志气.如《易·乾》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读《孟子》,以激其发越,即是期望通过阅读《孟子》来激发学者乾健不已的精神.
最后读《中庸》,以尽其精微.《中庸》一书难读,初学者未当理会.需要在其他三书都读完了,于其中道理都有所了悟之后再来读.朱子在《中庸章句》中称其为“孔门传授心法”,“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因此,《中庸》的道理非常精奥,要放在最后来研究.
《四书》的阅读次序,不仅包含了朱子对于《四书》内容的理解,而且也蕴涵了朱子自身立教教人的深意.关于《四书》具体的阅读原则与方法,朱子曾说:
讲习孔孟书.孔孟往矣,口不能言.须以此心比孔孟之心,将孔孟心作自己心.要须自家说时,孔孟点头道是,方得.不可谓孔孟不会说话,一向任己见说将去.若如此说孟子时,不成说孟子,只是说“王子”也!
因此,阅读《四书》最重要的原则,便是要“将心比心”.读者需要用自己的心去体贴孔、孟的心.古人古书不会说话,如若任凭自己的私见、偏见去读,最后所得,也只是自己的私见、偏见而已.所以阅读《四书》首贵虚心,如此才能看出古人下字的用意,才能领略其精神妙处.
其次,阅读《四书》时,必须要做到“沉浸专一”,每一书都要熟读、精读,要做到“一书不完,不读另一书”.读《论语》时,如无《孟子》;读前一段,如无后一段.否则的话,读这里,又想那里,纷纷扰扰,无有终始.
第三,看《孟子》的时候,与读《论语》不同,《论语》要冷看,《孟子》要熟读.《论语》逐文逐意各是一义,因此需要一字一句的去读,涵咏在心,仔细思索.《孟子》文章则是一大段一大段,首尾通贯,熟读文义自见,不能象读《论语》时一样逐句逐字的理会.
第四,《四书》中圣人言语的意思一重又一重,需要深入去看.人们通常只看到第一重的表面意思,便不去追究第二重含义,只有看得到言语的缝罅处,深入进去思索,才能透彻其中的意思.
最后,也是极为关键的一点.阅读《四书》要在平实的生活中去体悟领会,要在自身的身心上去著切体认,更要在自身的行为上去努力践履.《四书》所讲无非都是平平正正的生活.《四书》的“阅读”不仅仅是“知”,更应当是“行”.所以,《语类》论读书法的第一句,朱子便说:“读书只是学者第二事.”
看了 “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刑讯逼供罪认定罪与非罪的问题中有下列情形之一予以立案中共有8种其中说的“刑讯逼供3人次以上的”是什 2020-04-09 …
英语翻译求知之道人非圣贤,安能无所不知.只知其一,惟恐不止其一,复求知其二者,上也;止知其一,因人 2020-04-26 …
普罗泰格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A.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肯定人 2020-05-17 …
2010年随着影片《孔子》的上映,孔子及其思想再次成为热门话题,有人全面推崇,有人嗤之以鼻。你认为 2020-05-17 …
悉为两段的为的意思乃以瓦布之的布的意思人皆伏其精练的皆的意思而动如初的如的意思其喙有钳的其的意思其 2020-05-22 …
《劝学》的笔记整理《劝学》里的通假字,读音及其意思,古今异义及其意思,词类活用及其意思,一次多义及 2020-06-05 …
英语翻译求知之道人非圣贤,安能无所不知.只知其一,惟恐不止其一,复求知其二者,上也;止知其一,因人 2020-06-15 …
关于文言文其的用法、、求帮助!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2.择其善者而从之3.其恕乎4.不可计其层次 2020-11-21 …
复,上,止,信,恶,斯的意思人非圣贤,安能无所不知?只知其一,惟恐不止其一,复求知其二上也;止知其一 2020-11-27 …
普罗塔哥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A.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肯定人的作用 2020-1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