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我叫马三立刘连群20世纪90年代的大部分岁月,已经步入耄耋之年的马三立依然保持着健旺的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 (4) 题。 (25 )

我叫马三立

刘连群

20 世纪 90 年代的大部分岁月,已经步入耄耋之年的马三立依然保持着健旺的活力。

为马三立捧哏的合作者去世后,他就只说单口相声了,这一来倒另辟蹊径,开拓了又一艺术天地。他以老者的神态、语气讲笑话,从大家熟悉的生活琐事说起,可就在你不知不觉间转入正题了,直至 包袱 设就,从容 开,让你先怔一下才幡然醒悟忘情失笑,而且越笑越有味道,有时还会依稀咀嚼出一丝哲理来,这就是大师的功力和境界了。

大师的幽默又是不受舞台限制的,晚年的马三立似乎随时随地能够抓出笑料,得心应口,激起笑声一片。去劳教所向失足少年讲话,走下汽车有两位女警察搀扶,记者一路追随照相,马三立忽然温和地说: 明天见报群众看见我让俩警察架着往里走,会说马三立这么大年纪还犯案,这不,被警察押着进监狱了! 此话一出,两位女警察笑得弯下身,半天没直起腰来!

马三立经常在台上说相声时自称 马大学问 ,其实生活中的他确实爱读书,到老仍手不释卷,并且兴趣广泛,博闻强记。他读书涉猎面很广,他认为相声演员 肚子是杂货铺 ,为此他一直忙中偷闲见缝插针勤读不已。除了读书,他还喜欢看戏,结交了许多梨园行的朋友。他还爱好国画、书法,爱看足球。

马三立的记忆力堪称训练有素,而且到老不衰。他到晚年一直没有放松对记忆力的锻炼,有一件事非常耐人寻味,就是他一直记得胡耀邦同志逝世的日子、时间和中央悼词的部分章节。

晚年的马三立始终律己甚严,曾经自拟 养心安神十一条不该 和为人处世的 三别、三不、三对、三要 不该办的事情,莫办;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用的物品,不买;不该要的礼物,不收 …… 不该得的报酬,不要 对自己的声望,珍惜;对道德品行,端正;对衣食住行,知足

2001 12 8 晚, 相声艺术大师马三立从艺 80 周年暨告别舞台晚会 上,马三立仍是那身可体的灰色中山装,那副镀金框架的秀郎架眼镜,还夹有灰色的银发梳理得一丝不苟,面含微笑,一派儒雅的长者风范。知道内情者会发现他的步子比过去慢些,气息也显得微弱,但一站到舞台上,却仍旧精神矍铄,光彩照人。依然是过去的老习惯,先向观众作揖示意。如潮掌声止息下来,人们静静地等着大师开口,却谁也没想到,那沙哑、温和的嗓音说出的第一句话是: 我叫马三立 ……” 谁不知道他是马三立?但他就是用这种小学生报到式的自报家门,拉近了与几千名观众的距离,也缓和了现场绷得过紧的气氛。马三立似乎有意冲淡晚会的隆重、严肃气氛。于是他娴熟自然地现场抓哏,妙语连珠: “…… 有的观众点我那段《买猴儿》,说不了了,没气力了,我现在已经成了 老猴 了! 大家上台表示敬意和祝贺,他仍然不肯让气氛庄严起来,马季神态虔诚地献上手书的八个大字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马三立含笑称谢,拉起他的手说: 我和马季,还有马玉涛是一家子,都是 马大哈 的后代。 全场大笑。

他原为让人笑的,他坚持到了最后。大师走得很平和,很从容,似不再有所牵挂。

就引用宋人程颢的《秋月》结尾吧: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

(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    )

A .作者把文章标题拟成 我叫马三立 ,意在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一看似平凡的标题用在这里却显得很新颖别致。

B .马三立的合作者去世后,他就因找不到合作者而改成说单口相声了。相对先前,单口相声的艺术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C .作者举马三立去劳教所下车时被两位女警察搀扶一例,意在告诉记者在作新闻报道时要依据事实。

D .马三立在说相声时自称 马大学问 ,这一自称,并不让人觉得马三立是个爱自夸的人,反而令人觉得亲切、真实。

E .本文作为一篇人物小传,因为选取的都是生活中不值一提的小事,使人觉得传主的形象不够丰满。

(2) 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 已经步入耄耋之年的马三立依然保持着健旺的活力 (6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以程颢的《秋月》一诗作结有什么深刻意蕴? (6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马三立在艺术上的成功给人们许多启示。请结合文本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你读完这篇传记的感想。 (8 )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 解析: B 项, “ 他就因找不到合作者而改成说单口相声了。相对先前,单口相声的艺术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 错,原因表述于文无据,且 “ 单口相声的艺术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 也不正确。 C 项, “ 意在告诉记者在作新闻报道时要依据事实 ” 错,应是为了表现马三立随时都能抓住笑料的本领。 E 项, “ 使人觉得传主的形象不够丰满 ” 错,正因为选的是生活小事而让人觉得马三立是个可亲可敬的人。

答案: 答 A 给 3 分,答 D 给 2 分,答 E 给 1 分;答 B 、 C 不给分。

(2) 解析: 这类题的命题规律是:抓住原文中一个特点或某一方面,要求考生说出其具体内容;指出原文论述的某一规律,要求考生阐述形成这一现象的具体原因,等等。这些试题都需要考生或追本溯源,或探因求果,答案常常分散在原文某一段或几段文字中,需要考生筛选并整合出有效的信息。

答案: ① 改说单口相声后开拓了又一艺术天地; ② 从生活琐事中抓取笑料,让人忘情而笑,并引发哲思; ③ 兴趣广泛,爱好读书; ④ 记忆力到老不衰。 (6 分 )

(3) 解析: 分析用《秋月》一诗作结的意蕴,首先要读懂这首诗。这首诗的作者借助于秋月下的小溪抒写了超脱尘世、闲适自在的情趣,流露了追求光明磊落的思想情怀。把握了这些,就不难理解作者用《秋月》一诗作结的用意了。

答案: ① 用诗中澄澈明净的意象象征了马三立先生高洁不俗的人品; (3 分 ) ② 含蓄地表达了对马三立先生的怀念之情。 (3 分
)

(4) 解析: 解答这类题目,要在梳理文意的基础上,明确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情感主旨,然后再分析作者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题干中说 “ 马三立在艺术上的成功给人们许多启示 ” ,考生可从马三立在艺术上的成功的原因来谈对人们的启示。

答案: ① 马三立天性幽默、随和,舞台上和生活中总能逗人发笑,是他成为相声大师的基本条件。这启示我们:在确定人生目标时,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不可盲目。 ② 马三立爱好广泛,勤学苦练,使他作为相声演员的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技艺炉火纯青。这启示我们:人生目标只是奋斗的方向,距离成功还有漫长的路程,我们要有坚持不懈、吃苦耐劳的精神。 ③ 马三立严于律己,坚持做人的操守和从艺的品德,是他成为大师的人格保证。这启示我们:人无论成功与否,都要坚守道德操守,都不能失去做人的底线。 (8 分 )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