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本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野望
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本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此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与杜甫《望岳》题材相似,但感情基调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野望
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1)本诗的颔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此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2)这首诗与杜甫《望岳》题材相似,但感情基调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解析:
(1)第一问,首先阅读颔联,然后抓住所写意象“秋树”“群山”“落晖”及意象特点进行分析.第二问,结合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进行思考,这两句是在写萧瑟静谧的秋景,而景中寄寓了诗人彷徨、孤独、落寞的情怀,所以是情景交融;
(2)首先审清题干要求,比较两首诗在感情基调上的不同.分析感情基调时,可从所写景物的特点以及感情词入手进行分析.王诗的景萧瑟,而杜诗的景雄伟,再结合王诗中的关键词“欲何依”、“无相识”、“怀采薇”等,便知王诗的感情基调是低沉伤感,而杜诗的感情基调是坚定豪迈、胸阔高昂;
答案:
(1)颔联描绘了一幅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的山野晚秋图.运用了融情于景(或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手法;萧瑟静谧的秋景中寄寓了诗人彷徨、孤独、落寞的情怀.
(2)王诗从“欲何依”、“无相识”、“怀采薇”等表达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感情基调是低沉伤感的.杜诗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全诗感情基调坚定豪迈、胸阔高昂.
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1)第一问,首先阅读颔联,然后抓住所写意象“秋树”“群山”“落晖”及意象特点进行分析.第二问,结合诗歌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进行思考,这两句是在写萧瑟静谧的秋景,而景中寄寓了诗人彷徨、孤独、落寞的情怀,所以是情景交融;
(2)首先审清题干要求,比较两首诗在感情基调上的不同.分析感情基调时,可从所写景物的特点以及感情词入手进行分析.王诗的景萧瑟,而杜诗的景雄伟,再结合王诗中的关键词“欲何依”、“无相识”、“怀采薇”等,便知王诗的感情基调是低沉伤感,而杜诗的感情基调是坚定豪迈、胸阔高昂;
答案:
(1)颔联描绘了一幅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的山野晚秋图.运用了融情于景(或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手法;萧瑟静谧的秋景中寄寓了诗人彷徨、孤独、落寞的情怀.
(2)王诗从“欲何依”、“无相识”、“怀采薇”等表达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感情基调是低沉伤感的.杜诗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全诗感情基调坚定豪迈、胸阔高昂.
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诸多猎物回归家园.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全诗于萧瑟怡静的景色描写中流露出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边地.东皋,指他家乡绛州龙门的一个地方.他归隐后常游北山、东皋,自号“东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在这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然而,王绩还不能像陶渊明那样从田园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后说:“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说自己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读熟了唐诗的人,也许并不觉得这首诗有什么特别的好处.可是,如果沿着诗歌史的顺序,从南朝的宋、齐、梁、陈一路读下来,忽然读到这首《野望》,便会为它的朴素而叫好.南朝诗风大多华靡艳丽,好像浑身裹着绸缎的珠光宝气的贵妇.从贵妇堆里走出来,忽然遇见一位荆钗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朴素美就会产生特别的魅力.王绩的《野望》便有这样一种朴素的好处.
这首诗的体裁是五言律诗.自从南朝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将声律的知识运用到诗歌创作当中,律诗这种新的体裁就已酝酿着了.到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手里律诗遂定型化,成为一种重要的诗歌体裁.而早于沈、宋六十余年的王绩,已经能写出《野望》这样成熟的律诗,说明他是一个勇于尝试新形式的人.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正符合律诗的一种基本章法.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垄断组织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B.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C.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扩张 2020-04-06 …
并联电路变为串联电路如何变化?原本并联着两个电阻的并联电路如果断开其中一个支路,电路变为简单电路, 2020-06-30 …
在某次测量中得到的A样本数据如下:82,84,84,86,86,86,88,88,88,88.若B 2020-07-17 …
求一种两边字一模一样的对联.列:“好读书不好读书,好读书不好读书”这是一副同字异读联,上下联并不完 2020-07-25 …
设总体X~N(1,3^2)X1,X2,X9是来自于X的简单随机样本,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是(X--1) 2020-10-31 …
(2007•淄博三模)两个分类变量x、y,它们的值域分别是{x1,x2}、{y1,y2},其样本频数 2020-11-13 …
在某次测量中得到的A样本数据如下:82,84,84,86,86,86,88,88,88,88.若B样 2020-11-18 …
在某次测量中得到的A样本数据如下:82,84,84,86,86,86,88,88,88,88.若B样 2020-11-20 …
从哲学上看,揭开自然界的神秘需要()①承认联系的客观性,要避免改变事物的联系②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 2020-12-10 …
漫画《超速有“理”》(图文内容:“快回去修刹车,否则太危险。”)讽刺了一些人忽视联系的多样性,没有把 2021-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