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文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题目详情
阅读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文
江水又东,迳①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②,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③,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④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注释】①迳: 取道,经过。②纡曲:迂回曲折。③形容:形态。④践跻:登临。
(1)解释加点字词。
①略无阙处___
②常闻峡中水疾___
③每至晴初霜旦___
④泠泠不绝___
⑤绝壁或千许丈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3)从乙文中摘录与下列意思相近的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4)三峡以水闻名,甲文开头却从山写起,这是否脱离主题?为什么?
(5)请用恰当的成语或俗语,概括乙文“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一句的含义。
甲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文
江水又东,迳①西陵峡。《宜都记》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山水纡曲②,而两岸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绝壁或千许丈,其石彩色形容③,多所像类。林木高茂,略尽冬春。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及余来践跻④此境,既至欣然,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江水》)
【注释】①迳: 取道,经过。②纡曲:迂回曲折。③形容:形态。④践跻:登临。
(1)解释加点字词。
①略无阙处___
②常闻峡中水疾___
③每至晴初霜旦___
④泠泠不绝___
⑤绝壁或千许丈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②书记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
(3)从乙文中摘录与下列意思相近的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4)三峡以水闻名,甲文开头却从山写起,这是否脱离主题?为什么?
(5)请用恰当的成语或俗语,概括乙文“始信耳闻之不如亲见矣”一句的含义。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①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通“缺”,缺口;
②常听说峡中水流湍急.疾:快;
③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旦:早晨;
④清脆的声音传送不绝.绝:消失;
⑤绝壁有的有千丈左右.或:有的.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此句中重点的词有:虽,表假设,即使;乘,骑;奔,奔跑的马,骏马;以,动词,认为;疾,快.句意为: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②此句中重点的词有:书:书籍;记:记载;戒:劝告.句意为:书籍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
(3)本题考查对甲乙两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由乙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①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②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4)本题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文章的结构安排是为写作中心服务的,本文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先写山是为写水急.
不脱离,因为两山夹水谓之“峡”,写山的高峻耸立可以突出汛期江水的凶猛、迅疾.
(5)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根据语句意思选择相应的成语.句意是: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根据句意,可知意思一致的成语是:①耳听为虚,眼见为实.②百闻不如一见.
答案:
(1)①通“缺”,缺口;②快;③早晨;④消失;⑤有的.
(2)①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②书籍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
(3)①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②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4)不脱离,因为两山夹水谓之“峡”,写山的高峻耸立可以突出汛期江水的凶猛、迅疾.
(5)答案示例:①耳听为虚,眼见为实.②百闻不如一见.
①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通“缺”,缺口;
②常听说峡中水流湍急.疾:快;
③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旦:早晨;
④清脆的声音传送不绝.绝:消失;
⑤绝壁有的有千丈左右.或:有的.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此句中重点的词有:虽,表假设,即使;乘,骑;奔,奔跑的马,骏马;以,动词,认为;疾,快.句意为: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②此句中重点的词有:书:书籍;记:记载;戒:劝告.句意为:书籍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
(3)本题考查对甲乙两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由乙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①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②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4)本题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文章的结构安排是为写作中心服务的,本文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先写山是为写水急.
不脱离,因为两山夹水谓之“峡”,写山的高峻耸立可以突出汛期江水的凶猛、迅疾.
(5)本题考查对文中重点语句的理解.根据语句意思选择相应的成语.句意是:才相信耳闻不如亲眼所见.根据句意,可知意思一致的成语是:①耳听为虚,眼见为实.②百闻不如一见.
答案:
(1)①通“缺”,缺口;②快;③早晨;④消失;⑤有的.
(2)①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②书籍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
(3)①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
②猿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不绝.
(4)不脱离,因为两山夹水谓之“峡”,写山的高峻耸立可以突出汛期江水的凶猛、迅疾.
(5)答案示例:①耳听为虚,眼见为实.②百闻不如一见.
看了 阅读两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练习.也许由于这里山太高,峡谷太深,天空过于狭小,连月亮也 2020-05-13 …
有比这首诗更长的诗名吗?《韩冬郎即席为诗相送,一座皆惊.他日余方追吟“连连宵侍坐徘徊久”之句,有老 2020-05-16 …
1、根据语境仿照括号里的句子,接写两句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阅1、根据语境仿照括号里的句子,接写两 2020-05-17 …
名著阅读阅读连环画,完成第(1)—(4)题。(1)结合连环画的内容,推断A处的人物是。(2)阅读第 2020-06-09 …
把草和阅读联系在一起夸把爱心和阅读连在一起夸把白云、气泡泡连在一起喝阅读一起夸变成一篇作文 2020-06-17 …
阅读连环画,完成(1)-(3)题。(1)为第5幅连环画写出“鹦鹉螺号”航海中经历的一个故事。(不超 2020-07-09 …
跪求,西方经济学概念连线题答案,求求了四、概念连线题1.相对优势原理:()A.是指一国生产某种商品 2020-08-02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甲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 2020-12-12 …
关于DNA和RNA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DNA是由核糖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B.RNA是由脱 2020-12-14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河墅记(清)戴名世江北之山,蜿蜒磅礴,连亘数州,其 2020-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