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菩萨蛮魏夫人上阙与下阙在内容上个各有什么偏重?上下阙之间有什么关系
题目详情
菩萨蛮 魏夫人 上阙与下阙在内容上个各有什么偏重?上下阙之间有什么关系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评解】
这首词抒写离人相思之情.上片着意描写春景.楼台影动,鸳鸯惊起.杏花出墙,斜阳掩映,溪山如画,春色满眼.
下片借景抒情.每日在溪头路边徘徊,虽已三见柳絮纷飞,而离人犹未归来.对此良辰美景,不禁触动绵绵相思之情.全词婉柔蕴藉,优美自然.
【集评】
朱晦庵云:“本朝妇女能文者,惟魏夫人及李易安二人而已.”
(《词林纪事》卷十九)
薛砺若《宋词通论》:她虽不能与易安并论,但在女作家中,确为超群出众之才.词中名句如“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即与并时诸贤相较,亦为出色当行之作.
《词林纪事》页十九引《雅编》:魏夫人有《江城子》、《卷珠帘》诸曲,脍炙人口.其尤雅正者,则《菩萨蛮》云云,深得《国风·卷耳》之遗.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此词写景以抒情,情因景生,描绘了思妇盼望远行丈夫归来的情思.全词紧紧围绕一个“溪”字构图设色,表情达意,写得清新自然,不落俗套,饶有情韵,耐人寻味.
首句“ 溪山掩映斜阳里”写斜阳映照下的溪山,侧重点在于“溪”字 .次句“楼台影动鸳鸯起”,补足上文,进一步写溪中景色.在夕阳斜照之下,溪中不仅有青山的倒影,而且还有楼台的倒影,还有对对鸳鸯在溪中嬉水 .上句专写静景,下句则动中有静.
“楼台影动 ”,表明溪水在微风吹拂之下,荡起层层绿波,楼台的影子也仿佛在晃动一般.再添上“鸳鸯起”一笔,整个画面就充满了盎然生趣.三、四两句写两岸景色,这条溪水的两岸,只住着两三户人家 ,人烟并不稠密,环境自然是幽静的.
至此 ,上面所说的楼台原是这几户临水人家的住宅,全词意脉连贯,针线绵密.这句为实写,下一句便是虚写 ,如此虚实相生.深院高墙,关不住满园春色,一枝红杏花,带着娇艳的姿态,硬是从高高的围墙上探出头来.此句的妙处在于一个“出”字,词以“出”字形容红杏花,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意味隽永.
词的下片,转入抒情,但仍未脱“溪”字.在溪水旁边 ,有一道长堤 ,堤上长着一行杨柳,暮春时节,嫩绿的柳丝笼罩着长堤,轻拂着溪水,而魏夫人作为临水人家的妇女,是经常从这里走过的.“早晚”一词,并非指时间的早和晚.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六云:“早晚,犹云随时也;日日也.”其义犹如舒亶《鹊桥仙》词“两堤芳草一江云,早晚是西楼望处”.在古代,水边柳外,往往是送别的场所.据《宋史·曾布传 》,曾布于神宗元丰中,连知秦州、陈州、蔡州和庆州.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也说 :“曾子宣丞相,元丰间帅庆州,未至,召还,主陕府,复还庆州,往来潼关.夫人魏氏作诗戏丞相云 :‘使君自为君恩厚,不是区区爱华山.’”在这期间,曾布告别家人,游宦在外,可能连续三年.此处,当指魏夫人填词述怀.结尾二句说明她在溪边已徜徉了三年,年年都见过一次柳絮纷飞.从柳絮纷飞想到当年折柳赠别,这是很自然的.“三见柳绵飞”是实语,而着一“犹”字,便化实为虚了,这样,哀怨之情,离别之恨,便隐然流于言外.
此词在声律上极具特色,八句中两句一叶韵,如“里”与“起”、“家”、与“花”、“路”与去 、“飞”与“归 ”,均押韵工整;且两句与两句之间又平仄交错 ,如上片四句“里”与“起”是仄声韵,“家”与“花”是平声韵;下片“路”与“去”是仄声韵,“飞”与“归”是平声韵 ,读来十分谐婉 ,再加上语言晓畅,词句清丽,较好地抒写了贵族妇女温柔敦厚而又婉曲缠绵的感情.
这首词抒写离人相思之情.上片着意描写春景.楼台影动,鸳鸯惊起.杏花出墙,斜阳掩映,溪山如画,春色满眼.
下片借景抒情.每日在溪头路边徘徊,虽已三见柳絮纷飞,而离人犹未归来.对此良辰美景,不禁触动绵绵相思之情.全词婉柔蕴藉,优美自然.
【集评】
朱晦庵云:“本朝妇女能文者,惟魏夫人及李易安二人而已.”
(《词林纪事》卷十九)
薛砺若《宋词通论》:她虽不能与易安并论,但在女作家中,确为超群出众之才.词中名句如“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即与并时诸贤相较,亦为出色当行之作.
《词林纪事》页十九引《雅编》:魏夫人有《江城子》、《卷珠帘》诸曲,脍炙人口.其尤雅正者,则《菩萨蛮》云云,深得《国风·卷耳》之遗.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此词写景以抒情,情因景生,描绘了思妇盼望远行丈夫归来的情思.全词紧紧围绕一个“溪”字构图设色,表情达意,写得清新自然,不落俗套,饶有情韵,耐人寻味.
首句“ 溪山掩映斜阳里”写斜阳映照下的溪山,侧重点在于“溪”字 .次句“楼台影动鸳鸯起”,补足上文,进一步写溪中景色.在夕阳斜照之下,溪中不仅有青山的倒影,而且还有楼台的倒影,还有对对鸳鸯在溪中嬉水 .上句专写静景,下句则动中有静.
“楼台影动 ”,表明溪水在微风吹拂之下,荡起层层绿波,楼台的影子也仿佛在晃动一般.再添上“鸳鸯起”一笔,整个画面就充满了盎然生趣.三、四两句写两岸景色,这条溪水的两岸,只住着两三户人家 ,人烟并不稠密,环境自然是幽静的.
至此 ,上面所说的楼台原是这几户临水人家的住宅,全词意脉连贯,针线绵密.这句为实写,下一句便是虚写 ,如此虚实相生.深院高墙,关不住满园春色,一枝红杏花,带着娇艳的姿态,硬是从高高的围墙上探出头来.此句的妙处在于一个“出”字,词以“出”字形容红杏花,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意味隽永.
词的下片,转入抒情,但仍未脱“溪”字.在溪水旁边 ,有一道长堤 ,堤上长着一行杨柳,暮春时节,嫩绿的柳丝笼罩着长堤,轻拂着溪水,而魏夫人作为临水人家的妇女,是经常从这里走过的.“早晚”一词,并非指时间的早和晚.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六云:“早晚,犹云随时也;日日也.”其义犹如舒亶《鹊桥仙》词“两堤芳草一江云,早晚是西楼望处”.在古代,水边柳外,往往是送别的场所.据《宋史·曾布传 》,曾布于神宗元丰中,连知秦州、陈州、蔡州和庆州.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也说 :“曾子宣丞相,元丰间帅庆州,未至,召还,主陕府,复还庆州,往来潼关.夫人魏氏作诗戏丞相云 :‘使君自为君恩厚,不是区区爱华山.’”在这期间,曾布告别家人,游宦在外,可能连续三年.此处,当指魏夫人填词述怀.结尾二句说明她在溪边已徜徉了三年,年年都见过一次柳絮纷飞.从柳絮纷飞想到当年折柳赠别,这是很自然的.“三见柳绵飞”是实语,而着一“犹”字,便化实为虚了,这样,哀怨之情,离别之恨,便隐然流于言外.
此词在声律上极具特色,八句中两句一叶韵,如“里”与“起”、“家”、与“花”、“路”与去 、“飞”与“归 ”,均押韵工整;且两句与两句之间又平仄交错 ,如上片四句“里”与“起”是仄声韵,“家”与“花”是平声韵;下片“路”与“去”是仄声韵,“飞”与“归”是平声韵 ,读来十分谐婉 ,再加上语言晓畅,词句清丽,较好地抒写了贵族妇女温柔敦厚而又婉曲缠绵的感情.
看了 菩萨蛮魏夫人上阙与下阙在内容...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8分)题江湖伟观刘黻柳残荷老客凄凉,独对西风立上方。万井人烟环魏阙, 2020-05-16 …
逢凶化吉,沙里淘金,“身在江湖,心悬魏阙”各是什么意思?什么意思??帮忙解释一下啊,越详细越好~~ 2020-05-16 …
词有词牌,词牌是指词的题目.一般来说,一首词为一阙,“阙”在文字上,指词的分段这句话哪错了?词有词 2020-06-10 …
菩萨蛮魏夫人上阙与下阙在内容上个各有什么偏重?上下阙之间有什么关系 2020-06-10 …
菩萨蛮魏夫人鉴赏菩萨蛮魏夫人溪山掩映斜阳里.楼台影动鸳鸯起.隔岸两三家,出墙红杏花.绿杨堤下路,早 2020-06-10 …
英语翻译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吴起对曰:“在德不 2020-06-27 …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歉收照相计日成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B.奖掖起迄众口烁金身在江 2020-07-23 …
阅读材料,完成1—3题。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 2020-12-17 …
阅读材料,完成19—21题。(10分)小题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2020-12-17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潦草焕然一新消声匿迹瓜田李下话桑麻B.撕杀寅吃卯粮前倨后恭身在江 2020-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