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上下两阙各写什么内容

题目详情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上下两阙各写什么内容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词的上片,作者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所以喜欢登上高楼,凭栏远眺.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因此,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这一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系起来,将上片“不知愁”的这一思想表达得十分完整.
词的下片,表现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楚可以想见.“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接着,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这两句“欲说还休”包含有两层不同的意思.前句紧承上句的“尽”字而来,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喜怒哀乐等各种情感往往相反相成,极度的高兴转而潜生悲凉,深沉的忧愁翻作自我调侃.作者过去无愁而硬要说愁,如今却愁到极点而无话可说.后一个“欲说还休”则是紧连下文.因为,作者胸中的忧愁不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而是忧国伤时之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看了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上下两阙...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一题英语问题二:单词接龙(前一个单词的尾字母为后一个单词的首字母,自己看时间,看看自己一分中内能写  2020-05-13 …

买一张火车票去看母亲一文中:文章写的内容就是“去看母亲”,作者用:“买一张火车票去看母亲”为题,有  2020-05-14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是陶渊明不经意间所见。请对诗中“南山”之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  2020-06-09 …

(2010·高考四川卷)“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是陶渊明不经意间所见。请对诗中“南山  2020-07-01 …

根据诗句内容写出与他相关得名胜.会当凌绝顶,一览中山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根据诗句内容  2020-07-03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南山”是陶渊明不经意间所见。请对诗中“南山”之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  2020-07-07 …

根据下面着个故事开头,续写下文.要求展开你的想象力,把内容写得具体、生动.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山中之王  2020-11-25 …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题西林壁》是代写的。诗中描写诗人看庐山的诗句是,。诗人眼中庐山不同景象的原因是,  2020-11-29 …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题西林壁》是宋代写的。诗中描写诗人看庐山的诗句是“,”。诗人眼中庐山不同景象  2020-11-29 …

《一面》中内山老板和鲁迅先生的谈话里作者听出了一些“非日本”的东西指的是,而“西装同胞”则指的是  2020-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