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登扫叶楼记[清]管同自予归江宁,爱其山川奇胜,间尝与客登石头①,历钟阜,泛舟于后湖,南极芙蓉、天阙诸峰,而北攀燕子矶,以俯观江流之猛
题目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2分) 登扫叶楼记 [清]管 同 自予归江宁,爱其山川奇胜, 间尝与客登石头 ① ,历钟阜,泛舟于后湖,南极芙蓉、天阙诸峰,而北攀燕子矶,以俯观江流之猛壮。 以为江宁奇胜,尽于是矣。或有邀予登览者,辄厌倦,思舍是而他游。 而四望 ② 有扫叶楼,去吾家不一里,乃未始一至焉。辛酉秋,金坛王中子访予于家,语及,因相携以往。是楼起于岑山之巅,土石秀洁,而旁多大树,山风西来,落木齐下,堆黄叠青,艳若绮绣。及其上登,则近接城市,远挹江岛,烟村云舍,沙鸟风帆,幽旷瑰奇,毕呈于几席。虽乡之所谓奇胜,何以加此? 凡人之情,骛远而遗近。盖远则其至必难,视之先重,虽无得而不暇知矣;近则其至必易,视之先轻,虽有得而亦不暇知矣。予之见,每自谓差远流俗,顾不知奇境即在半里外,至厌倦思欲远游,则其生平行事之类乎是者,可胜计哉!虽然,得王君而予不终误矣,此古人之所以贵益友与。 【注释】①石头:指石头城。本段中钟阜、芙蓉、天阙均为山名。 ②四望:四望矶,山名。 小题1:作者说“思舍是而他游”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1分) 小题2:划线句“登石头,历钟阜,泛舟于后湖,南极芙蓉、天阙诸峰,而北攀燕子矶,以俯观江流之猛壮”在文中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 小题3:对“虽乡之所谓奇胜,何以加此”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小题5:北宋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曾引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之叹,本文作者表达了对“奇胜之景”怎样的认识?试比较两者在写作意图上的差异。(4分)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小题1:以为江宁奇胜,尽于是矣。 小题2:以遍游江宁各地(1分)写出“江宁奇胜”之多(1分),为后文写“扫叶楼”更胜一筹作铺垫衬托(1分)。 小题3:C 小题4:远观 俯瞰 小题5:本文的认识:奇境即在半里外。(1分)王安石重在“贵远”, 管同重在“贵近”。(1分)王安石强调要“志、力、物”三者结合,才能至远。(1分),而管同针对人们轻“易”重“难”的心理,指出行事不应该好高骛远,在眼前得之容易的事物中,也有着使人赏心悦目的内在价值,只要具慧眼,就能发现。(1分) |
小题1: |
看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1...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12分)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 2020-05-13 …
阅读《赤壁赋》中三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 2020-11-10 …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 2020-11-1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甲)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 2020-11-25 …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段后面的题目。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020-12-15 …
文言文阅读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 2020-12-15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 2020-12-1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 2020-12-1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 2020-12-17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 2020-1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