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重言人主之言,不可不慎。高宗,天子也。即位谅闇①,三年不言。卿大夫恐惧,患之。高宗乃言曰:“以余一人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重言

  人主之言,不可不慎。高宗,天子也。即位谅闇 ,三年不言。卿大夫恐惧,患之。高宗乃言曰:“以余一人正四方,余惟恐言之不类也,兹故不言。”古之天子,其重言如此,故言无 者。

  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梧叶以为珪。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汝。”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请曰:“天子 封虞邪?”成王曰:“余一人与虞戏也。”周公对曰:“臣闻之,天子无戏言。天子言,则史书之,工诵之,士 之。”于是遂封叔虞于晋。 周公旦可谓善说矣 一称而令成王益重言, 爱弟之义,有辅王室之固

  荆庄王立三年,不听而好隐②。成公贾入谏,王曰:“不穀 禁谏者,今子谏,何故?”对曰:“臣非敢谏也,愿与君王隐也。”王曰:“胡不设不穀矣?”对曰:“有鸟止于南方之 ,三年不动不飞不鸣,是何鸟也?”王 之曰:“有鸟止于南方之阜, 三年不动,将 定志意也;其不飞,将以长羽翼也;其不鸣,将以览民则也。是鸟虽无飞,飞将冲天; 无鸣,鸣将骇人。贾出矣,不穀知之矣。”明日朝,所进者五人,所退者十人。群臣大说,荆国之众相贺也。故《诗》曰:“何其久也,必有 也。何其处也,必有与也。”其庄王之谓邪!成公贾之隐也,贤于太宰嚭之说也。 太宰嚭之说,听乎夫差 吴国为墟;成公贾之隐。喻乎荆王 荆国以霸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谅闇:帝王居丧。②隐:隐语。③不穀:不善。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

(1)

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

之曰      射:猜测。

B.

有鸟止于南方之   阜:土山。

C.

故言无 者     遗:馈赠。

D.

工诵之,士 之   称:赞颂。

(2)

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

A.

B.

C.

D.

(3)

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 爱弟之义,有辅王室之固

[  ]

A.

将军身披 执锐

B.

成以其小,

C.

既来之,则

D.

世之所 ,莫高黄帝

(4)

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  ]

A.

臣下要注意进谏的方式,隐语比直谏有效。

B.

人主不能轻易发言,以成王与唐叔虞,荆王与成公贾为例进行论证。

C.

人主要重视臣下言论,举周公旦、成公贾为例进行论证。

D.

人主要出言谨慎,并且要重视臣下言论。

(5)

翻译文中画横线处的句子。

(1)周公旦可谓善说矣,一称而令成王益重言,明爱弟之义,有辅王室之固。

(2)太宰嚭之说,听乎夫差而吴国为墟;成公贾之隐。喻乎荆王而荆国以霸。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答案:1.C;2.C;3.D;4.B;

解析:

(1)

“遗”有两种读音,一种是“ w8i ”,“赠送”的意思;另一种是“ y0 ”,如“道不拾遗”,即“丢失的东西”,“不遗余力”,即“保留”。在文中是“失”的意思,现代汉语中“遗失”一词,就是并列关系的合成词。故答案选C。
点评:
文言实词具有多义性,应从结构、语法和语境方面推断。

(2)

A项“以”,前一个是介词,“用”;后一个是动词,“作为”。B项“其”,前一个是副词,“将要”;后一个是代词,“他”。D项“虽”,都是连词,前一个是“虽然”的意思,后一个是“即使”的意思。C项“而”表因果的连词,因此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了四个文言虚词,“以”“其”“而”是《考试大纲》列入的重要虚词,“虽”是《考试大纲》未列入的重要虚词。“以”的用法较为复杂,可作介词、连词、动词,要分辨清楚;“虽”作连词,可表示假设关系和转折关系,表假设关系译为“即使”,表转折关系译为“虽然”。

(3)

本题例句中的“明”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表明”的意思,与之相同的是D项“高”,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推崇”的意思,答案选D。
点评:
形容词的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可作使动用法,如C项中“安”(使……安);可作意动用法,如B项中“劣”(认为……劣);可作名词,如A项“坚”“锐”(坚固的铠甲、锋利的武器);可作一般动词,如例句和D

(4)

B项从文章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概括,比较全面,故答案选择此项。
点评:
本题可运用比较排除法解答。

(5)

  正确理解和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关键词语、掌握特殊句式、分析语言结构和结合语言环境思考。

  (1)(4分)周公旦可以说是善于言辞的了,一发言使得成王更重视说话,即表明了爱抚弟弟的意思,又辅佐了王室。(称、明、即…又…句式、各1分,全句一分)

  (2)(4分)太宰嚭的游说,夫差听了,导致吴国灭亡;成公贾的隐语,使楚王清醒,楚国因此而称霸天下。(说、隐、霸各一分,全句一分)。

  参考译文:

  国君说话,不能不谨慎。高宗是皇帝,登位正赶上居丧,三年不说话。卿大夫恐惧,很为这件事担忧。高宗说:“以我一人治理全国,我恐怕出言不善,因此不说话。”古代天子如此重视言论,所以说话不会失言。

  成王和唐叔虞平时闲居,拿一个梧桐叶当做玉珪,交给唐叔虞说:“我用这个封你。”叔虞高兴地把这件事告诉了周公,周公因此向成王请示说:“天子要封虞吗?”成王说:“只是我自己和唐叔虞开玩笑罢了。”周公说:“我听说,天子不说玩笑话。天子说的话,史官要记载,乐工要歌诵,士要颂扬。”于是就封唐叔虞在晋地。周公旦可以说是善于言辞的了,一发言使得成王更重视说话,表明了爱抚弟弟的意思,又辅佐了王室。

  楚庄王继王位三年,不喜欢直言进谏而喜欢隐语。成公贾进谏,庄王说:“我禁止进谏,现在你来进谏是什么缘故?”成公贾回答说:“我不敢来进谏,我是和君王说隐语的。”王说:“为什么向我说隐语呢?”回答说:“有只鸟栖息在南方的山上,三年不动不飞不叫,这是什么鸟?”庄王猜度说:“有只鸟停在南方的山上,它三年不动,是用来定自己的志向;它三年不飞,是用来增长翅膀(增强国力);三年不叫,是用来观察治民的法则。这只鸟虽然不飞,飞就要冲天;虽然不叫,叫就要惊人。你出去罢,我知道这个隐语的意思了。”第二天上朝,提拔了五个人,贬退了十个人。群臣非常高兴,楚国的百姓互相庆贺。所以《诗经》上说:“为什么这么久呢?是要行仁义呀;为什么这么长呢?是要建功业呀。”说的就是庄王这样的人吧!成公贾的隐语,比太宰嚭( p! )的游说强多了。太宰嚭的游说,夫差听了,导致吴国灭亡;成公贾的隐语,使楚王清醒,楚国因此而称霸天下。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读书有三到原文解释原文是: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  2020-04-26 …

用铜,铁,铝制成三个质量相等,体积也相等的球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三个球都可做成实心2铝球是实  2020-04-27 …

用一根绳子测量井深,把绳子折成三折两量,井外余绳12尺;把绳子折成四折来量,井外余绳4尺.求井深和  2020-05-13 …

小朋友们做游戏,若三人分成一组,则最后余下两人,若四人分成一组,则最后余下三人,若五人分成一组,则  2020-05-14 …

英语翻译1.读书有三到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  2020-06-05 …

甲、乙分别做同样多的零件,甲完成三分之一后,乙还剩54个没做,甲又做了剩余的四分之三时,乙还剩37  2020-06-14 …

董遇“三余”读书《三国志》(1)翻译句子。①苦渴无日译文:②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  2020-07-28 …

董遇“三余”读书《三国志》中,阴雨者时之有(余)也,余的意思!  2020-07-28 …

董遇读书有三余董遇是古代弘农(现在河南灵宝县北)人。他从小爱好学习,因此获得了丰富董遇读书有三余董遇  2020-11-13 …

小玲、小明和小强三人相约来到山上采集植物标本,他们在山上发现一个洞,为测量洞有多深,他们找来一根绳子  2020-1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