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蒹葭
《诗经》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 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 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沚 。
中考练兵
1 .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 一幅怎样的画面?
2 .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3 .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4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蒹葭》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位女性,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然而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无边的痴情和求之不得的焦灼。
B .《蒹葭》诗分三章,熔写景、抒情于一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为全诗营造了一个凄清落寞的情调。
C .《蒹葭》“兴”的特点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D. 《蒹葭》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反复吟咏,显得婉转缠绵,滋味隽永,充分表达了诗人执著而细腻的思想感情。
新题演练
5 .读下面几句诗,解释其中的“萋萋”一词。
蒹葭萋萋,白露未 晞 。(《蒹葭》)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黄鹤楼》)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赋得古原草送别》)
6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读完这节诗,你看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请用散文的语言将其再现出来。
7 .这首诗每章的前两句属于《诗经》中民歌的哪种表现手法?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8 .《蒹葭》是一首优美而深情的恋歌,历来被誉为情深景真、风神摇曳的好诗,是《诗经》中最富“朦胧美”的作品。这种“朦胧美”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参考答案
中考练兵: 1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2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及相思之苦。 3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4 . A (《蒹葭》是一首思念恋人的诗歌,有惆怅,没有焦灼)
新题演练: 5 .茂盛的样子 6 .在深秋的一个清晨,有一位青年男子来到河边,徘徊观望。眼前是一片苍苍芦苇,脚下遍地 白露。他在寻找什么呢?原来他所爱慕的少女,正在河对岸的那个地方。可是有河水阻隔,芦苇遮蔽视线,那位少女便显得若隐若现,影影绰绰。于是他只好沿着河边坎坷不平、弯曲难行的小路上下求索,往返追寻。最终还是可望而不可即。 7 .这首诗每章开头的两句诗用的是“兴”,诗人以秋景起兴,既点明了季节和环境,又渲染了凄清的气氛,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人物痴迷、怅惘的感情,真可谓情景交融。 8 .这种“朦胧美”的表现主要是:一是景物迷离朦胧,一是抒情主人公所寻找的对象如梦如幻。距离产生美,正是这种扑朔迷离的美,使这首诗产生了无穷的魅力。
(1/3)从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中国古代文学成就中任选一种,完成对某一种 2020-06-08 …
品读下面这首古诗,请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谈谈你从这首诗获得的启示。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莫言 2020-06-09 …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花红草绿.大自然曾经如诗如画.机器的轰鸣,林立烟囱吐出蓝天白云,青山绿水,花红 2020-06-14 …
《诗经》从思想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的数量最多诗经从思想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 2020-06-26 …
求语文高手解决关于王昌龄《从军行》的一道选择题(它是写实的诗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2020-07-07 …
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 2020-12-08 …
从阮籍的隐居,醉酒,作诗,长啸,越礼看魏晋的时代风云从阮籍的隐居,醉酒,作诗,长啸从阮籍的读《咏怀诗 2020-12-11 …
3.201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阐述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要特点包括 2020-12-15 …
2.这首诗以写诗人的经历和感受为主,同时,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的塞外风光。从诗中描写的景物可以看出,诗 2021-01-06 …
65、关于词的演变说法不正确的是?(1分)A.从赋化之词到歌化之词B.从诗化之词到赋化之词C.从歌辞 2021-0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