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阅读《蒹葭》,完成下列各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
题目详情
阅读《蒹葭》,完成下列各题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对这首诗的理解,其中错误的一项是___
A.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的晚秋画面。
B.这首诗写出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向往和相思之苦。
C.全诗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
D.这首诗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但不能说有很强的感染力,并且重复过多。
(2)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蒹葭》选自《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B.艺术手法主要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
C.《蒹葭》描写了一个青年小伙子,偷偷地爱上了一位姑娘那种单相思的动人情景。诗中的“伊人”,为贵族“小姐”。
D.全诗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以物喻人,借景抒情,并以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艺术形式,充分表现了人们对于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愿望。
(3)对《蒹葭》和《关雎》的比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这首诗和《关雎》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是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没有差别。
B、蒹葭中没有明确的故事,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
C、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
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静态写照。
(4)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___
A.这是托物起兴的手法,也就是比兴手法。
B.这样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C.这样写出了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D.这样能够营造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但与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不大相衬。
蒹 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1)对这首诗的理解,其中错误的一项是___
A.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的晚秋画面。
B.这首诗写出了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向往和相思之苦。
C.全诗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
D.这首诗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但不能说有很强的感染力,并且重复过多。
(2)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蒹葭》选自《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B.艺术手法主要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
C.《蒹葭》描写了一个青年小伙子,偷偷地爱上了一位姑娘那种单相思的动人情景。诗中的“伊人”,为贵族“小姐”。
D.全诗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以物喻人,借景抒情,并以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艺术形式,充分表现了人们对于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愿望。
(3)对《蒹葭》和《关雎》的比较,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这首诗和《关雎》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是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没有差别。
B、蒹葭中没有明确的故事,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
C、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
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静态写照。
(4)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这是《诗经》中常见的什么手法?有何作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___
A.这是托物起兴的手法,也就是比兴手法。
B.这样描写深秋的景色,渲染凄清的气氛,为主人公思念意中人设置背景。
C.这样写出了他不顾霜露浓重,路途险阻、漫长而曲折,逆流而上,去寻找意中人,不怕艰难险阻,勇于追求爱情,感情执着专一。
D.这样能够营造飘渺朦胧的意境,这种意境与苍苍的蒹葭,茫茫的霜露十分谐调,但与主人公迷茫而伤感的情思不大相衬。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本题考查了对这首诗的理解,这首诗主要的艺术手法在于重章叠句: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就写到主人公隔水近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所以D选项所说的“重复过多”是错误的.
故选D.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全诗没有明确的故事情节,“伊人”指的那个人,是所思慕的对象,没有一个地方显示她是“贵族小姐”;C的说法错误.
(3)这道题是两首诗的比较,《关雎》和《蒹葭》无论从风格还是表现手法都有不同.《关雌》着重于叙事,而《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蒹葭》比《关雌》的情感韵味更浓郁些;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雌》“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很显然A的说法错误.
(4)本题考查了对写作手法的认识理解,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是起兴手法的应用,也属于自然环境的渲染,秋色独有的特征反复渲染了深秋时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意境和主人公的迷茫感伤是一致的.D的说法错误.
故选D.
答案:
(1).D
(2).C
(3).A
(4).D
故选D.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能力,这是一首情歌,写追求所爱而不及的惆怅与苦闷,全诗没有明确的故事情节,“伊人”指的那个人,是所思慕的对象,没有一个地方显示她是“贵族小姐”;C的说法错误.
(3)这道题是两首诗的比较,《关雎》和《蒹葭》无论从风格还是表现手法都有不同.《关雌》着重于叙事,而《蒹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蒹葭》比《关雌》的情感韵味更浓郁些;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雌》“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境界.很显然A的说法错误.
(4)本题考查了对写作手法的认识理解,每章开头都写蒹葭茂盛,霜露茫茫,是起兴手法的应用,也属于自然环境的渲染,秋色独有的特征反复渲染了深秋时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而又热烈企慕友人的心境,意境和主人公的迷茫感伤是一致的.D的说法错误.
故选D.
答案:
(1).D
(2).C
(3).A
(4).D
看了 阅读《蒹葭》,完成下列各题蒹...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从.走来.我是.从.走来.我是.从.走来.我是.造句从巍峨峻拔的高原走来,我是冰山上的一朵雪莲;从 2020-06-04 …
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中引申出来的成语是什么?将自己费尽周折得到的答案公布 2020-06-10 …
用茂密,连绵,幽寂,漫山遍野,重峦叠嶂,荒草萋萋,苍苍莽莽,销声匿迹写一段连贯的话描绘秋天的景象至 2020-06-29 …
仿写诗!从巍峨峻拔的高原走来,我是冰山上的一朵雪莲;从碧波怀抱的宝岛走来,我是海风中的一只乳燕;从 2020-07-01 …
按要求写句子.1.从巍峨峻拔的高原走来,我是冰山上的一朵雪莲;从碧波环抱的宝岛走来,我是海风中的一 2020-07-05 …
仿写一段话从巍峨峻拔的高原走来,我是冰山上的一朵雪莲;从碧波环抱的宝岛走来,我是海风中的一只乳燕; 2020-07-10 …
用其中两个词语描写秋天景象并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茂密连绵幽寂漫山遍野重峦叠嶂荒草萋萋苍苍莽莽销声匿迹 2020-07-16 …
从巍峨峻拔的高原走来,我是冰山上的一朵雪莲;从碧波环抱的宝岛走来,我是海风中的一只乳燕;从苍苍茫茫 2020-07-16 …
从下列词语中任选两个词语连成一段话,并用上一种修辞手法。(3分)荒草萋萋戛然而止腰酸背痛锋芒毕露有过 2020-11-11 …
汽车以每时30千米的速度从甲地出发,6小时后能到达乙地,汽车出发1小时后原路返回甲地,然后立即从甲地 2021-0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