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诗经《蒹葭》中折射出人物淡淡惋惜之情的句子是
题目详情
诗经《蒹葭》中折射出人物淡淡惋惜之情的句子是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此诗三章重叠,各章均可划分为四个层次: 首二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这境界,是在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因而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三、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象: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寻河对岸的“伊人”.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在水一方”是隔绝不通,意味着追求艰难,造成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抒情主人公虽望穿秋水、执著追求,但“伊人’都飘渺阻隔.可望难即,故而诗句中荡漾着无可奈何的心绪和空虚惆怅的情致. 以下四句是并列的两个层次,分别是对在水一方、可望难即境界的两种不同情景的描述.“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这是述写逆流追寻时的困境:艰难险阻无穷,征途漫漫无尽,示意终不可达也.“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是描画顺流追寻时的幻象:行程处处顺畅,伊人时时宛在,然而终不可近也.既逆流,又顺流,百般追寻,执著之意可见;不是困境难达,就是幻象难近,终归不得,怅恫之情愈深.至此,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境得到了具体而充分的展现. 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重章叠句,层层推进,这是《诗经》中的民歌常用的表现方法.诗中还巧妙的运用了如“苍苍”,“、凄凄”,使全文声情兼备.
看了 诗经《蒹葭》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判断下列各句翻译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A.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看见他射出了十 2020-05-13 …
凸透镜通过光心的光其转播方向不变?rt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将入射光线和射出光线延长后,这两条直线重合 2020-05-21 …
诗经《蒹葭》中折射出人物淡淡惋惜之情的句子是 2020-06-10 …
光线从空气斜射入一块两面平行的玻璃砖的一个平面,再从相对的另一平面射出,试证明出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 2020-06-19 …
仍然是文言文`````````一.写出句中的通假字和本字,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同—— 2020-06-28 …
光与镜面成30°角射在平面镜上,反射角是多大?试画出反射光线,标出入射角和反射角.如果光垂直射到平 2020-07-04 …
英语翻译射击宏:如果没有autoshot,自动射击不会在你其他射击之前射出去.除非你已经在战斗中. 2020-07-10 …
写出句中的通假字和本子,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2020-07-28 …
“承受压力的重荷,喷水池才喷射出银花朵朵”。下列对这句名言理解正确的是()A.人生需要适度“承受压力 2020-12-08 …
花草无语,文人有意,花草折射出人的精神魅力。(根据提示写古诗名句)A.小草里有白居易的进取力量:“花 2020-1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