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诗经《蒹葭》中折射出人物淡淡惋惜之情的句子是

题目详情
诗经《蒹葭》中折射出人物淡淡惋惜之情的句子是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此诗三章重叠,各章均可划分为四个层次: 首二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这境界,是在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因而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三、四句展示诗的中心意象: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寻河对岸的“伊人”.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在水一方”是隔绝不通,意味着追求艰难,造成的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抒情主人公虽望穿秋水、执著追求,但“伊人’都飘渺阻隔.可望难即,故而诗句中荡漾着无可奈何的心绪和空虚惆怅的情致. 以下四句是并列的两个层次,分别是对在水一方、可望难即境界的两种不同情景的描述.“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这是述写逆流追寻时的困境:艰难险阻无穷,征途漫漫无尽,示意终不可达也.“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是描画顺流追寻时的幻象:行程处处顺畅,伊人时时宛在,然而终不可近也.既逆流,又顺流,百般追寻,执著之意可见;不是困境难达,就是幻象难近,终归不得,怅恫之情愈深.至此,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境得到了具体而充分的展现. 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从“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这是时间的推移,象征着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寻时间之长;从“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从“宛在水中央”,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这是地点的转换,象征着伊人的飘渺难寻;从“道阻且长”,到“道阻且跻”,再到‘道阻且右”,则是反复渲染追寻过程的艰难,以凸现抒情主人公坚执不已的精神.重章叠句,层层推进,这是《诗经》中的民歌常用的表现方法.诗中还巧妙的运用了如“苍苍”,“、凄凄”,使全文声情兼备.
看了 诗经《蒹葭》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诗经的问题(文学功课)《硕鼠》、《君子於役》、《蒹葭》用以下三首诗做对比《蒹葭》《君子于役》《硕鼠  2020-04-25 …

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1)蒹葭凄凄,.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  2020-05-13 …

蒹葭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  2020-05-21 …

诗经·蒹葭原文: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  2020-06-10 …

古诗文默写填空.(1)蒹葭萋萋,.所谓伊人,.(《诗经•蒹葭》)(2)苟全性命于乱世,.(诸葛亮《  2020-06-10 …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蒹葭萋萋,.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蒹葭》)(2)日月之行,若出其  2020-06-10 …

《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秋凉之中折射人物淡淡凄婉之情的句子四句的  2020-06-29 …

“一切景语皆情语”:“,白露为霜,,在水一方(《诗经·蒹葭》)”于浓浓的秋凉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  2020-07-03 …

古诗文名句默写A.剪不断,,。(《相见欢•李煜》)B.会挽雕弓如满月,,。(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2020-11-26 …

按要求填空.(1)月光淡淡,笼罩着村外的松林.,.(郭沫若《静夜》)(2)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2020-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