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后面的问题:材料一:(贞观年间)天下大捻(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判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南海,南及五岭,皆户外不闭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贞观年间)天下大捻(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判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南海,南及五岭,皆户外不闭。
--《资治通鉴》
材料二: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的开放与广泛的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材料三: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而至于元,百年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材料四: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
请回答:
①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情景?他在经济上采取什么措施才达到材料所述的“天下大捻”?
②材料二中,“唐朝的繁盛吸引了周边邻国”,其中哪个国家受唐文化影响最深?这个国家派遣了大量使团到唐朝交流学习,这种交流的使团被称为什么?
③材料三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
④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时期,请说出北宋时促进文化传播和航海事业发展的两项重大发明。
材料一:(贞观年间)天下大捻(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判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南海,南及五岭,皆户外不闭。
--《资治通鉴》
材料二: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唐帝国自身也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全面的开放与广泛的交流使唐朝文明更加辉煌。
材料三: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而至于元,百年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材料四:英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
请回答:
①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情景?他在经济上采取什么措施才达到材料所述的“天下大捻”?
②材料二中,“唐朝的繁盛吸引了周边邻国”,其中哪个国家受唐文化影响最深?这个国家派遣了大量使团到唐朝交流学习,这种交流的使团被称为什么?
③材料三反映了元朝时期的什么历史现象?
④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时期,请说出北宋时促进文化传播和航海事业发展的两项重大发明。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①由材料“贞观年间”可知,材料记载的是唐太宗在位时的情景.唐太宗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他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即材料中所说的“天下大捻”.
②唐代中日之间的交流也是盛况空前的.日本政府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
③根据材料“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可以看出此时民族融合的现象.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互相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当时,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④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世界航海业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故答案为:
①唐太宗;减轻人民负担(轻徭薄赋),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②日本;遣唐使.
③民族融合(交融).
④活字印刷术;指南针.
②唐代中日之间的交流也是盛况空前的.日本政府多次派遣唐使到中国.
③根据材料“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可以看出此时民族融合的现象.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互相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当时,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④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对传播知识和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指南针的发明促进了世界航海业的发展,为新航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故答案为:
①唐太宗;减轻人民负担(轻徭薄赋),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②日本;遣唐使.
③民族融合(交融).
④活字印刷术;指南针.
看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材料一:古之人民皆食禽……材料二:上古穴居……”材料一中,神农氏的主要功绩是什么?具体内容如下:材 2020-03-30 …
据《资治通鉴》记载,在贞观年间“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 2020-06-09 …
《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统治期间:“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长空,牛马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 2020-06-09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后面的问题:材料一:(贞观年间)天下大捻(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 2020-06-09 …
阅读下列材料: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 2020-06-09 …
材料一:(贞观年间)天下大捻,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二十九人。……东之东海,南 2020-06-09 …
材料解析材料一:史书记载:“天下大捻(丰收),流散者咸归(都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 2020-06-09 …
《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统治期间:“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长空,牛马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 2020-06-09 …
资治通鉴:(贞观)元年,关中饥,斗米直绢一匹,二年,天下蝗;三年,大水.是岁(四年),天下大稔,流 2020-07-25 …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中“五斗米”指的是什么?百科上说是“五斗米:是指晋代朝廷中信奉“五斗米道”的 2020-11-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