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求一篇约400字左右的读后感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大概小六的水平就行,字数要在六百至四百左右.麻烦不要太啰嗦,点出主要概括全文就可以了.

题目详情
求一篇约400字左右的读后感
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
大概小六的水平就行,字数要在六百至四百左右.
麻烦不要太啰嗦,点出主要概括全文就可以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仲夏夜之梦》是莎剧中最常被搬演改编也是最受欢迎的喜剧之一,有不少人都还是透过《仲夏夜之梦》开始接触到莎翁作品.近几十年来,此剧因为含有梦的成分,因此受到不少心理分析大师的青睐.又因内容提及父亲意图掌握女儿,仙王意欲控制仙后,因此也有人引用女性主义来探讨此剧.
本剧叙述雅典城内的一对恋人荷米雅和莱桑德,荷米雅的父亲反对他们在一起,他要求公爵下令,若荷米雅不肯嫁给德米崔斯,就要判她死罪.荷米雅深爱莱桑德,又因德米崔斯曾对挚友海莲娜示爱,所以不愿依从父命.荷米雅和莱桑德决定逃出雅典,而热爱荷米雅的德米崔斯和迷恋德米崔斯的海莲娜,亦跟随这对恋人逃进森林.
林子里的仙王欧伯龙为帮助海莲娜赢取德米崔斯的爱,就命令帕克趁德米崔斯睡著时,把神奇的情水滴在他的眼脸上,待他醒来,就会爱上睁眼后第一个看到的人.未料阴错阳差,帕克搞错对象,把情水滴在莱桑德的眼上,使莱桑德爱上海莲娜.欧伯龙得知后,赶紧把情水滴在德米崔斯的眼里,让他也爱上海莲娜,然后再把解药倒进莱桑德的眼里解除魔法,而让德米崔斯继续迷恋海莲娜.荷米雅的父亲发现荷米雅和德米崔斯各有意中人后,也就答应了荷米雅和莱桑德的婚事,最后这两对恋人就双双在同一天举行婚礼.
整场戏就情节推演而言,可分三个部分:首先是一条地位崇高却荒谬无比的律法;其次,他们逃往林子后,精灵的介入使彼此爱的对象混淆,因而产生误解与冲突;最后,一阵混乱之后,终於恢复理智和谐.本故事发生在仲夏夜晚,故事的主人翁们一度失去自我,事实上在西方文化中,有所谓的仲夏疯(midsummer madness)和月晕(moonstruck),象徵黎明之时,混乱才能回复秩序,疑惑冲突才会得到解决.
此剧的架构如几何图形般对称,故事发生於城市与森林、清醒与睡眠、真实与梦幻之间,成为两两对比的元素.底修斯掌管现实的雅典城,欧伯龙则是梦幻的森林之王,分别象徵理智和潜意识.
森林代表激情、焦虑、混乱、不受管束,隐藏许多不可预测的因素,甚至有身分错置的危机,彷佛是一场纷扰的梦境,时空与真实世界截然不同.雅典城代表社会机制、社会运作的秩序,可以化解所有的冲突.
乡巴佬和帕克这两个角色,恰可以做为真实世界与梦幻世界的代表人物.庸俗也好,质朴也罢,许多评论家特别中意乡巴佬这个角色,认为他脚踏实地,对仙后的地位和法力不为所动,只关心找到路回家、觅食、搔痒、睡觉.帕克则是抱持游戏人间的态度,他捉弄村民,对自己找错对象、滴错情水不但不以为意,还觉得趣味十足,代表了对脱序状态的偏好.
另一个对称的安排是两两成双的恋人,莱桑德和德米崔斯,荷米雅和海莲娜,他们之间的角色互换,扑朔迷离.
本剧看似简单,实则具有不凡的文学与戏剧价值.另外,在莎翁众多的剧本当中,《仲夏夜之梦》也是少数极具原创性的剧本,不像其大部分的剧本,取材其他作品而融合改编.
此剧约於1595-96年间完成,虽然可能只是为一般大众而写的通俗剧,但也有部分学者认为是因应某节庆或某贵族婚礼而写就演出,所以充满希望和欢娱气氛.现代历法的仲夏指的是六月二十四日,但剧中提及五月节庆,所以故事发生的时间可能在五月.在早期,只有夏秋冬三个季节,夏天包含春天,所以仲夏便落在五月初,但确切的时间背景,莎士比亚并没有明白点出.
莎士比亚在当时期似乎特别偏好「梦」,在同时期的作品《理查二世》和《罗密欧与茱丽叶》中,「梦」字的出现也特别频繁,其在这三个剧本中出现的次数,就占了他所有剧作的三分之一.
梦境光怪陆离,醒来之后,知其不可思议,却不会令人无法接受,这就是梦的特质.潜意识藉由我们可感知的方式,在梦里呈现出来.梦处理不同於理性的情绪,透露我们的真正想法、感觉、欲望或恐惧等等,揭露隐而不见的潜意识.梦也带有预示作用,预示未来的可能变化.
据此,仲夏夜之「梦」属於预示的梦,梦醒后,恋情圆满成双,好友重修旧好,死罪撤销.但仲夏夜之「梦」又不是真正的梦,梦醒后之所以圆满,乃是因为精灵从中介入.所以剧终时,剧中人才会告诉观众读者,如果本剧显得似是而非、不合情理,那就当看戏是做梦,就把整出戏看作是一场梦吧.
提到精灵,伊莉莎白时期的人们大都相信精灵的存在,乡间尤其流传精灵传说.他们认为精灵和祖先凯尔特人(Celtic)同源,会骑马打猎、跳舞欢宴,也能够变身或是飞天隐形.精灵既对凡人慷慨赠与,也会惩戒凡人.他们处罚人类的方式常常是捏拧一把,或是用丑小孩来和人类的小孩调包.这些精灵一般都称为帕克(puck,意指淘气、喜欢恶作剧的小妖精)或者小妖魔(hobgoblin),他们多半喜欢在夜晚作怪,有些邪恶意味,有些大人会拿这些小妖怪来吓唬不听话的孩子.
此外,神话传说中的仙王一般就叫做欧伯龙(Oberon),仙后则称为戴安娜(Diana)、辛西亚(Cynthia)、妃比(Phoebe)或黑克悌(Hecate)等,而仙王的地位通常略逊於仙后.渐渐地,人们不再信仰精灵,但精灵仍成为通俗的娱乐文化中受人欢迎的主题,尤其是台上歌舞表演的主要角色.《仲夏夜之梦》中对仙王、仙后和帕克的描述,大致与传说吻合,这显示莎士比亚熟悉民间传说.他直接沿用各种传说,唯独仙后泰坦妮的名字取自欧维德的《变形记》.另外,帕克爱捉弄人,却无恶意,这似乎也是莎翁的创举.
本出戏中的有许多场景特别适於剧场表现,例如夏夜森林、森林精灵、精灵魔法、好事多磨的两对恋人,或是仙后和驴头乡巴佬的滑稽邂逅等等.事实上,这部戏的演出史简直就是精灵的造型史.十九世纪起,精灵的演出常由数十位歌者或舞者集体表现,他们或为儿童,或为少年,或为成人.此时,甚至也出现了东方造型的精灵.
此剧历久不衰,深受喜爱.其一般的制作和演出,倾向以芭蕾剧或歌剧呈现,其中最著名的舞台演出是英国导演彼得.布鲁克(Peter Brook)於1970年的作品,近年来则有罗伯.乐帕许(Robert Lepage)为英国国家剧院(National Theatre)执导的版本,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考葛瑞飞兹(Trevor R. Griffiths)所编纂的《仲夏夜之梦》演出纪录,而喜好电影的读者,也可能看过多部电影版的《仲夏夜之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