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寄韩潮州愈①贾岛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隔岭篇章②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一夕瘴烟风卷
题目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寄韩潮州愈①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②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注】①元和十四年,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直言极谏,触怒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此诗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②篇章:指《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前人评价此诗与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请分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与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两句诗的同工之处?
(2)此诗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寄韩潮州愈①
贾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②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注】①元和十四年,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直言极谏,触怒皇帝,被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写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此诗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②篇章:指《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前人评价此诗与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是“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请分析“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与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两句诗的同工之处?
(2)此诗表达了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作答时先指出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内容具体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点明效果及情感.都有细节描写,两首诗歌中都运用了“横”、“拥”,“悬”、“浸”等动词;“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与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都是借景抒情.
(2)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写出了对朋友的牵挂与慰藉;“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写出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对忠臣遭斥逐的愤懑.
答案:
(1)①两句诗中都运用“横”、“拥”,“悬”、“浸”等动词,凸显了路途中的险阻,描摹出环境凄苦的画面,形象巧妙,富有动态感.
②两句诗都借景抒情,“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写出秦岭横阻,大雪塞路贬途图景,体现诗人凄苦的心境.“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道路险阻,处境凄凉.表现诗人对友人处境的担忧.
(2)①对朋友的牵挂与慰藉.“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写诗人已经随着兰舟到了韩愈的贬谪地,对友人的牵挂跃然纸上.
②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瘴烟终究会被风吹散,会有明月初升的到来,暗示困苦的遭际终会过去,表达诗人的美好祝愿.
③对忠臣遭斥逐的愤懑.“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借写环境的险恶,衬托韩愈处境的艰辛,写出了诗人对韩愈的遭际的同情与愤懑.
参考译文:
我的心与你相随共同乘上木兰舟,一直到达遥远的天南潮水的尽头.
隔着五岭你的诗章传到华山西麓,出了蓝关我的书信越过泷水急流.
险峰上驿路高悬被片片流云遮断,海涛汹涌浸蚀城根棵棵老树含秋.
总有一天狂风将把瘴气扫除干净,到那时月色明朗开始高照浪西楼.
赏析:
此诗一开头就表达了与韩愈不同寻常的交契,流露了一种深切的眷念和向往的心曲.首联“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两句笔力奇横,表现了忠臣遭斥逐,寒士心不平,甘愿陪同贬官受苦的深厚友情.
中二联直抒别后景况.颔联“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两句表明二人正是高山流水,肝胆相照.韩愈诗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贾岛则报以“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这是互诉衷曲之语.“悬”、“浸”二字,一高一下,富于形象.望不到尽头的驿路,盘山而上,好像悬挂在耸入云霄的峰峦上.这是途中景色.潮州滨海,海潮浸到城根,地卑湮湿,老树为之含秋.这是到任后的景色.“峰悬驿路”是写道路险阻;“海浸城根”则说处境凄苦.“残云断”内含人虽隔断,两心相连之意;“老树秋”则有“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之慨.在物景烘托中透露作者深沉的关怀心情.
写到第三联,已把坚如磐石的友情推至顶峰,诗的境界也达到了高峰.第四联则荡开一笔,别开生面:“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月光如洗,天下昭然,友人无辜遭贬的冤屈,自将大白于天下.这里针对韩愈“好收吾骨瘴江边”一语,一反其意,以美好的憧憬结束全诗.
此诗首联写意,次联写实,三联写悬想,尾联写祝福,而通篇又以“此心”二字为契机,抒写了真诚的友情.八句诗直如清澄的泉水,字字句句皆从丹田流出.诗的语言酷似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的和诗,真是“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2)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写出了对朋友的牵挂与慰藉;“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写出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对忠臣遭斥逐的愤懑.
答案:
(1)①两句诗中都运用“横”、“拥”,“悬”、“浸”等动词,凸显了路途中的险阻,描摹出环境凄苦的画面,形象巧妙,富有动态感.
②两句诗都借景抒情,“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写出秦岭横阻,大雪塞路贬途图景,体现诗人凄苦的心境.“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道路险阻,处境凄凉.表现诗人对友人处境的担忧.
(2)①对朋友的牵挂与慰藉.“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写诗人已经随着兰舟到了韩愈的贬谪地,对友人的牵挂跃然纸上.
②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瘴烟终究会被风吹散,会有明月初升的到来,暗示困苦的遭际终会过去,表达诗人的美好祝愿.
③对忠臣遭斥逐的愤懑.“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借写环境的险恶,衬托韩愈处境的艰辛,写出了诗人对韩愈的遭际的同情与愤懑.
参考译文:
我的心与你相随共同乘上木兰舟,一直到达遥远的天南潮水的尽头.
隔着五岭你的诗章传到华山西麓,出了蓝关我的书信越过泷水急流.
险峰上驿路高悬被片片流云遮断,海涛汹涌浸蚀城根棵棵老树含秋.
总有一天狂风将把瘴气扫除干净,到那时月色明朗开始高照浪西楼.
赏析:
此诗一开头就表达了与韩愈不同寻常的交契,流露了一种深切的眷念和向往的心曲.首联“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两句笔力奇横,表现了忠臣遭斥逐,寒士心不平,甘愿陪同贬官受苦的深厚友情.
中二联直抒别后景况.颔联“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两句表明二人正是高山流水,肝胆相照.韩愈诗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贾岛则报以“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这是互诉衷曲之语.“悬”、“浸”二字,一高一下,富于形象.望不到尽头的驿路,盘山而上,好像悬挂在耸入云霄的峰峦上.这是途中景色.潮州滨海,海潮浸到城根,地卑湮湿,老树为之含秋.这是到任后的景色.“峰悬驿路”是写道路险阻;“海浸城根”则说处境凄苦.“残云断”内含人虽隔断,两心相连之意;“老树秋”则有“树犹如此,人何以堪”之慨.在物景烘托中透露作者深沉的关怀心情.
写到第三联,已把坚如磐石的友情推至顶峰,诗的境界也达到了高峰.第四联则荡开一笔,别开生面:“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月光如洗,天下昭然,友人无辜遭贬的冤屈,自将大白于天下.这里针对韩愈“好收吾骨瘴江边”一语,一反其意,以美好的憧憬结束全诗.
此诗首联写意,次联写实,三联写悬想,尾联写祝福,而通篇又以“此心”二字为契机,抒写了真诚的友情.八句诗直如清澄的泉水,字字句句皆从丹田流出.诗的语言酷似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诗的和诗,真是“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看了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唐诗,完...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在A城到B城之间有一条公路,王叔叔从A城开车去B城当行驶了全程的30%时距离两城的中点还有54千米 2020-04-11 …
下面是明长城示意图,观察地图,完成下列问题:(1)明长城东起,西至,全长约公里。(2)识别图A是关 2020-05-13 …
ab2城相距二百四十千米一辆汽车原计划用六小时从a城开到b城汽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因故在中途停留了3分 2020-06-13 …
每天早晨有一辆客车从A城开往B城,与此同时也有一辆客车从B城开往A城.每辆客车沿同一路线匀速行驶, 2020-06-15 …
在争创全国卫生城市的活动中,我市“青年突击队”决定义务清运一堆重达100吨的垃圾,后因附近居民主动 2020-07-01 …
一辆汽车平均每小时行7O千米,从A城出发经B城到c城共用了4小时,A、C两城相距多少千米?从C城返 2020-07-11 …
看图说历史(附长城图)在战国形势图中,我们曾见到过长城。秦长城与战国长城相比有何不同?有人发现秦长 2020-07-28 …
明天的太阳城阅读题明天的太阳城①在不久的将来,德国将出现一座全新的城市——完全采用太阳能作为能源的 2020-07-29 …
张勇与李龙分别从A城、B城同时出发,开车到C城参加母校校庆活动.A城到C城与B城到C城的距离比是2: 2020-12-18 …
万里长城历代大多整修,其中达到完善地步的是[]A.秦长城B.汉长城C.唐长城D.明长城 2021-0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