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辛弃疾的《水龙吟》中哪句是名句?必背的?

题目详情
辛弃疾的《水龙吟》中哪句是名句?必背的?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
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
白发西风,折腰五斗,不应堪此.
问北窗高卧,东篱自醉,应别有,归来意.
须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凛然生气.
吾侪心事,古今长在,高山流水.
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
甚东山何事,当时也道,为苍生起.
【鉴赏】:
我们知道,辛弃疾自青少年时代起,就饱经战乱之苦,立志抗金,恢复中原,他的词也以激越豪放而著称.但是在这首《水龙吟》中所反映出来的思想,却引归耕隐居的陶渊明为“知己”,未免有点消极.之所以如此,与他的遭际有着密切的关系.据学者考证,此词约作于光宗绍熙五年(1194),那年辛弃疾已经五十五岁,秋天又被罢官,于是感伤世事人生,免慨叹.
此词上片开头就说:“老来曾识渊明,梦中一见参差是.”句法就有点特别.陶渊明与作者,本来志趣不同,性格各异,而作者却说他们已有了神交,并在梦中见过面了.这对一般读者来说,不能不感到突兀、惊诧,从而也就有可能构成一个强烈的印象,令人玩味.“老来”二字是特指,说明作者驱驰战马、奔波疆场或是筹划抗金、收复故土的年轻时代,与脱离尘嚣、回归自然的陶渊明是无缘的,而只有在他受到压抑与排斥,壮志难酬的老年时代,才有机会“相识渊明”.这个开头,对读者来说既有些突然,又让人感到十分自然.而作者也以平静的语气叙述,益发显得深沉.接下去的“觉来幽恨,停觞不御,欲歌还止”三句,直接抒写作者心中的沉痛心情.心头之恨是如此沉重,竟使得作者酒也不饮,歌也不唱.这是为什么?作者作了回答:一个白发老翁怎能在西风萧瑟中为五斗米折腰!但是,也不仅仅是因为这个.
词的下片紧随前文,并作了更深入的回答:悔恨东山再起!先讲陶渊明的精神、人格和事业都是永在的,而且仍凛然有生气,和现实是相通的.“懔然生气”一句,这里暗用《世说新语.品藻》“廉颇、蔺相如虽千载上死人,懔懔恒如有生气”的语言以赞渊明.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作者紧跟着又用了“高山流水”的典故,来说明他同渊明之间是千古知音.这知音就在于对“富贵他年”所持的态度.接下去“富贵他年,直饶未免,也应无味”三句,引用了东晋谢安的故事.据《世说新语.排调篇》记载:“谢安在东山居布衣时,兄弟已有富贵者,翕集家门,倾动人物.刘夫人戏谓安曰:”大丈夫不当如此乎?‘谢乃捉鼻曰:“但恐不免耳.’”说明即使他年不免于富贵显达,也是没有意思的.结语“甚东山何事”三句用的仍然是谢安的事,同书又记载:“谢公在东山,朝命屡降而不动.后出为桓宣武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出瞻送.高灵时为中丞,亦往相祖.先时多少饮酒,因倚如醉,戏曰:”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今亦苍生将如卿何?‘谢笑而不答.“很显然,从作者到陶渊明,又从陶渊明到谢安,或富贵显达,或归田隐居,或空怀壮志,虽处境各不相同,但其实一样,都没有什么意义.这是英雄的悲叹!
与辛弃疾其他一些诗词中所反映出来的豪情壮志不同,在这首词中,作者已没有“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水调歌头》),“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虞美人》)那种壮志凌云、激越慷慨的感情,而是把一切都看得如此闲淡无谓,如此的不屑一顾,这难道是作者的本意吗?不,这是作者对现实政治的失望与哀叹,是时代的悲剧
看了 辛弃疾的《水龙吟》中哪句是名...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急,仿句是谁?在深夜巧计我的心扉,让我倾听床脚蟋蟀的浅吟;是谁?在雨中撩拨我的心弦,让我独坐小楼听  2020-04-07 …

月到中秋分外明抬头望着清凉如水的月亮我低吟我低吟什么?  2020-04-27 …

2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近期,西安、南京等地陆续投入使用了弃婴岛。南京的弃婴岛自20  2020-05-13 …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5分)近期,西安、南京等地陆续投入使用了弃婴岛。南京的弃婴岛自20  2020-05-13 …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地叮咛,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你想到了什么样一排  2020-05-13 …

开心的英语单词和意大利语列女操梧桐相待老,鸳鸯会双死.贞妇贵殉夫,舍生亦如此.波澜誓不起,妾心井中  2020-05-14 …

同学们还记得“乌鸦喝水”的故事吧,在一片树林里有一只丢弃的圆柱形玻璃瓶中盛了一点水,由于瓶口直径较  2020-05-17 …

写山水、高山的诗句只要一句!如:凌寒独自开——吟诵梅花()——吟诵山水()——吟诵梅花  2020-05-20 …

三国杀中关于曹植的落英中描述的弃牌问题落英——当其他角色的梅花牌,因弃牌或判定而进入弃牌堆时,你可  2020-06-09 …

众皆弃去中的弃是什么意思,破之中的破是什么意思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  2020-0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