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诗五首》的问题.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

题目详情
《诗五首》的问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淮上与友人别
【唐】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
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
君向潇湘我向秦.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请根据提示填空.
(1)《杂诗》中诗人选取典型细节,运用借代手法,表达思亲幻想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夜雨寄北》写诗人想象与友人团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淮上与友人别》最能表现诗人愁绪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充满乐观豪迈之情,千古传诵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富含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送别诗大多忧伤感怀,《淮上与友人别》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也是这样吗?为什么?
二 积累与运用
1.评价一首歌曲的好坏,不仅要听他的旋律是否和谐,还要看他的歌词是否健康.请从下面两句歌词中任选一句,从思想内容方面进行简评.
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三 阅读理解
(一)比较阅读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从内容看,两句诗都是_________;从形式上看,前者属于___________,后者属于_________.
2.《淮上与友人别》第一句“___”交代握别的时间,“______”交代地点.第二局中“____"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两句中表达离别情感的意象有________________.第三句”____""_____"具有特殊的意蕴,烘托了离人的心境.第四句则互道珍重,各奔前程.
3.对《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王勃,唐代著名诗人.少府,官名,县尉的别称.之,往.蜀州,地名,即今四川.
B首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次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第三四句是说诗人要去外地为官,与朋友分手.
D第七八句紧承五六句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青年男女一样哭鼻子,抹眼泪.
4.同时离别诗,但这两首诗在感情处理上风格有所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二)阅读古诗,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
(三)阅读古诗,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夜雪的?
2.从诗歌描写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你漏了杂诗诶.
(1)《杂诗》中诗人选取典型细节,运用借代手法,表达思亲幻想之情的诗句是【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2)《夜雨寄北》写诗人想象与友人团聚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淮上与友人别》最能表现诗人愁绪的句子是【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充满乐观豪迈之情,千古传诵的名句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富含哲理的诗句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送别诗大多忧伤感怀,《淮上与友人别》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也是这样吗?为什么?
【不是.虽为送别诗,但却磅礴大气,给人以豪迈积极的印象.】
二 积累与运用
1.评价一首歌曲的好坏,不仅要听他的旋律是否和谐,还要看他的歌词是否健康.请从下面两句歌词中任选一句,从思想内容方面进行简评.
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人生短短几个秋,不醉不罢休.常言道人生苦短,这句歌词的前句点明了这一让人遗憾的事实,但后一句却一扫消极的态度,以一种大气的言语告诉人们不要介意时光太过短暂,要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达成自己的理想,否则决不妥协,颇有潇洒走一回之感】
三 阅读理解
(一)比较阅读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淮上与友人别
郑谷
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从内容看,两句诗都是【送别诗】;从形式上看,前者属于【七言绝句】,后者属于【五言律诗】.
2.《淮上与友人别》第一句【杨柳春】交代握别的时间,“【扬子江头】”交代地点.第二局中【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两句中表达离别情感的意象有【杨柳 杨花 渡江人】.第三句”【风笛】【离亭】具有特殊的意蕴,烘托了离人的心境.第四句则互道珍重,各奔前程.
3.对《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王勃,唐代著名诗人.少府,官名,县尉的别称.之,往.蜀州,地名,即今四川.
B首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次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第三四句是说诗人要去外地为官,与朋友分手.
D第七八句紧承五六句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青年男女一样哭鼻子,抹眼泪.
4.同时离别诗,但这两首诗在感情处理上风格有所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淮上与友人别》全诗充满了离愁别绪,作者也着重强调了一个离别的愁字,感情上清婉细腻.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虽同为送别诗,但却豪迈雄峻,在安慰友人的同时充满了积极的意味.】
(二)阅读古诗,完成问题.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诗中【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句,将室内外景象联系起来.
2.“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等),作一简短赏析.
【累shi了.自己写吧.】
(三)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这首诗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夜雪的?
【感觉 视觉 听觉】
2.从诗歌描写的情景中,你可以感知到作者怎样的心境?
【诗人能在雪夜关心折竹这种细微的声音,可见作者当时是一种非常悠闲轻松的心境,故而能关注到细节画面】
看了 《诗五首》的问题.夜雨寄北李...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如图,在观察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烛焰在平面镜中成的像是虚像B.若把点燃的蜡  2020-04-06 …

用扇子一扇,燃着的蜡烛立即熄灭,其原因是A.空气流通使蜡烛接触的氧气减少B.空气流动带走燃烧的热量  2020-05-13 …

图2-1-2是小明同学制作的针孔照相机.分别调整内、外纸筒和蜡烛的位置,保证都能在半透明至上看到蜡  2020-05-16 …

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当烛焰离凸透镜60cm时,移动光屏,屏上出现一个清晰的、缩小的像,此时  2020-05-16 …

当凸透镜离蜡烛4cm时,屏上得到一个和透镜大小一样的光斑.蜡烛距离屏16cm.当凸透镜向()移动(  2020-05-17 …

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人眼成像情况,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实验时,应使烛焰和的中心位于凸透镜  2020-07-16 …

用如图所示装置模拟人眼成像情况,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1)实验时,应使烛焰和的中心位于凸透  2020-07-16 …

(2013•雅安)如图是利用透明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实验  2020-11-12 …

如图,小华做物理实验,蜡烛的火焰透过小孔在成像板上形成一个倒立的像,经过测量蜡烛的火焰是2厘米,它的  2020-11-21 …

当烛焰离凸透镜12厘米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当烛焰离凸透镜8厘米时  2020-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