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古代诗歌阅读(11分)唐多令惜别吴文英①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年事梦中

题目详情

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唐多令 惜别

吴文英①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②长是、系行舟。

【注】 ①吴文英,号梦窗,南宋诗人未第,游幕终身,晚年困踬以死。②漫:空,徒劳。

20.“燕辞归、客尚淹留”这一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5 分)

                                                          

21.结合全诗,请简要概括诗人的“愁”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6 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20.对比。(2分)以秋深燕归与自身仍在外飘泊作对比。(1分)表达了客居他乡不得归的无奈、伤感之情。(2分) (也可以答“反衬”)

21.参考答案:

秋景凄清;离人相别;功业无望;羁旅漂泊。(答出三点,适当展开即可给分,各2分)

【解析】

20.

试题分析:“燕辞归、客尚淹留”为第一段,起笔写羁旅秋思,酿足了愁情,目的是为写别情蓄势。前二句先点“愁”字,语带双关。从词情看,这是说造成这些愁情的,是离人悲秋的缘故,秋思是平常的,说离人秋思方可称愁,单就这点说命意便有出奇制胜之处。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

试题分析:“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两句一问一答,开篇即出以唱叹,而且凿空道来,实可称倒折之笔。下句“纵芭蕉不雨也飕飕”是说,虽然没有下雨,但芭蕉也会因飕飕秋风,发出凄凉的声响。这分明想告诉读者,先时有过雨来。而起首愁生何处的问题,正由此处蕉雨惹起。所以前二句即由此倒折出来,平添千回百折之感。秋雨初停,天凉如水,明月东升,正是登楼纳凉赏月的好时候。“都道晚凉天气好”,可谓人云亦云,而“有明月,怕登楼”,才是客子真实独特的心理写照。“月是故乡明”,望月是难免会触动乡思离愁的。这三句没有直说愁,却通过客子心口不一的描写把它充分地表现了。

秋属岁未,颇容易使人联想到晚岁。过片就叹息年光过尽,往事如梦。“花空烟水流”是比喻青春岁月的流逝,又是赋写秋景,兼有二义之妙。由此可见客子是长期飘泊在外,老大未回之人。看到燕子辞巢而去,心生无限感慨。“燕辞归”与“客尚淹留”,两相对照,自可见人不如候鸟。以上蕉雨、明月、落花、流水、去燕 ⋯⋯
虽无非秋景,而又不是一般的秋景,于中无往而非客愁,这也就是“离人心上秋”的具体形象化了。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看了 古代诗歌阅读(11分)唐多令...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阅读诗词,回答问题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  2020-05-16 …

诗歌鉴赏。(4分)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  2020-05-16 …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登岳阳楼(其一)(宋)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①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  2020-05-16 …

登岳阳楼其一全是在语言上有何特点.诗词原文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  2020-05-17 …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是属于描写战争的诗吗?考试出现了一道题:描写战争的诗句:,(4分  2020-06-12 …

这首诗里面的对偶句是哪句?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  2020-06-13 …

登岳阳楼(其一)一诗中道出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的诗句是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  2020-06-13 …

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  2020-06-13 …

登岳阳楼(其一)中点明全诗主旨的句子是什么?是这首.诗词原文登岳阳楼■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jīn  2020-06-13 …

阅读.登岳阅读.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  2020-06-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