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1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刘长卿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过雨看松色,随山到

题目详情

1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1).全诗围绕题目中的“寻”字,逐渐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展开的?(4分)

2 ).有人说,“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一联中,“过”字和“随”字用得特别好,请结合诗句分析,好在何处。( 3 分)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全诗围绕题目中的“寻”字展开,“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开头两句就突出一个“寻”字,顺着莓苔痕迹,一路寻来。颔联两句虽然是写景,但用意依然是突出“寻”字,侧重于闭门,寻人不遇。颈联以景带叙,随山探源,寻水源,寻道士。尾联寻而得意,自在心境和清幽物象融为一体。总之,全诗围绕一个“寻”字,写了诗人乘兴而来,尽兴而返的惬意感受。

(2)“过”字把雨后松树翠绿的景色显现了出来。“随”字形象地表现了山道峰回路转,人在随山转折、缘山寻找“水源”,令人有曲径探幽的遐想。

【解析】

(1)试题分析:全诗围绕着题目的“寻”字,逐渐展开。“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开始二句就突出一个“寻”字来,顺着莓苔履痕(一作“屐痕”),一路寻来。语言浅淡质朴,似乎无须赘言颔联写由顺其路而始入其居境。两句写景平列,用意侧重“闭门”寻人不遇。“白云依静渚”,为远望。后四句继写一路景观,浑化无迹须缓缓味出。尾联的“禅意”,用得精妙。诗人看见了“溪花”,却浮起“禅意”,从幽溪深涧的陶冶中得到超悟,从摇曳的野花静静的观照中,领到恬静的清趣,溶化于心灵深处是一种体察宁静,荡涤心胸的内省喜悦,自在恬然的心境与清幽静谧的物象交融为一。

考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炼字技巧。答题思路:先点明该字,题干中已经给出可以省这一步,比如本题;然后解释该字的意思;接着代入句中分析效果。“水源”,应该不是指来时“经行处”,所以“随山”不是下山,而是入山,随山转折,缘山道探寻水源。道士不在寓所,因此这寻水源,也就是寻道士,“随”字简洁,山道纡绕,峰回路转,随山探源,缘水经山。其间林壑深秀,水声潺潺,都由这个“随”字导人神游,启迪丰富的“曲径通幽”的想象。上句“过雨看松色”,或指道士居所“门外景”,或指“随山”时的景致。“过雨”暗示忽然遇雨,诗人仅仅用一“过”字表示它的刚刚存在,而着意于雨霁云收之后翠绿生新的松色。“过”字,把阵雨带来的清新宜人的气息、物色,轻松自然地托显出来,同时也隐隐带出漫步山道的时间进程。

考点: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

看了 1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本案是什么行为甲某正在用菜刀砍杀妻子乙某,被邻居阻止,并夺下刀子。事后,在邻居的批评。指责下,随同  2020-05-16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晚晴[注]李商隐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  2020-06-09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晚晴[注]李商隐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睛。并  2020-06-09 …

李白杜甫李商隐白居易的诗(每首不超过6句)各3首我要编诗歌集  2020-06-09 …

晚晴是什么言什么诗李商隐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  2020-06-09 …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诗人李商隐寄居何处写下的著名诗句A.杭州B.渝州C.夔州D.扬  2020-06-09 …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用了什么修辞及有什么深刻含义?晚晴唐李商隐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  2020-06-22 …

思念之情,亘古不变,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潇潇夜雨中,李商隐客居寂寞,倚窗伫立,在遐想中将思念之情  2020-06-30 …

帮帮忙,一些题和词语补充(语文的)都填上才有可能被选的!山水田园诗人:(三个左右,多了更好)田园诗歌  2020-11-16 …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后面题目。晚晴李商隐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  2020-12-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