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写一篇关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文章结合一下现在的生活

题目详情
写一篇关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文章 结合一下现在的生活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与民同乐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领导与群众一起游乐,共享幸福.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庄暴见孟子》:“今王四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
欧阳修《丰乐亭记》的结语:“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故“与民同乐”还有向百姓宣示皇恩浩荡的功能.此外,“与民同乐”,君臣为主,民次之,如“人之从太守游而乐”,一个“从”字,主次分明.
就现代而言,与民同乐的思想对各级领导人来说都很重要的,比如说,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人,是一心想中饱私囊,捞它一把,还是想致力于改善广大职工的福利,走大家共同富裕的道路,这的确是一块试金石.而实际情况是,往往那些只顾自己,不惜挺而走险的人,虽然也可能在短时间内满足自己的欲望,真的捞上了一把.但是,欲壑难填,其最终结果多半是以身试法,并不能获得真正的快乐.
参 宋仁宗庆历五年,欧阳修在政治倾轧下,被反对派以「外甥女张氏红杏出墙案」诬指他与张女有暧昧关系,在仇人杨日严的设计陷害下,连宋仁宗皇帝对他的信心都为之动摇,后来终于被贬滁州,这对一生清誉的欧阳修来说是莫大的打击.也许一般人遇到这种情况,会怨天尤人,仇恨满心甚至因而丧志,一蹶不振,虽然他也曾一度陷于苦闷中,但经过一番内心挣扎后,他跳脱阴霾,不但不被逆境所击倒,反而积极用宽大包容的心去面对人生,珍惜生命,他决定好好治理滁州,做个勤政爱民,带给人民安和乐利的好地方官.这种情怀对于正处逆境的人来说,有多少人能做到呢?但是欧阳修不但做出好政绩,更达到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
滁州是个山明水秀、民风淳朴的地方.欧阳修常在公务之馀,率众出游,徜徉于山水之间,从中寻求精神慰藉,进而领会游山水之乐、宴游之乐及与民同乐的情怀,在「醉翁亭记」中他写著:「…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不绝,滁人游也.…」整个画面,是描述滁州人游山的情景,虽然有的人背著重物,但是内心轻松自在的唱著山歌,走累了就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唱和,老人牵著小孩,人潮来来往往不间断.试想,如果不是社会安定,民生乐利,滁州人有心情游山吗?更别谈人潮往来不绝了.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句话却充分显示出欧阳修先生的政绩.至于太守之宴则是:「临溪而鱼,山肴野蔌,杂然而陈,非丝非竹,觥筹交错.」表达了太守的宴席相当平民化,吃的是溪边钓来的鱼,山中的野味蔬菜,喝的是泉水酿的酒,没有山珍海味,也不摆排场,没有音乐的助兴,有的是投壶、下棋比赛输赢的声音,虽然吵杂却是宾主尽欢.他进而点出:「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说明人们知道跟太守游山的乐趣,却不知太守是以百姓的快乐为快乐,表达自己以众乐为己乐,与民同乐的情怀,更表现出他如何在贬官之后,以恬适的心情来面对挫折,这种仁者胸襟的表现能不令人赞叹?
欧阳修四岁丧父,以现今来说他是个单亲的孩子,但母亲严格的教养以及时时转述父亲为官正直、乐善好施、忠厚仁慈,孝顺廉洁的无形身教,正是塑造出他仁者风范人格特质的由来.他在泷冈阡表中曾经提到:「母亲曾说:『你父亲为官时,常常挑灯整理案卷文书,屡次停笔叹息.』我问他原因,他说:『这个人被判死刑,我想帮他翻案,但是根本找不到一点活路的证据.』我说:『既然已经被判死罪,又怎麽可能再找出证据帮他翻案呢?』他说:『我尽力为这些死囚找生路,如果这麽做还找不到翻案的证据,那麽死囚与我皆无遗憾.像我这般,尚且仍有冤案的发生,反观一般官吏办案,都是处心积虑寻找入人于罪的证据,唉!世间怎麽会没有冤狱?』他常说这番话,我已经耳熟能详了……你要勉励啊!』」又说:「奉养老人不一定要多阔绰,重要的要心存孝顺;利益虽然不能普及万物,最要紧的是要存心仁慈,这是你父亲的志向啊!」欧阳修铭记于心,终生不敢或忘,不管为官、做学问,顺境、逆境都恪守母教,也许这就是欧阳修为什麽能处在逆境时,还能怡然自得,并发展成与民同乐的仁者胸怀的原因吧!
看了 写一篇关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文章...的网友还看了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