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重峦叠嶂间的田园(节选)余秋雨对于以陶渊明为代表的安然自立型的文化人格,中国民众不像对魏晋名士那样陌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 17 题。

重峦叠嶂间的田园(节选)

余秋雨

对于以陶渊明为代表的安然自立型的文化人格,中国民众不像对魏晋名士那样陌生,也不像对三国群雄那样热络,处在一种似远似近、若即若离的状态之中。

现在有不少历史学家把陶渊明也归入魏晋名士一类,可能有点粗糙。陶渊明比曹操晚了二百多年。他出生的时候,阮籍、嵇康也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他与这两代人,都有明显区别。他对三国群雄争斗权谋的无果和无聊看得很透,这一点与魏晋名士是基本一致的。但如果把他与魏晋名士细加对比,他会觉得魏晋名士虽然喜欢老庄却还不够自然,在行为上有点故意,有点表演,有点“我偏要这样”的做作,这就与道家的自然观念有距离了。他还会觉得,魏晋名士身上残留着太多都邑贵族子弟的气息,清谈中过于互相依赖,过于在乎他人的视线,而真正彻底的放达应该进一步回归自然个体,回归僻静的田园。

于是,我们眼前出现了非常重要的三段跳跃:从漫长的古代史到三国群雄,中国的文化人格基本上是与军事人格和政治人格密不可分的;魏晋名士用极端的方式把它解救出来,让它回归个体,悲壮而奇丽地当众燃烧;陶渊明则更进一步,不要悲壮,不要奇丽,更不要当众,也未必燃烧,只在都邑的视线之外过自己的生活。

安静,是一种哲学。在陶渊明看来,魏晋名士的独立如果达不到安静,也就无法长时间保持,要么然当众而死,要么惶惶然重返仕途。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大量立誓找回自我,并确实做出了奋斗的人物,但他们没有为找回来的自我安排合适的去处,因此, 找回不久又走失了,或者被绑架了。 陶渊明说了,这个合适的去处只有一个,那就是安静。

在陶渊明之前,屈原和司马迁也得到过被迫的安静,但他们的全部心态已与朝廷兴衰割舍不开,因此即使身在安静处也无时无刻不惦念着那些不安静的所在。陶渊明正好相反,虽然在三、四十岁之间也外出断断续续做点小官,但所见所闻使他越来越殷切地惦念着田园。回去吧,再不回去,田园荒芜了。他天天自催。

这样一个陶渊明,应该更使民众感到陌生。尽管他的言词非常通俗,绝无魏晋名士的艰涩,但民众的接受从来不在乎通俗,而在乎哄动,而陶渊明恰恰拒绝哄动。民众还在乎故事,而陶渊明又恰恰没有故事。因此,陶渊明理所当然地处于民众的关注之外。同时,也处于文坛的关注之外,因为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学不了他的安静,他们不敢正眼看他。 他们的很多诗文其实已经受了他的影响,却还是很少提他。

直到宋代,苏东坡才真正发现陶渊明的光彩。由此可见,文化上真正的高峰是可能被云雾遮盖数百年之久的, 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民众心间 。大家只喜欢在一座座土坡前爬上爬下,狂呼乱喊,却完全没有注意那一脉与天相连的隐隐青褐色,很可能是一座惊世高峰。陶渊明这座高峰,以自然为魂魄。他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耕作自然,再以最自然的文笔描写自然。 请看: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有了高远的心怀,有可能主动地对自己作边缘化处理。 而且,即便处在边缘,也还是充满意味。魏晋名士对人生的高层次思考方位却被他保持住了,而且保持得那么平静、优雅。

他终于写出了自己的归结性思考:

纵浪大化中, 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 无复独多虑。

一切依顺自然,因此所有的喜悦、恐惧、顾虑都被洗涤得干干净净,顺便,把文字也洗干净了。 “大化”――一种无从阻遏、也无从更改的自然巨变,一种既造就了人类、又不理会人类的生灭过程,一种丝毫未曾留意任何辉煌、低劣、咆哮、哀叹的无情天规,一种足以裹卷一切、收罗一切的飓风和烈焰,一种抚摩一切、又放弃一切的从容和冷漠――成了陶渊明的思维起点。陶渊明认为我们既然已经跳入其间,那么,就要确认自己的渺小和无奈。而且,一旦确认,我们也就彻底自如了;彻底自如的物态象征,就是田园。(节选,有改动)

14 .依据原文,简要概括陶渊明诗作的特点。 (4 分 )

答:

15 .根据上下文,解释画线句子的含义。( 6 分)

1 ) 找回不久又走失了,或者被绑架了

                                    

2 ) 这种云雾主要是朦胧在民众心间

答:

3 ) 有了高远的心怀,有可能主动地对自己作边缘化处理

答:

16 .文中将陶渊明和魏晋名士、屈原和司马迁进行了对比,分别简要分析其作用。( 6 分)

答:

17 .联系全文,谈谈你对作者笔下陶渊明的“田园”的理解。( 6 分)

答: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4 .言辞通俗,文笔自然,平静优雅,有对人生的高层次思考,田园成为彻底自如的物态象征。

15 .( 1 )因为自我的原因或外界的压力又一次迷失自我,失去了独立。

  
2 )民众对文化的理解有限,与真正的高峰有隔阂。

   ( 3 )高远的精神追求可以使人主动归隐田园,远离社会视线。

16 .①与魏晋名士对比是为了说明陶渊明的 人格中 具有更强的 道家的自然观念 ,是更为真正彻底的 放达 。( 3 分)②与屈原、司马迁对比是为了说明陶渊明得到的安静是 主动 的,是 出自内心 的,是 脱离了政治 的。( 3 分)

17 .①“田园”是陶渊明远远离官场、远离尘嚣、耕作自资的归隐之地;

②“田园”是陶渊明保持安然自立文化人格的精神归所;

③“田园”是陶渊明信仰自然、追慕自然、投身自然并以文笔描写自然的心灵世界;

④“田园”是陶渊明彻底自如的高远心怀的物态象征。(每一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

看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普通话机测第一题漏读一行,在读了4个字发现上一行漏读,重读漏读行,会怎样扣分普通话机测第一题漏读一  2020-04-26 …

TPO还是听写更重要?4月的考试,没多久了.口语作文完全没碰过.2月要抓出听力.然后是做TPO好还  2020-06-13 …

出和重这两个字的读音念错了吧?出这个字按道理两座山重在一起应该是读重量的重才对啊?还有重这个字,千  2020-06-20 …

一本书如果每天读80页那么4天读不完5天又有余……如题一本书如果每天读80页,那么4天读不完,5天  2020-07-21 …

一本书如果每天读80页,那么4天读不完,5天又有余;如果每天读90页,那么3天读不完,4天又有余;  2020-07-21 …

如图所示,a、b、c三只弹簧秤上接连挂着三个重均4牛的钩码,若弹簧秤自重不记,那么三只弹簧秤的读数分  2020-12-02 …

新年伊始,4位来自河南的艾滋病村的孤儿得到好心人的资助,前往重庆,准备在那儿就读.然而令好心人始料不  2020-12-02 …

《荷塘月色》精读文章4~6自然段,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精彩的句子”,并说明一下你认《荷塘月色》精读文章  2020-12-04 …

英语句子中需要重读的一般除了实词外还有哪些词要重读?英语句子中的重读现象一般除了实词要重读外还有哪些  2020-12-04 …

病句修改专家们指出,泛阅读固然重要,但当前各种粗制滥造的作品充斥市场,中学生分辨能力差,有时难免不专  2021-0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