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联系陶渊明的时代、生平和作品,谈谈为什么鲁迅说陶渊明并不是“浑身静穆”,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

题目详情
联系陶渊明的时代、生平和作品,谈谈为什么鲁迅说陶渊明并不是“浑身静穆”,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陶渊明有组诗,《读山海经》第十首
《读山海经》其十 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
诗中歌颂了精卫和刑天的坚强斗争精神,寄托着诗人慷慨不平的心情和意愿。诗中所写的“精卫”和“刑天”是《山海经》中的两个动人的故事。
陶渊明对东晋的灭亡十分惋惜,对恭帝被弑痛心疾首。他不仅引用历史故事,抨击刘裕代晋,而且利用古代神话传说,表示了自己的不平和反抗情绪。
诗的前半部分,歌颂了精卫和刑天。“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精卫是炎帝少女死后化为的精灵,虽然身小力薄,却常西山之木以填于东海。“微木”与“沧海”是一组多么强烈悬殊的对比,以微木填海何时方可填平?一如愚公一担一石之移山。但诗人歌颂的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与矢志靡它的决心,只要有这种精神与决心终有成功胜利的一天!“刑天舞干戚”讲的是刑天操斧执盾不甘失败的故事。刑天被天帝断首,仍然挥舞牌,刚毅的精神长留不衰。“猛志固常在”中的这个“固”字点明刑天的“猛志”本为其生来所固有而永不衰竭,无论失败还是死亡终不能使其消减。诗人在“精卫”与刑天身上看到他们这种共有的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从而加以赞颂讴歌,就隐含着诗人自身也时时以这种精神自策自励。
这首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进一步赞扬这两个英雄顽强的斗志。尽管良机已失,徒怀雄心,但他们也不存忧虑,毫无悔意。通过精卫和刑天的行动,寄托了自己的悲愤。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前二句写“精卫”与“刑天”如此刚毅的缘由。“同物”、“化去”即物化之意。“物化”一般指死生变化而言。生与死不过是不同形式的“物化”,死只不过是生的另一种形式而已。女娲变成精卫,刑天变成乳目脐口的怪神,都是由此物化为彼物,其精神不死,故而无论衔微木填海,或舞干戚向敌,都能无虑而不悔。诗人在此以“物化”的哲学观点激励自己无虑不悔的斗争意志。最后二句是诗人思想情感又一次跌宕:表面上是感叹精卫与刑天徒然存在着昔日猛志,但如愿以偿的时机岂能等到?实际上是诗人慨叹理想的无法实现。前人认为此二句是诗人的自白之语。
由于家庭出身的影响,陶渊明和已死去的晋朝,感情上有割不断的万缕千丝。刘裕上台后诛杀异己,的行为更使他不满于刘宋政权。因此,不能正确认识刘裕及他建立的新政在历史上起的积极作用。这正是诗人的局限。但他反对刘裕代晋和憎恶时代黑暗、政治残酷是紧紧相联系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批判刘宋政权,也是批判腐朽的东晋社会的继续。
这首诗写法曲折,意义较为隐晦,风格和情调与以上所选各篇大不相同,但在豪放之中仍然保持了诗人托物寄兴、精练含蓄,说理议论自然妥帖的特点。
诗人正是借对刑天和精卫的咏叹来表达他对于时事的愤激之情。有人说,陶渊明“浑身静穆”,对时事毫不关心;有人说,陶渊明尊崇上帝,不敢歌颂与帝斗争之神,这是个误会。陶渊明不仅歌颂精卫、刑天不屈不挠的复仇思想,而且还称赞伯夷、叔齐,颂扬过荆轲。他们有的反对使用“暴力”,有的宣扬惩治“暴君”。所以,鲁迅先生说陶渊明的这类诗篇是“金刚怒目”式的。
看了 联系陶渊明的时代、生平和作品...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演讲稿:走进冰心急……………………写冰心的……不用太长……3-5分钟的吧不要专写冰心生平的要谈谈作  2020-05-17 …

联系陶渊明的时代、生平和作品,谈谈为什么鲁迅说陶渊明并不是“浑身静穆”,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  2020-06-09 …

如图是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经济发展不平衡B.经  2020-07-10 …

少年时期的毛泽东就立志以天下为己任。早年在长沙第一师范学校读书时,他与同学有三“不谈”:不谈金钱、不  2020-11-02 …

英语翻译浅谈金融危机背景下花旗银行在中国的金融营销在美国金融危机影响下,全球金融市场剧烈震荡,主要股  2020-11-06 …

下列关于1949年4月北平和平谈判的叙述,正确的是①谈判时蒋介石在南京执政②谈判双方分别代表共产党和  2020-11-07 …

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1945年)这一次我们去的好,挤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  2020-11-23 …

1949年国共北平谈判,各方和谈的目的是①蒋介石以和谈做缓兵之计②李宗仁企图与中共划江而治③蒋介石为  2020-12-12 …

英语翻译这是我论文的题目与内容,真切希望那位英语高人帮我翻译,千谢万谢!《浅谈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  2020-12-23 …

1945年重庆谈判和1949年北平谈判都是国民党首先提出的,其目的主要都是为了A.把内战的责任推给共  2020-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