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求:苏轼-《青玉案》解析?
题目详情
求:苏轼-《青玉案》解析?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苏轼-《青玉案》和贺方回韵送伯固归吴中. 三年枕上吴中路,
谴黄犬,随君去.
若到松江呼小渡,
莫惊鸳鹭,四桥尽是,
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
常记高人右丞句.
作个归期天已许.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
会湿西湖雨.
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注释:
伯固:苏坚,字伯固,作者的友人.
呼小渡:招呼小船摆渡.
四桥:在苏州.
老子:苏轼自称.
辋川图:辋川在陕西兰田,王维曾隐居于此,并曾在寺壁绘辋川图.
右丞:王维曾任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
高人:指伯固.
小蛮:白居易的歌妓.白居易有歌妓樊素、小蛮.此借指苏轼爱妾朝云. 翻译: 那魂牵梦绕,曾经在吴中(苏州)三年里的日日夜夜啊!如果有像陆机(晋代)家里的,能为人们传递书信的狗,我一定派它随您回吴中去.您若到了淞江招呼小船摆渡时,一定不要惊了那里的鸳鹭,那里的鸳鹭与我是那样地相熟.那里的四桥、那里的山山水水都是我足迹曾经踏过的地方.
望着眼前的景色,不禁想起了王维的《辋川图》,也记起了右丞先生送友人归去的诗句.
作个(回吴中的)归期吧,老天爷定会准许.去时带上那件春衫,它是爱妾朝云为我亲手缝制的,上面还有那曾打湿春衫的西湖雨.
赏析: 这首送别词,是苏轼至杭州时为送苏坚归吴中而作.苏坚字伯固,在杭州曾助苏轼浚西湖,修长堤,与苏轼相友善.但苏轼此词别开生面,落墨不在“别”而在“归”. 上阕写送友归去吴中.“三年”两句写对友人的理解和惜别.伯固随苏轼三年,枕上魂牵梦萦希望归去,而今成行,词人既为此欣喜,为朋友高兴,也为朋友即将离别而生眷恋.但欣喜为主,故可洒脱地“遣黄犬,随君去”,希望伯固去后可以遥致书信,以慰朋友挂念之心.“若到”以下,想象伯固沿途景象.松江小渡,鸳鸯四桥,都是老夫曾游之处,虽是想象,亲切如在目前,使人顿生物我两忘之心,也生思旧慕归之意. 下阙写思归情怀.“辋川图”既是写吴中风光如画,也借王维“辋川图”一典表达归隐情怀.苏轼宦海沉浮,始终不忘归隐以求身心的宁静自由.王维后期的隐居生活和词中情调便成了苏轼经常羡慕感叹的对象.在词中,伯固思归已然成行,自己则更因伯固之归吴中而感叹自己欲归而不得归.“作个归期”为铺垫叙事之后直接吐露心愿,这一愿望强烈如斯,甚至连天都已经感动.被西湖雨淋湿的春衫便是天已许的证明了.此处的天,既是自然的青天,也隐指握有士人命运的朝廷.春衫湿,是送别时雨景,也是惜别时情谊,更使人思念做春衫之人.“小蛮”一词,借白居易姬人名指爱妾朝云.春衫上细针密线,皆是相思蜜意,更增归隐之意. 全词,明写送友归乡,暗写自己思乡怀归.典故贴切,表意丰富;语言自然流畅,虽是和贺铸韵,却无丝毫勉强处.
谴黄犬,随君去.
若到松江呼小渡,
莫惊鸳鹭,四桥尽是,
老子经行处.
辋川图上看春暮,
常记高人右丞句.
作个归期天已许.
春衫犹是小蛮针线,
会湿西湖雨.
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父苏洵,弟苏辙都是著名的散文家.他是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年)的进士,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礼部尚书.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刺新法下御史狱,遭贬.卒后追谥文忠.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
注释:
伯固:苏坚,字伯固,作者的友人.
呼小渡:招呼小船摆渡.
四桥:在苏州.
老子:苏轼自称.
辋川图:辋川在陕西兰田,王维曾隐居于此,并曾在寺壁绘辋川图.
右丞:王维曾任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
高人:指伯固.
小蛮:白居易的歌妓.白居易有歌妓樊素、小蛮.此借指苏轼爱妾朝云. 翻译: 那魂牵梦绕,曾经在吴中(苏州)三年里的日日夜夜啊!如果有像陆机(晋代)家里的,能为人们传递书信的狗,我一定派它随您回吴中去.您若到了淞江招呼小船摆渡时,一定不要惊了那里的鸳鹭,那里的鸳鹭与我是那样地相熟.那里的四桥、那里的山山水水都是我足迹曾经踏过的地方.
望着眼前的景色,不禁想起了王维的《辋川图》,也记起了右丞先生送友人归去的诗句.
作个(回吴中的)归期吧,老天爷定会准许.去时带上那件春衫,它是爱妾朝云为我亲手缝制的,上面还有那曾打湿春衫的西湖雨.
赏析: 这首送别词,是苏轼至杭州时为送苏坚归吴中而作.苏坚字伯固,在杭州曾助苏轼浚西湖,修长堤,与苏轼相友善.但苏轼此词别开生面,落墨不在“别”而在“归”. 上阕写送友归去吴中.“三年”两句写对友人的理解和惜别.伯固随苏轼三年,枕上魂牵梦萦希望归去,而今成行,词人既为此欣喜,为朋友高兴,也为朋友即将离别而生眷恋.但欣喜为主,故可洒脱地“遣黄犬,随君去”,希望伯固去后可以遥致书信,以慰朋友挂念之心.“若到”以下,想象伯固沿途景象.松江小渡,鸳鸯四桥,都是老夫曾游之处,虽是想象,亲切如在目前,使人顿生物我两忘之心,也生思旧慕归之意. 下阙写思归情怀.“辋川图”既是写吴中风光如画,也借王维“辋川图”一典表达归隐情怀.苏轼宦海沉浮,始终不忘归隐以求身心的宁静自由.王维后期的隐居生活和词中情调便成了苏轼经常羡慕感叹的对象.在词中,伯固思归已然成行,自己则更因伯固之归吴中而感叹自己欲归而不得归.“作个归期”为铺垫叙事之后直接吐露心愿,这一愿望强烈如斯,甚至连天都已经感动.被西湖雨淋湿的春衫便是天已许的证明了.此处的天,既是自然的青天,也隐指握有士人命运的朝廷.春衫湿,是送别时雨景,也是惜别时情谊,更使人思念做春衫之人.“小蛮”一词,借白居易姬人名指爱妾朝云.春衫上细针密线,皆是相思蜜意,更增归隐之意. 全词,明写送友归乡,暗写自己思乡怀归.典故贴切,表意丰富;语言自然流畅,虽是和贺铸韵,却无丝毫勉强处.
看了 求:苏轼-《青玉案》解析?...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初二竞赛题,级啊“楼上黄昏欲望休,玉体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诗中描写的月相 2020-04-05 …
苏轼生平分为哪三个阶段?200字左右求答案 2020-05-17 …
麻烦老师解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苏轼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 2020-06-09 …
物权法案例分析题求答案李某与田某系朋友。2009年11月,二人各出资2万元共同购买了一块玉石。二人 2020-06-16 …
这玉坠图案是什么我有一块玉,上面的图案挺精致的,一面好象是花生,一面还有一片叶子,两边各趴着一种动 2020-06-23 …
英语翻译“高人宁铸金,下士乃服玉.”苏轼写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2020-06-26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苏轼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阅读下面 2020-07-02 …
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苏轼的习题词中“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 2020-07-02 …
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苏轼谁作桓伊三弄①,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 2020-07-02 …
古代诗歌鉴赏次韵中玉水仙花黄庭坚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①为骨玉为肌.暗香已压酴醾②倒,只比寒梅无好枝. 2021-0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