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其他-->
苏轼生平分为哪三个阶段?200字左右求答案
题目详情
苏轼生平分为哪三个阶段?200字左右求答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第一阶段苏轼二十一岁以前.苏轼的父亲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成就.
这一阶段,苏轼对于政治十分乐观,又正值风华正茂.
第二阶段嘉佑元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弟子所作,为了避嫌,使其只得第二.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此时苏轼心中不止有了走好仕途的志向,更是产生了渴望改变朝政的想法,也为他后来遭受种种磨难埋下伏笔.
第三阶段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政绩显赫,深得民心.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哲宗即位,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但元佑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外放颍州. 元佑八年新党再度执政,再次被贬至惠阳.而后,苏轼又被再贬至更远的儋州.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后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享年六十五岁.
这一阶段,苏轼的仕途和人生遭遇了许些波折磨难,使他产生了轻微的厌世思想,但内心仍希望改变朝廷的现状,却无奈一波三折.
这一阶段,苏轼对于政治十分乐观,又正值风华正茂.
第二阶段嘉佑元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弟子所作,为了避嫌,使其只得第二.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危机,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平和世界”.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很不同意参知政事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此时苏轼心中不止有了走好仕途的志向,更是产生了渴望改变朝政的想法,也为他后来遭受种种磨难埋下伏笔.
第三阶段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政绩显赫,深得民心.这样持续了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平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元丰二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
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无实权,而此时苏轼经此一役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
哲宗即位,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
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但元佑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外放颍州. 元佑八年新党再度执政,再次被贬至惠阳.而后,苏轼又被再贬至更远的儋州.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后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享年六十五岁.
这一阶段,苏轼的仕途和人生遭遇了许些波折磨难,使他产生了轻微的厌世思想,但内心仍希望改变朝廷的现状,却无奈一波三折.
看了 苏轼生平分为哪三个阶段?20...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这是苏轼哪首词啊,最好有一点赏析 2020-04-05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句诗词出自苏轼哪里 2020-05-04 …
苏轼描写年少珍惜时间的诗苏轼哪首诗写叻年少珍惜时间的重要性快 2020-05-13 …
亲,苏轼的“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出自苏轼哪篇文章? 2020-06-09 …
“月影横斜,荇藻凌乱”让你联想到了苏轼哪部作品哪句名言?速求! 2020-06-09 …
定风波苏轼哪些词语表现了在雨中赶路别人觉得很狼狈而词人却毫无此感觉的情景有哪两个动作加重了这种感受 2020-06-17 …
苏轼哪首词最能表现豁达胸襟的? 2020-07-02 …
荼毙一个僧出自苏轼哪首诗词只记得貌似这一句"荼毙一个僧",说的是烛火落下来刚好烧掉了书上的一个"僧 2020-07-03 …
送客归来灯火尽……钱塘江上须忠信这是苏轼哪首词里的?词的全题?选自哪里? 2021-01-02 …
1.《大江保卫战》一文中突出反映军民鱼水情深的一句话?2.读完《牛郎织女》后,我们既同情他们的遭遇, 2021-0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