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春日杨万里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1)本诗语言“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杨万里

远目随天去,斜阳着树明。

犬知何处吠?人在半山行。

1 )本诗语言 常中见巧、平中见奇 。试简要赏析 ”“ 两字的妙处。

答:                                                                              

                                                                                   

2 )本诗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试从全诗的角度简要赏析之。

答: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答案】“随”字写诗人远望春天的天空、原野,将满目春意尽情写出;同时表现了诗人愉悦、自得之情。“着”字写斜阳照山树,既表现了树之英姿,又写出残阳之烈,使日与树互相映衬。

【解析】本题要求鉴赏诗歌语言,说明用字的妙处。答题可灵活从如下四个方面入手:第一步,指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第二步,把该字放入原句,展开想象与联想,描述景象;第三步,指出其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第四步,点出该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征,烘托渲染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答案】天空高远,山树郁郁葱葱,夕阳光辉灿烂,是为静景;犬吠声洪亮,人行半山中,是为动景;既表现了春意盎然,又表现了人行之精神倍增。

【解析】本题从描写角度赏析诗歌的艺术特点。动静结合是写景的常用手法之一。先指出动静两方面在诗中的表现,再指出其表达效果。

【诗歌鉴赏】

这首诗写春 很有特色。诗人撇开常思 抓住春天傍晚时候这一特定时间写春天 将夕阳、山树、犬吠、人行组合在一起 构成一幅特有的春的图画。春天的黄昏与冬、夏、秋就是不同 山树郁郁葱葱 夕阳光辉灿烂 犬吠声更洪亮 行人精神倍增 这些春之景象组合在一起 创造的是春意勃发的意境 给读者的是一股春的暖流 让人从中感到一种旺盛的精神。

本诗用词似不十分推敲 却以自然贴切为求 常中见巧 平中见奇。诗人远望春天的天空、原野 用一“随”字 将满目春意尽情写出 也将诗人的怡怿心情和盘托出;写斜阳照山树 用一“着”字既映出树之英姿 又写出残阳如血的阳光之烈 使日与树互相映衬 相得益彰;山中犬吠 本是极常见的现象 诗人用一“知”字 就充满了趣味:听见狗叫 可东张西望 觅不到狗之形 不知吠从何来?但既有犬声 定有人家 虽然不见柴扉 但家之温馨已渐显明 一个“知”字 将山之空寂广大、山中生活特有的意趣全然写出。

杨万里这首《春日》,突出运用了“铺叙”手法。整首诗紧紧围绕“远目”二字 尽情酣畅地状春 由极目无边而移视眼前 由睁目四顾而到侧耳闻春 由自然之景而人人间之境 由盎然春意而到温馨亲情 作者调动了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 把读者带入了全景式的春的氛围 那里 有春之声的和悦 有春之味的浓烈 有春之色的绚烂 有春之境的美妙 置身其间 人们会敞开胸襟 尽情欢歌 让感官尽受春的刺激 让热血因春的荡漾而沸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