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题目详情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这学期学校下发了郭思乐的《教育走向生本》一书,我利用闲暇时候看了一遍,感觉生本教育理念是非常好的,也能解决我们当前教育中碰到的很多难题,能解决矛盾,让我们的教育走出困境,步入下一个辉煌,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书里有段话是这样表述生本教育的——奥修把这样一句话称为伟大的祷文:“当鞋子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脚被忘记,也可以说是脚处于“忘我”状态,忘我地工作,工作得非常.反之,如果鞋子不合脚,脚疼了,脚就被时时记起,就走得不好了.今天,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需要提供给儿童适合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所谓适合儿童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我们只要给了儿童生本教育,他们就会忘我地活动和游戏,也就是进行忘我的学习,这是一种忘我的境界.
生本教育,以我的理解,就是以学生为根本的教育模式,一切从学生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认知能力来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学,是原发的,自出生就有之,不管你有没有教学存在,它都存在,而不是像某些朋友所说,有了教学才有学生的学.而且学生的学无处不在,问题是你如何给他因势利导.教(或教学)对人的学是有帮助的,但教不是学产生的根本原因,只是学生的助力,更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是发挥学习者的生命力量的根本的形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终端,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我认为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生本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根本,不同于现行教学模式,读后感《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生本教育的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是全面依靠学生.从上不能看出,生本教育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根本,为出发点.而我们现在的习惯模式是重教不重学,重灌输不重引导,教学对老师而言主要是如何教好,怎样学好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要看学生的造化了.例如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考虑的是如何完成教学目标,设计得主要是教师的活动,希望课堂教学能按照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下去,忽视了学生的感受.
二、生本教育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快乐学习.
生本教育认为人之初,性本学,也就是说儿童的天性是活动的、是创造的,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也就是说学生是乐于学习的,喜欢探究的.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把课堂或者说是教学的主动权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也会快乐地学习,没有压迫感,没有抵触情绪,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生本教育并没有加重教师负担,也能让教师轻松快乐的工作.
生本教育并没有给教师上许多紧锢咒,没有强调让教师如何拼命工作,没有束缚住教师的手脚,对教师而言,生本教育是一种解放,可以让教师发挥聪明才智,做好一个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四、生本教育培养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也不错,是高分高能的学生.
生本教育也没有完全否定现行教学模式,没有照搬西方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是强调生本教育改革是在东方文化背景下进行的,要保留东方文化传统中许多好的东西.生本教育没有全盘否定应试教育,没有忽视分数这一社会、家长最关心的话题,不是培养低分高能的学生,而是立志培养高分高能的学生,这也是生本教育为什么受到学校、家长、社会欢迎的原因.但是如何真正做到这一点,是生本教育要好好研究的.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这学期学校下发了郭思乐的《教育走向生本》一书,我利用闲暇时候看了一遍,感觉生本教育理念是非常好的,也能解决我们当前教育中碰到的很多难题,能解决矛盾,让我们的教育走出困境,步入下一个辉煌,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书里有段话是这样表述生本教育的——奥修把这样一句话称为伟大的祷文:“当鞋子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脚被忘记,也可以说是脚处于“忘我”状态,忘我地工作,工作得非常.反之,如果鞋子不合脚,脚疼了,脚就被时时记起,就走得不好了.今天,如同给脚提供合适的鞋,我们需要提供给儿童适合的教育,当教育适合儿童时,我们也就可以看到儿童忘记了自己在学习,忘记了自己是在课堂上,甚至忘记了自己,这时人的内部自然起作用了,儿童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空前提高了.所谓适合儿童的教育,就是生本教育.我们只要给了儿童生本教育,他们就会忘我地活动和游戏,也就是进行忘我的学习,这是一种忘我的境界.
生本教育,以我的理解,就是以学生为根本的教育模式,一切从学生出发,根据学生的特点、认知能力来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学,是原发的,自出生就有之,不管你有没有教学存在,它都存在,而不是像某些朋友所说,有了教学才有学生的学.而且学生的学无处不在,问题是你如何给他因势利导.教(或教学)对人的学是有帮助的,但教不是学产生的根本原因,只是学生的助力,更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是发挥学习者的生命力量的根本的形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终端,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我认为它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生本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根本,不同于现行教学模式,读后感《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生本教育的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行为观是全面依靠学生.从上不能看出,生本教育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根本,为出发点.而我们现在的习惯模式是重教不重学,重灌输不重引导,教学对老师而言主要是如何教好,怎样学好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要看学生的造化了.例如在教学设计时,教师考虑的是如何完成教学目标,设计得主要是教师的活动,希望课堂教学能按照自己设计的思路进行下去,忽视了学生的感受.
二、生本教育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快乐学习.
生本教育认为人之初,性本学,也就是说儿童的天性是活动的、是创造的,儿童是天生的学习者.也就是说学生是乐于学习的,喜欢探究的.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把课堂或者说是教学的主动权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学生也会快乐地学习,没有压迫感,没有抵触情绪,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生本教育并没有加重教师负担,也能让教师轻松快乐的工作.
生本教育并没有给教师上许多紧锢咒,没有强调让教师如何拼命工作,没有束缚住教师的手脚,对教师而言,生本教育是一种解放,可以让教师发挥聪明才智,做好一个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
四、生本教育培养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也不错,是高分高能的学生.
生本教育也没有完全否定现行教学模式,没有照搬西方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而是强调生本教育改革是在东方文化背景下进行的,要保留东方文化传统中许多好的东西.生本教育没有全盘否定应试教育,没有忽视分数这一社会、家长最关心的话题,不是培养低分高能的学生,而是立志培养高分高能的学生,这也是生本教育为什么受到学校、家长、社会欢迎的原因.但是如何真正做到这一点,是生本教育要好好研究的.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看了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高等教育阅读理解1强考落榜随本家哥去沿海个港口城市打工.2那城市美,强眼睛就不够.本家哥说,强说, 2020-06-04 …
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 2020-06-09 …
小明上学要先经过体育场再到学校,小明家到体育场有780米,从体育场到学校960米.(1)小明从学校 2020-07-09 …
能不能给这篇文章加个标题,不要起名叫爱的教育读后感,越快越好.《爱的教育》读后感假期里,妈妈给我买 2020-07-09 …
小强从家经过书店到体育场用了七分钟.小强家到书店要走257米,从书店到体育场要走291米,小强从家 2020-07-19 …
综合性学习。(1)阅读下面的图表,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你阅读后得出的结论。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人数中 2020-11-14 …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我们期待这本书走出校园,吸引更多的学子走到这片凤凰 2020-11-14 …
某城市设置的“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用“带一本书来,换一本书走”的方式,让该市“满城书香”。这 2020-11-27 …
由于缺乏正规的教育,他想走得更远是很困难的英文由于缺乏正规的教育,他想走得更远(进行更深入的工作)是 2020-12-01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沪滇携手共兴教育本报讯(记者姚阿民通讯员丁良)沪滇两地携手,共同发展教育事业。为 2020-12-10 …
相关搜索: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