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文言文中“与.易.微”三字的用法
题目详情
文言文中“与.易.微”三字的用法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这三个字的简单用法要罗列下也是很多的,题主要问具体用法最好给出句子,否则列出来你看看:
与
(1) 与 yú
(2) 同“欤” [same as “欤”]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
(3) 另见 yǔ;yù
基本词义
◎ 与
与 yǔ
〈动〉
(1) (会意.小篆字形,“一、勺”合起来,表示赐予别人东西.“与”,从与,从舁( yú),共同抬起,与,给予.合起来表偕同、朋友.本义:赐予,施予,给予)
(2) 同本义 [give grant;offer]
与,赐也,通作“与”.——《正字通》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史记·项羽本纪》
(3) 又
则与斗卮酒.
取与者,义之表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与衣裳,吏护还之乡.——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4) 又如:赠与(赠给);交与(交给);与人方便;与受同科(行贿和受贿的人受到同等的处罚);与虎添翼(给老虎添上了翅膀.比喻给力量或才能很强的以助力,使其更强)
(5) 交往;交好 [get along with;be friendly with]
孰能相与无相与.——《庄子·大宗师》.释文:“犹亲也.”
生与来日.——《礼记·曲礼》.按,犹交也.
(6) 又如:相与(彼此往来;相互)
(7) 奖赏 [reward]
上以功劳与,则民战;上以《诗》《书》与,则民学问.——《商君书》
(8) 又如:与奖;与津贴
(9) 帮助;援助 [help]
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战国策·齐策》.注:“犹助也.”
匈奴壤界兽圈,孤弱无与,此困亡之时也.—— 汉· 桓宽《盐铁论》
(10) 又如:与助(赞助);与点(谓孔子赞赏曾点的想法.后用以指长者的赞助)
(11) 随从;随着 [follow]
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国语》
(12) 又如:与世推移(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与世沉浮(随波逐流);与时偕行(变通逐时)
(13) 合乎 [conform with].如:与人(合乎民意者得人心);与地(凡合乎地道者,则得地利);与天(凡合乎天道者,则得天助)
(14) 等候,等待 [wait]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阳货》
(15) 如:岁不我与
(16) 允许 [permit]
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论语》
(17) 又如:与告(准假)
(18) 交付,偿还 [pay]
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史记》
(19) 又如:与利息
(20) 亲近 [be friend with]
公先与百姓而藏其兵.——《管子》
词性变化
◎ 与
与 yǔ
〈名〉
(1) 党与;朋党 [clique]
与,党与也.从舁从与.与声.——《说文》
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彊.——《史记》
群臣连与成朋.——《汉书》
(2) 盟国,友邦 [allied country]
王夺之人,霸夺之与,疆夺之地.——《荀子》
(3) 又如:与国(盟国;友邦)
(4) 类;同类 [kind]
夫礼之立成者为饫,昭明光节而已,少曲与焉.——《国语》
◎ 与
与 yǔ
〈介〉
(1) 跟;和;及 [with;to]
与臣而将四矣.——《战国策·魏策》
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
与城为殉.——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又如:这所房子与你刚才看过的那一所完全一样
(3) 为,替 [for].如:与我想想
(4) 离开 [from].如:与世隔绝;与众不同
(5) 对于;于 [to]
君之始入京也,与言皇上无权…君不之信.——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 与
与 yǔ
和;同 [and].如:父亲与母亲;人群是何等兴奋与激动;成与不成,在此一举
◎ 与
与 yǔ
〈助〉
(1) 与多用于轻微的疑问.吗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学而》
然则师愈与?——《论语·先进》
岂非士之愿与?——《史记·蔡泽传》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战国策·魏策》
易 yì
〈动〉
(1) (象形.本义:蜥易)
(2) 换,交换 [exchange]
寒暑易节.——《列子·汤问》
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战国策·魏策》
以大易小.
弗敢易.
易寡人之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楚人围 宋,易子而食.——《左传·哀公八年》
移风易俗.——李斯《谏逐客书》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3) 又如:易筋经(讲武术的书,托名南朝梁代达摩和尚所作);易箦(换竹席.比喻行将死亡);易货(交换货物);易地(互换所处的地位;交换土地);易身(换位)
(4) 改变,更改 [change]
狱词无易.——清· 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易字(改换名字);易箦(更换竹席);易辙(改变行车道路);易心(改变心志;改变想法);易初(改变初衷);易革(改革,变革);易节(改变气节操守)
(6) 替代 [replace]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易·系辞下》
北都政变,以暴易暴者数矣!——章炳麟《致段祺瑞书》
(7) 又如:易代(更换朝代)
(8) 蔓延;传播 [spread]
绝其本根,勿能使能殖,畏其易也.——《东观汉记》
(9) 又如:易种(蔓延其种)
(10) 治,整治 [renovate;dredge]
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孟子》
(11) 轻视.含有“不以为意”的意思 [make light of;despise]
易慢之心入之矣.——《礼记·乐记》.注:“易,轻易也.”
是于圣人也,胥易技兿.——《庄子·应帝王》.释文引崔注:“易,相轻易也.”
易者使倾.——《易·系辞下》.注;“易,慢易也.”
吏民慢易之.——《汉书·王嘉传》
寄伪儿啼,恐栗,为儿状.贼易之,对饮酒,醉.——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韩非子·五蠹》
词性变化
◎ 易 yì
〈形〉
(1) 容易.与“难”相对 [easy]
贵货而易土.——《国语·晋语七》
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礼记·乐记》
物幽兴易惬,事胜趣弥浓.——唐· 岑参《秋夜宿仙游寺南》
事有难易.——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学有难易.
(2) 又如:易与(容易对付);易可(容易);易人(可以轻易对付的人);易易(极容易);易如反掌
(3) 简易,简省 [simple and easy]
栾范易行以诱之.——《左传》
(4) 平坦 [level]
羁坚辔,附易路.——《文选·枚乘·七发》
(5) 又如:易野(平坦的原野);易道(平路);易地(平地)
(6) 平易 [unassuming].如:易直(平易正直)
(7) 和蔼 [amiable].如:易恬(和悦恬淡);易中(和悦其心)
◎ 易 yì
〈名〉
(1) 古代指阴阳变代消长的现象 [change]
王者乘时,圣人乘易.——《管子》
(2) 古代卜筮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合称三易 [divination book]
(3) 《周易》的简称 [the Book of Changes]
《易》,书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画,有交易、变易之义,故谓之《易》.——朱熹《周易本义序》
本之易.——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4) 又如:《易》之八像(《易经》中用八种符号(八卦)代表八种自然界中的现象)
(5) 古代占卜官名 [divination officer]
昔者圣人建阴阳天土之情,立以为《易》,易抱龟南面,天子卷冕北面.——《礼记》
(6) 卜筮之象,古代以示吉凶祸福 [divination image]
卜易、谈星、看相…晚生都略知道一二.——《儒林外史》
(7) 弹奏弦乐器拽法之一,即中指向外,拨动琴弦 [one of ingering]
(8) 通“埸”.边界 [border]
观国之治乱臧否,至于疆易而端已见矣.——《荀子·富国》
六五,丧羊于易,无悔.——《易·大壮》
殖于疆易.——《汉书·食货志上》
吾易久远.——《汉书·礼乐志》
(9) 州名 [Yi prefecture].治所在今河北省易县
(10) 易水的简称 [Yi River].在现在河北省西部,发源于易县,在定兴县汇入南拒马河
秦兵旦暮渡 易水.——《战国策·燕策》
易,出 代州,经 保定之 易州、 安州至 高阳,下与 曹、 徐、 滋、 沙诸河合.—— 明· 徐向志《读书札记》
(11) 姓
微 wēi
〈动〉
(1) (会意.从彳( chì);--( wēi)声.本义:隐秘地行走)
(2) 同本义 [walk clandestinely]
微,隐行也.——《说文》
崔杼微逆光.——《左传·襄公十九年》
(3) 又如:微行(便装出行,不想让人知其尊贵的身分)
(4) 藏匿,隐蔽 [hide]
其徒微之.——《左传·哀公十六年》
微而臧.——《礼记·学记》
(5) 又如:微没(隐没);微奸(隐藏的邪恶);微阵(隐蔽的兵力);微情(隐藏而不显露的感情);微意(隐藏之意);微道(隐蔽或偏僻的小路)
(6) 伺察,侦察 [spy].如:微捕(伺察捕获)
(7) 衰微,衰落 [decline]
固以微矣.——宋· 苏轼《教战守》
(8) 又如:微缺(衰败残缺);微灭(衰败灭绝)
(9) 无,没有 [have not].如:微时(尚未出名的时候)
(10) 非,不是 [no,not]
虽微晋而已.——《礼记·檀弓下》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邶风·柏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左传·僖公三十年》
神农黄帝,犹有可非,微独 舜汤.——《吕氏春秋·离俗》
(11) 又如:微与(不应该这样);微独(不单是,不仅仅)
词性变化
◎ 微 wēi
〈形〉
(1) 微小;轻微 [minute;tiny]
微,小也.——《广雅·释诂二》
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荀子·非相》.注:“微,细也”.
名微而众寡.——《三国志·诸葛亮传》
微风鼓浪.——宋· 苏轼《石钟山记》
微波入焉.
岭峤微草.——宋· 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微恙(小病);微行(小径;便装出行);微雨(细雨);微蔑(指极微小的东西);微仪(谦辞.微不足道的礼物);微忱(一点儿诚意;些须诚心);微词(隐约的讥喻);微力(微小的力量);微功(细小的功劳)
(2) 卑贱 [humble]
虞舜侧微.——《书·序》
刍荛之微.——清· 刘开《问说》
又如:微时(尚未出名的时候);微介(卑贱而耿直);微名(微贱之名);微门(卑微的门第)
(3) 不明;昏暗 [dim].如:微光(微弱的光线);微明(微弱的光亮);微眇(眼瞎);微灯(暗淡的灯光)
(4) 日月亏缺的 [wane]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诗·邶风·柏舟》
(5) 精妙 [elegant;exquisite]
口多微辞.——《登徒子·好色赋》
诸侯有能微妙以节.——《荀子·议兵》
其辞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微 wēi
〈副>
(1) 秘密,偷偷 [clandestinely]
微视其睡.——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于此微缺.——清· 袁枚《祭妹文》
微闻有鼠.——《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微伺(暗中伺察);微攻(暗中侵害);微逆(暗中迎回);微知(暗中探悉);微随(暗中跟随);微察(暗中侦察 );微谋(密谋);微讽(暗中讽喻);微验(暗中侦察);微扣(暗中询问)
(2) 稍微,稍稍 [slightly]
但微颔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
土膏微润.——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微笑默叹.——《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婉贞微叹.——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微闻(隐约听到);微露(微微显露)
(3) 要没有,要不是 [but for;if it were not for]
微斯人,吾谁与归.——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 微 wēi
〈名〉
(1) 古单位名 [wei,measure unit]
(2) 古代极小的量度单位.一寸的百分之一,或一两的百万分之一
忽,十微.微,十纤.——《察微算经》
(3) 角度、弧度的单位,一秒的六十分之一
(4) 秘密之事 [secret]
夫田子将有大事,而我示之知微,我必危矣.——《韩非子》
(5) 古诸侯国名 [Wei state]
(6) 殷代畿内之封地
帝乙长子曰 微子启.——《史记》
(7) 殷周时西南夷之国
及庸、… 微、…人.——《书·牧誓》
与
(1) 与 yú
(2) 同“欤” [same as “欤”]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
(3) 另见 yǔ;yù
基本词义
◎ 与
与 yǔ
〈动〉
(1) (会意.小篆字形,“一、勺”合起来,表示赐予别人东西.“与”,从与,从舁( yú),共同抬起,与,给予.合起来表偕同、朋友.本义:赐予,施予,给予)
(2) 同本义 [give grant;offer]
与,赐也,通作“与”.——《正字通》
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 亚父.——《史记·项羽本纪》
(3) 又
则与斗卮酒.
取与者,义之表也.——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与衣裳,吏护还之乡.——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4) 又如:赠与(赠给);交与(交给);与人方便;与受同科(行贿和受贿的人受到同等的处罚);与虎添翼(给老虎添上了翅膀.比喻给力量或才能很强的以助力,使其更强)
(5) 交往;交好 [get along with;be friendly with]
孰能相与无相与.——《庄子·大宗师》.释文:“犹亲也.”
生与来日.——《礼记·曲礼》.按,犹交也.
(6) 又如:相与(彼此往来;相互)
(7) 奖赏 [reward]
上以功劳与,则民战;上以《诗》《书》与,则民学问.——《商君书》
(8) 又如:与奖;与津贴
(9) 帮助;援助 [help]
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战国策·齐策》.注:“犹助也.”
匈奴壤界兽圈,孤弱无与,此困亡之时也.—— 汉· 桓宽《盐铁论》
(10) 又如:与助(赞助);与点(谓孔子赞赏曾点的想法.后用以指长者的赞助)
(11) 随从;随着 [follow]
桓公知天下诸侯多与己也.——《国语》
(12) 又如:与世推移(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与世沉浮(随波逐流);与时偕行(变通逐时)
(13) 合乎 [conform with].如:与人(合乎民意者得人心);与地(凡合乎地道者,则得地利);与天(凡合乎天道者,则得天助)
(14) 等候,等待 [wait]
日月逝矣,岁不我与?——《论语·阳货》
(15) 如:岁不我与
(16) 允许 [permit]
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论语》
(17) 又如:与告(准假)
(18) 交付,偿还 [pay]
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史记》
(19) 又如:与利息
(20) 亲近 [be friend with]
公先与百姓而藏其兵.——《管子》
词性变化
◎ 与
与 yǔ
〈名〉
(1) 党与;朋党 [clique]
与,党与也.从舁从与.与声.——《说文》
敌多则力分,与众则兵彊.——《史记》
群臣连与成朋.——《汉书》
(2) 盟国,友邦 [allied country]
王夺之人,霸夺之与,疆夺之地.——《荀子》
(3) 又如:与国(盟国;友邦)
(4) 类;同类 [kind]
夫礼之立成者为饫,昭明光节而已,少曲与焉.——《国语》
◎ 与
与 yǔ
〈介〉
(1) 跟;和;及 [with;to]
与臣而将四矣.——《战国策·魏策》
孰与君少长.——《史记·项羽本纪》
与城为殉.——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又如:这所房子与你刚才看过的那一所完全一样
(3) 为,替 [for].如:与我想想
(4) 离开 [from].如:与世隔绝;与众不同
(5) 对于;于 [to]
君之始入京也,与言皇上无权…君不之信.——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 与
与 yǔ
和;同 [and].如:父亲与母亲;人群是何等兴奋与激动;成与不成,在此一举
◎ 与
与 yǔ
〈助〉
(1) 与多用于轻微的疑问.吗
求之与?抑与之与?——《论语·学而》
然则师愈与?——《论语·先进》
岂非士之愿与?——《史记·蔡泽传》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战国策·魏策》
易 yì
〈动〉
(1) (象形.本义:蜥易)
(2) 换,交换 [exchange]
寒暑易节.——《列子·汤问》
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战国策·魏策》
以大易小.
弗敢易.
易寡人之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楚人围 宋,易子而食.——《左传·哀公八年》
移风易俗.——李斯《谏逐客书》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3) 又如:易筋经(讲武术的书,托名南朝梁代达摩和尚所作);易箦(换竹席.比喻行将死亡);易货(交换货物);易地(互换所处的地位;交换土地);易身(换位)
(4) 改变,更改 [change]
狱词无易.——清· 方苞《狱中杂记》
(5) 又如:易字(改换名字);易箦(更换竹席);易辙(改变行车道路);易心(改变心志;改变想法);易初(改变初衷);易革(改革,变革);易节(改变气节操守)
(6) 替代 [replace]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易·系辞下》
北都政变,以暴易暴者数矣!——章炳麟《致段祺瑞书》
(7) 又如:易代(更换朝代)
(8) 蔓延;传播 [spread]
绝其本根,勿能使能殖,畏其易也.——《东观汉记》
(9) 又如:易种(蔓延其种)
(10) 治,整治 [renovate;dredge]
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孟子》
(11) 轻视.含有“不以为意”的意思 [make light of;despise]
易慢之心入之矣.——《礼记·乐记》.注:“易,轻易也.”
是于圣人也,胥易技兿.——《庄子·应帝王》.释文引崔注:“易,相轻易也.”
易者使倾.——《易·系辞下》.注;“易,慢易也.”
吏民慢易之.——《汉书·王嘉传》
寄伪儿啼,恐栗,为儿状.贼易之,对饮酒,醉.——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财多也.——《韩非子·五蠹》
词性变化
◎ 易 yì
〈形〉
(1) 容易.与“难”相对 [easy]
贵货而易土.——《国语·晋语七》
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礼记·乐记》
物幽兴易惬,事胜趣弥浓.——唐· 岑参《秋夜宿仙游寺南》
事有难易.——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学有难易.
(2) 又如:易与(容易对付);易可(容易);易人(可以轻易对付的人);易易(极容易);易如反掌
(3) 简易,简省 [simple and easy]
栾范易行以诱之.——《左传》
(4) 平坦 [level]
羁坚辔,附易路.——《文选·枚乘·七发》
(5) 又如:易野(平坦的原野);易道(平路);易地(平地)
(6) 平易 [unassuming].如:易直(平易正直)
(7) 和蔼 [amiable].如:易恬(和悦恬淡);易中(和悦其心)
◎ 易 yì
〈名〉
(1) 古代指阴阳变代消长的现象 [change]
王者乘时,圣人乘易.——《管子》
(2) 古代卜筮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合称三易 [divination book]
(3) 《周易》的简称 [the Book of Changes]
《易》,书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画,有交易、变易之义,故谓之《易》.——朱熹《周易本义序》
本之易.——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4) 又如:《易》之八像(《易经》中用八种符号(八卦)代表八种自然界中的现象)
(5) 古代占卜官名 [divination officer]
昔者圣人建阴阳天土之情,立以为《易》,易抱龟南面,天子卷冕北面.——《礼记》
(6) 卜筮之象,古代以示吉凶祸福 [divination image]
卜易、谈星、看相…晚生都略知道一二.——《儒林外史》
(7) 弹奏弦乐器拽法之一,即中指向外,拨动琴弦 [one of ingering]
(8) 通“埸”.边界 [border]
观国之治乱臧否,至于疆易而端已见矣.——《荀子·富国》
六五,丧羊于易,无悔.——《易·大壮》
殖于疆易.——《汉书·食货志上》
吾易久远.——《汉书·礼乐志》
(9) 州名 [Yi prefecture].治所在今河北省易县
(10) 易水的简称 [Yi River].在现在河北省西部,发源于易县,在定兴县汇入南拒马河
秦兵旦暮渡 易水.——《战国策·燕策》
易,出 代州,经 保定之 易州、 安州至 高阳,下与 曹、 徐、 滋、 沙诸河合.—— 明· 徐向志《读书札记》
(11) 姓
微 wēi
〈动〉
(1) (会意.从彳( chì);--( wēi)声.本义:隐秘地行走)
(2) 同本义 [walk clandestinely]
微,隐行也.——《说文》
崔杼微逆光.——《左传·襄公十九年》
(3) 又如:微行(便装出行,不想让人知其尊贵的身分)
(4) 藏匿,隐蔽 [hide]
其徒微之.——《左传·哀公十六年》
微而臧.——《礼记·学记》
(5) 又如:微没(隐没);微奸(隐藏的邪恶);微阵(隐蔽的兵力);微情(隐藏而不显露的感情);微意(隐藏之意);微道(隐蔽或偏僻的小路)
(6) 伺察,侦察 [spy].如:微捕(伺察捕获)
(7) 衰微,衰落 [decline]
固以微矣.——宋· 苏轼《教战守》
(8) 又如:微缺(衰败残缺);微灭(衰败灭绝)
(9) 无,没有 [have not].如:微时(尚未出名的时候)
(10) 非,不是 [no,not]
虽微晋而已.——《礼记·檀弓下》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邶风·柏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左传·僖公三十年》
神农黄帝,犹有可非,微独 舜汤.——《吕氏春秋·离俗》
(11) 又如:微与(不应该这样);微独(不单是,不仅仅)
词性变化
◎ 微 wēi
〈形〉
(1) 微小;轻微 [minute;tiny]
微,小也.——《广雅·释诂二》
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荀子·非相》.注:“微,细也”.
名微而众寡.——《三国志·诸葛亮传》
微风鼓浪.——宋· 苏轼《石钟山记》
微波入焉.
岭峤微草.——宋· 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微恙(小病);微行(小径;便装出行);微雨(细雨);微蔑(指极微小的东西);微仪(谦辞.微不足道的礼物);微忱(一点儿诚意;些须诚心);微词(隐约的讥喻);微力(微小的力量);微功(细小的功劳)
(2) 卑贱 [humble]
虞舜侧微.——《书·序》
刍荛之微.——清· 刘开《问说》
又如:微时(尚未出名的时候);微介(卑贱而耿直);微名(微贱之名);微门(卑微的门第)
(3) 不明;昏暗 [dim].如:微光(微弱的光线);微明(微弱的光亮);微眇(眼瞎);微灯(暗淡的灯光)
(4) 日月亏缺的 [wane]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诗·邶风·柏舟》
(5) 精妙 [elegant;exquisite]
口多微辞.——《登徒子·好色赋》
诸侯有能微妙以节.——《荀子·议兵》
其辞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微 wēi
〈副>
(1) 秘密,偷偷 [clandestinely]
微视其睡.——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于此微缺.——清· 袁枚《祭妹文》
微闻有鼠.——《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又如:微伺(暗中伺察);微攻(暗中侵害);微逆(暗中迎回);微知(暗中探悉);微随(暗中跟随);微察(暗中侦察 );微谋(密谋);微讽(暗中讽喻);微验(暗中侦察);微扣(暗中询问)
(2) 稍微,稍稍 [slightly]
但微颔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
土膏微润.——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微笑默叹.——《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婉贞微叹.——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微闻(隐约听到);微露(微微显露)
(3) 要没有,要不是 [but for;if it were not for]
微斯人,吾谁与归.——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 微 wēi
〈名〉
(1) 古单位名 [wei,measure unit]
(2) 古代极小的量度单位.一寸的百分之一,或一两的百万分之一
忽,十微.微,十纤.——《察微算经》
(3) 角度、弧度的单位,一秒的六十分之一
(4) 秘密之事 [secret]
夫田子将有大事,而我示之知微,我必危矣.——《韩非子》
(5) 古诸侯国名 [Wei state]
(6) 殷代畿内之封地
帝乙长子曰 微子启.——《史记》
(7) 殷周时西南夷之国
及庸、… 微、…人.——《书·牧誓》
看了 文言文中“与.易.微”三字的...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语文文言文三峡的一个问题写三峡四时风光为什么要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写? 2020-05-14 …
文言文三峽高要求翻譯像这样逐字逐句的翻译: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自:在阙:通假字同缺断 2020-06-10 …
文言文三峡和与朱元思书在写景上有何异同之处 2020-06-23 …
文言文大问答(只有俩个文言文三个题哦)20财富,马上需要,马上答!1、《取其所长弃其所短>(1)、 2020-06-23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 2020-07-05 …
文言文三峡的艺术美品味文章,从炼字,修辞,意境,动静,音乐,图画,节奏.....等角度说一说《三峡》 2020-11-07 …
求高手把下列翻译成文言文“三年前,我们不认识谁,不了解谁,三年后,你成为我的师傅,这辈子唯一的师傅, 2020-11-25 …
文言文.三山街润泽于仲谦之手者数十人焉.断句(一处)文言文.三山街润泽于仲谦之手者数十人焉.断句(一 2020-11-26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三峡郦道元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 2020-12-01 …
求文言文高手把一段现代文翻译成文言文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龙在一起,作成 2020-1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