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历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大统一局面打破了,社会处于分裂状态.经济.民族主要特点是什么?
题目详情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大统一局面打破了,社会处于分裂状态.
经济.民族主要特点是什么?
经济.民族主要特点是什么?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时期,它在政治经济制度方面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具有重要地位.同时又由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决定而创立许多制度,具有鲜明时代特征.
(1)士族制度贯穿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最具时代特征的政治制度,决定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官僚门阀特色.士族制度形成于汉魏之际,西晋时得到巩固,东晋时达到鼎盛,南朝时逐渐衰落.
(2)两汉末年以来,战乱使流民和劳动力不足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利用国有荒地,解决流民和劳动力不足是这一时期经济制度的共同特点.曹操大规模推行屯田制,为魏蜀吴三国沿用,促进农业发展;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后被隋唐沿用,有利用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
特点;一是江南迅速开发,中原相对停滞;二是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三是商品经济水平较低;四是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其中,江南经济赶上北方是最重要的特点.
(1)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我国经济重心甫移打下基础.一方面是江南经济的开发;另一方面是北方农业虽屡遭破坏,但总体还是在恢复和发展.江南经济开发从江东扩展到长江流域,进而波及岭南和闽江流域.其原因,一是北方大量人口南迁;二是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三是一些统治者推行重农政策;四是北方粟麦等旱田作物南移.北方农业恢复与发展的原因和表现,一是研制新农具,推广新技术;二是兴修水利;三是开发边疆地区.
(2)魏晋南北朝手工业,门类与秦汉基本一致,但品种更丰富,产量增加,技术有所进步,突出手工业部门有纺织业,矿冶业,制瓷业和造纸业.
(3)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畸形发展,钱币衰落,布帛,谷物等实物货币盛行.但北魏以后,北方商品经济有所恢复,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比较活跃.这一时期对外贸易不逊于前代.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
反映这一历史特征的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在不少领域出现了一些居世界领先地位的成就.
(1)佛教在统治者提倡下泛滥,影响社会生活各方面:绘画往往带有宗教色彩,石窟佛寺遍布南北,同时,给社会带采严重危害.范缜《神灭论》从理论上给佛教沉重打击,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重大发展.
(2)反映南北经济发展的科技成就有祖冲之的圆周率,《缀术》;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3)这一时期的教育,史学,文学,艺术等都带有士族制度的特征,特别是史学的重门第,重名教,重文献资料的整理注释的特点,文学上以陶渊明的田园诗和北方民歌为代表.
民族融合是魏晋南北朝历史的突出特点之一.民族融合是指民族间的自然融合,民族差异和民族隔阂的消除,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是历史的进步.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形式途径为:①民族迁徙:魏晋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大批内迁,他们在北方各地和汉族人民杂居相处.②联合斗争:西晋末年统治者对各族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十六国时期的连年战乱,北方经济破坏,人民生活困苦,迫使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斗争,从而使民族之间联系更加密切.③友好往来:魏晋以来,我国北方出现过几次统一局面,在和平的环境中,各民族人民频繁交往,使民族大融合进程进一步加快;在战乱期间,这种交往也始终未断.④各族间的征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打破了各族原有的部落组织,有利于民族融合.⑤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而特殊的时期,它在政治经济制度方面上承秦汉,下启隋唐,具有重要地位.同时又由特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决定而创立许多制度,具有鲜明时代特征.
(1)士族制度贯穿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最具时代特征的政治制度,决定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官僚门阀特色.士族制度形成于汉魏之际,西晋时得到巩固,东晋时达到鼎盛,南朝时逐渐衰落.
(2)两汉末年以来,战乱使流民和劳动力不足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利用国有荒地,解决流民和劳动力不足是这一时期经济制度的共同特点.曹操大规模推行屯田制,为魏蜀吴三国沿用,促进农业发展;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后被隋唐沿用,有利用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
特点;一是江南迅速开发,中原相对停滞;二是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三是商品经济水平较低;四是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其中,江南经济赶上北方是最重要的特点.
(1)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我国经济重心甫移打下基础.一方面是江南经济的开发;另一方面是北方农业虽屡遭破坏,但总体还是在恢复和发展.江南经济开发从江东扩展到长江流域,进而波及岭南和闽江流域.其原因,一是北方大量人口南迁;二是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融合;三是一些统治者推行重农政策;四是北方粟麦等旱田作物南移.北方农业恢复与发展的原因和表现,一是研制新农具,推广新技术;二是兴修水利;三是开发边疆地区.
(2)魏晋南北朝手工业,门类与秦汉基本一致,但品种更丰富,产量增加,技术有所进步,突出手工业部门有纺织业,矿冶业,制瓷业和造纸业.
(3)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畸形发展,钱币衰落,布帛,谷物等实物货币盛行.但北魏以后,北方商品经济有所恢复,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比较活跃.这一时期对外贸易不逊于前代.
三国两晋南北朝文化
反映这一历史特征的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在不少领域出现了一些居世界领先地位的成就.
(1)佛教在统治者提倡下泛滥,影响社会生活各方面:绘画往往带有宗教色彩,石窟佛寺遍布南北,同时,给社会带采严重危害.范缜《神灭论》从理论上给佛教沉重打击,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重大发展.
(2)反映南北经济发展的科技成就有祖冲之的圆周率,《缀术》;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3)这一时期的教育,史学,文学,艺术等都带有士族制度的特征,特别是史学的重门第,重名教,重文献资料的整理注释的特点,文学上以陶渊明的田园诗和北方民歌为代表.
民族融合是魏晋南北朝历史的突出特点之一.民族融合是指民族间的自然融合,民族差异和民族隔阂的消除,是民族间经济、文化以及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是历史的进步.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形式途径为:①民族迁徙:魏晋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族大批内迁,他们在北方各地和汉族人民杂居相处.②联合斗争:西晋末年统治者对各族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十六国时期的连年战乱,北方经济破坏,人民生活困苦,迫使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共同斗争,从而使民族之间联系更加密切.③友好往来:魏晋以来,我国北方出现过几次统一局面,在和平的环境中,各民族人民频繁交往,使民族大融合进程进一步加快;在战乱期间,这种交往也始终未断.④各族间的征战,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打破了各族原有的部落组织,有利于民族融合.⑤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实行汉化政策,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
看了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大统...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 2009 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的同时,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一季度经 2020-05-21 …
在国家统计局公布2009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的同时,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表示,一季度经济总体 2020-05-30 …
文档归档时间为开通设备局点或单元必须完成本局点或单元的电子文档制作,以工程为单位,此期工程最后1个局 2020-05-31 …
三国至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根据课本知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反映的时代 2020-06-09 …
历史时局图常常以地图为基础,通过漫画形式反映对当时国际或地区政治局势的看法。下列对时局图的主题解读 2020-07-16 …
英语翻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由教育部与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 2020-07-18 …
“天京变乱”曾使太平天国陷入危局,但后来又略有起色。造成太平天国局面暂时有所恢复的主要原因是()A. 2020-11-10 …
洋务派创办的当时国内最大的军火工厂是[]A.湖北织布官局B.江南制造总局C.轮船招商局D.安庆内军械 2020-11-12 …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B.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 2020-11-14 …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我国2010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45万亿元,实际增长14.8%。 2020-12-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