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照通常的理解,前者属于“戏剧”,后者属于“诗”,我们的元曲研究也基本上按此一分为二而进行的。但对
题目详情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照通常的理解,前者属于“戏剧”,后者属于“诗”,我们的元曲研究也基本上按此一分为二而进行的。但对关汉卿而言,他是否也有“戏剧”与“诗”的分别呢?如果有,它们的分别在何处?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套数则合一宫调中诸曲为一套,与杂剧一折略同。但杂剧以代言为事,而套数则以自叙为事,此其所以异也。”
实际上,杂剧与散曲(王国维所谓的“套数”)有时并不易分别。赵景深先生《元人杂剧钩沉》中收入的套曲,当归为杂剧,还是归为散曲,是还可以继续探讨的。同样的,《全元散曲》中的很多套曲加上角色、宾白便与杂剧无异。杂剧研究、散曲研究的两分显然不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元曲。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断然将《元曲选》收入的明初贾仲明等所作六种杂剧排除于元曲之外,后来的研究者一般也依从王氏的区分,至于明代前期朱权、朱有燉继续进行的北杂剧创作,自然应归为“明杂剧”的研究范围。作为历史性研究,这样的区分无可厚非,但分割包片的研究有时却不利于较深入的研究。我们现在面对的元杂剧的基本材料主要是《元刊杂剧三十种》以及明万历年间的明抄、明刻本元人杂剧。元刊杂剧为民间坊刻本,错讹、残缺甚多,并不能代表元杂剧创作的“本来面目”。而朱有燉的杂剧现存明永乐、宣德年间的藩府原刻本,由于朱有燉作杂剧有意追求“金元风范”,所以他的现存剧作可能反映出一些杂剧创作的“本来面目”。又如《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最初发现时,曾引起很大的轰动。但半个世纪以来,除孙楷第、王季烈等先生曾作出一些考辨工作外,对于《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特别是其中的抄本杂剧,还缺少进一步的研究,而抄本杂剧可能反映了元杂剧表演形态等方面的问题。朱有燉的杂剧和脉望馆抄本杂剧长期不被重视,当然也有历史原因。前者出自贵族之手,后者染有帝王家的色彩。
80年代以来,戏曲文物研究成为戏曲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华戏曲》杂志的同仁们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工作。山西新绛元墓戏雕的发现以及山西上党《迎神赛社礼节传簿》的发现,都是80年代元曲研究的大事。但是,戏曲文物研究所取得的重大成绩并没有在同期或稍后的杂剧研究中反映出来。有的研究者习惯于沿着既有的逻辑思路奔驰,昧于纸上而不及地上。如元杂剧的表演体制、元杂剧的流布等问题,如果忽略戏曲文物的研究而径直作出结论,都是很危险的。
自近代以来,“白话文学”、“俗文学”倍受青睐,元曲研究适逢其时。建国以来,重视有“人民性”的文学,元曲因为有“丰富的人民性”也得到高度评价。在雅与俗的取舍之间,元曲似乎总近于“俗”,所以与文人士大夫的雅词属两家。从学科建设看,也有理由分别归为曲学与词学。但元曲果真属于“俗文学”么?元曲乃宋金词之变,这是明清人比较一致的看法,今人多以为是无根之谈。在近人吴梅、王易等研究者那里,词、曲的研究也仍未分家。赵山林先生对金词、元曲关系演变的考察,或可开阔我们的视野。
元曲研究不能局限于元曲,仅仅凭借《元曲选》、《元曲选外编》和《全元散曲》,外加上《录鬼簿》等,在过去不够,在今日更显局促。多一点纵横上下,很有必要。
(摘编自邹德艳《二十世纪元曲研究刍议》)
(1)下列有关“元曲”的内容,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一般来说,元曲是由元杂剧和元散曲两部分组成的。但实际上,杂剧与散曲有时并不易分别。
B.按照通常理解,元杂剧属于“戏剧”,而元散曲则属于“诗”,而有些套曲归为杂剧还是归为散曲,还有待探讨。
C.《全元散曲》中的很多套曲加上角色等便成了杂剧,这说明杂剧和散曲二者的区别不大,不能简单地分为戏剧或诗。
D.杂剧和散曲的两分法是不科学的,这给我们深刻地理解元曲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因而对元曲进行分类研究是不可取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元刊杂剧为民间坊刻本,不能说明元杂剧创作的真实情况,而朱有燉杂剧由于追求“金元风范”,故可能较为真实地反映杂剧创作的“真实面目”。
B.近代有的研究者在戏曲文物研究上取得了重大成绩,但这些成绩并未在同期或者稍后的杂剧研究中反映出来,元曲研究已经步入一个认识的误区。
C.新中国成立以来,因为“白话文学”“俗文学”具有较强的“人民性”而备受青睐,元曲因有“丰富的人民性”而适逢其时,得到了高度的评价。
D.明清时人们认为元曲是宋金之词的延续发展,而现代人多不同意这一观点,但从历史的角度多一些纵横上下,对于当今的元曲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王国维认为同一宫调中的各曲合为一个套数,大体相当于杂剧中的一折。但二者的区别在于杂剧为代言,套数为自叙。
B.《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被发现时,虽引起很大轰动,但并没有对它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原因在于它出自贵族之手,染有帝王家的色彩。
C.戏曲文物研究确实取得了重大成绩,但有的研究者习惯于因循已有的思路,忽略戏曲文物研究直接就做出结论。
D.元曲有“丰富的人民性”,因此受到高度评价:但至于究竟属于“雅文学”还是“俗文学”,一直以来也没有定论。
“元曲”包括元杂剧和散曲,照通常的理解,前者属于“戏剧”,后者属于“诗”,我们的元曲研究也基本上按此一分为二而进行的。但对关汉卿而言,他是否也有“戏剧”与“诗”的分别呢?如果有,它们的分别在何处?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套数则合一宫调中诸曲为一套,与杂剧一折略同。但杂剧以代言为事,而套数则以自叙为事,此其所以异也。”
实际上,杂剧与散曲(王国维所谓的“套数”)有时并不易分别。赵景深先生《元人杂剧钩沉》中收入的套曲,当归为杂剧,还是归为散曲,是还可以继续探讨的。同样的,《全元散曲》中的很多套曲加上角色、宾白便与杂剧无异。杂剧研究、散曲研究的两分显然不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元曲。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断然将《元曲选》收入的明初贾仲明等所作六种杂剧排除于元曲之外,后来的研究者一般也依从王氏的区分,至于明代前期朱权、朱有燉继续进行的北杂剧创作,自然应归为“明杂剧”的研究范围。作为历史性研究,这样的区分无可厚非,但分割包片的研究有时却不利于较深入的研究。我们现在面对的元杂剧的基本材料主要是《元刊杂剧三十种》以及明万历年间的明抄、明刻本元人杂剧。元刊杂剧为民间坊刻本,错讹、残缺甚多,并不能代表元杂剧创作的“本来面目”。而朱有燉的杂剧现存明永乐、宣德年间的藩府原刻本,由于朱有燉作杂剧有意追求“金元风范”,所以他的现存剧作可能反映出一些杂剧创作的“本来面目”。又如《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最初发现时,曾引起很大的轰动。但半个世纪以来,除孙楷第、王季烈等先生曾作出一些考辨工作外,对于《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特别是其中的抄本杂剧,还缺少进一步的研究,而抄本杂剧可能反映了元杂剧表演形态等方面的问题。朱有燉的杂剧和脉望馆抄本杂剧长期不被重视,当然也有历史原因。前者出自贵族之手,后者染有帝王家的色彩。
80年代以来,戏曲文物研究成为戏曲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华戏曲》杂志的同仁们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工作。山西新绛元墓戏雕的发现以及山西上党《迎神赛社礼节传簿》的发现,都是80年代元曲研究的大事。但是,戏曲文物研究所取得的重大成绩并没有在同期或稍后的杂剧研究中反映出来。有的研究者习惯于沿着既有的逻辑思路奔驰,昧于纸上而不及地上。如元杂剧的表演体制、元杂剧的流布等问题,如果忽略戏曲文物的研究而径直作出结论,都是很危险的。
自近代以来,“白话文学”、“俗文学”倍受青睐,元曲研究适逢其时。建国以来,重视有“人民性”的文学,元曲因为有“丰富的人民性”也得到高度评价。在雅与俗的取舍之间,元曲似乎总近于“俗”,所以与文人士大夫的雅词属两家。从学科建设看,也有理由分别归为曲学与词学。但元曲果真属于“俗文学”么?元曲乃宋金词之变,这是明清人比较一致的看法,今人多以为是无根之谈。在近人吴梅、王易等研究者那里,词、曲的研究也仍未分家。赵山林先生对金词、元曲关系演变的考察,或可开阔我们的视野。
元曲研究不能局限于元曲,仅仅凭借《元曲选》、《元曲选外编》和《全元散曲》,外加上《录鬼簿》等,在过去不够,在今日更显局促。多一点纵横上下,很有必要。
(摘编自邹德艳《二十世纪元曲研究刍议》)
(1)下列有关“元曲”的内容,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一般来说,元曲是由元杂剧和元散曲两部分组成的。但实际上,杂剧与散曲有时并不易分别。
B.按照通常理解,元杂剧属于“戏剧”,而元散曲则属于“诗”,而有些套曲归为杂剧还是归为散曲,还有待探讨。
C.《全元散曲》中的很多套曲加上角色等便成了杂剧,这说明杂剧和散曲二者的区别不大,不能简单地分为戏剧或诗。
D.杂剧和散曲的两分法是不科学的,这给我们深刻地理解元曲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因而对元曲进行分类研究是不可取的。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___
A.元刊杂剧为民间坊刻本,不能说明元杂剧创作的真实情况,而朱有燉杂剧由于追求“金元风范”,故可能较为真实地反映杂剧创作的“真实面目”。
B.近代有的研究者在戏曲文物研究上取得了重大成绩,但这些成绩并未在同期或者稍后的杂剧研究中反映出来,元曲研究已经步入一个认识的误区。
C.新中国成立以来,因为“白话文学”“俗文学”具有较强的“人民性”而备受青睐,元曲因有“丰富的人民性”而适逢其时,得到了高度的评价。
D.明清时人们认为元曲是宋金之词的延续发展,而现代人多不同意这一观点,但从历史的角度多一些纵横上下,对于当今的元曲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___
A.王国维认为同一宫调中的各曲合为一个套数,大体相当于杂剧中的一折。但二者的区别在于杂剧为代言,套数为自叙。
B.《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被发现时,虽引起很大轰动,但并没有对它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原因在于它出自贵族之手,染有帝王家的色彩。
C.戏曲文物研究确实取得了重大成绩,但有的研究者习惯于因循已有的思路,忽略戏曲文物研究直接就做出结论。
D.元曲有“丰富的人民性”,因此受到高度评价:但至于究竟属于“雅文学”还是“俗文学”,一直以来也没有定论。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D、“杂剧和散曲的两分法是不科学的”错误,原文第一段表述为“杂剧研究、散曲研究的两分显然不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元曲”,并没有说其分法不科学.故选D.
(2)C、“新中国成立以来,因为‘白话文学’‘俗文学’具有较强的‘人民性’而备受青睐”不符合文意,文章最后一段表述为“自近代以来,‘白话文学’‘俗文学’倍受青睐,元曲研究(主要是元杂剧)适逢其时.新中国成立以来,重视有‘人民性’的文学,元曲因为有‘丰富的人民性’也得到高度评价”.故选C.
(3)B、“原因在于它出自贵族之手,染有帝王家的色彩”以偏概全,这并不全是“《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没有进一步研究的原因,原文第二段表述为“朱有燉的杂剧和脉望馆抄本杂剧长期不被重视,当然也有历史原因.前者出自贵族之手,后者染有帝王家的色彩”.故选B.
答案:
(1)D
(2)C
(3)B
(2)C、“新中国成立以来,因为‘白话文学’‘俗文学’具有较强的‘人民性’而备受青睐”不符合文意,文章最后一段表述为“自近代以来,‘白话文学’‘俗文学’倍受青睐,元曲研究(主要是元杂剧)适逢其时.新中国成立以来,重视有‘人民性’的文学,元曲因为有‘丰富的人民性’也得到高度评价”.故选C.
(3)B、“原因在于它出自贵族之手,染有帝王家的色彩”以偏概全,这并不全是“《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没有进一步研究的原因,原文第二段表述为“朱有燉的杂剧和脉望馆抄本杂剧长期不被重视,当然也有历史原因.前者出自贵族之手,后者染有帝王家的色彩”.故选B.
答案:
(1)D
(2)C
(3)B
看了 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二单元练习纸第六课《北京的春节》(一)作者参考老舍:原名()字().()人.被 2020-05-20 …
《北京的春节》一文作者是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写的,每部分都以表示时《北京 2020-05-22 …
为鼓励居民节约用水,自来水公司规定,每户每月用水15吨以上以内(含15吨)按每吨2.3元收费;超过 2020-06-07 …
《冬阳童年骆驼队》这篇课文选自《》,这是一部()小说,作者是?课文按什么顺序写《冬阳童年骆驼队》这 2020-06-08 …
在总378元中,按什么分配方式或者按什么百分比来分配,甲才分得137元,乙才分得126元,丙才分得 2020-06-14 …
1.为鼓励居民节约用水,自来水公司规定:每户每月用水15吨以内(含15吨)按每吨1.2元收费,超过 2020-07-11 …
数学应用题,要看清楚为鼓励居民节约用水,自来水公司规定,每户每月用水15吨以上以内(含15吨)按每吨 2020-11-14 …
1825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用15万美元在美国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按照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设想,建 2020-11-21 …
1825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用15万美元在美国购买了3万英亩土地,按照自己对理想社会的设想,建 2020-12-04 …
1.某班长去商店为本班体育比赛优胜者买奖品,书包每个定价30元,文具盒每个定价5元.商店实行两种优惠 2020-1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