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化学-->
化学兴趣小组的小明、小刚、小军等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探究一:蜡烛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小明同学点燃一支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火焰的分层情况
题目详情
化学兴趣小组的小明、小刚、小军等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蜡烛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
小明同学点燃一支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火焰的分层情况后,取出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如图1),1~2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碳化情况.
【观察与思考】
(1)发现火柴梗的______(填“a”、“b”或“c”)处最先碳化.
【反思与结论】
(2)实验结论:______的温度最高.这层火焰温度最高的原因是______.
探究二:探究石蜡的成分.
小刚同学点燃的一支蜡烛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烧杯(如图2),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与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由此说明石蜡中一定含有______和碳元素.
【反思与评价】请你对小刚同学设计或结论予以评价.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
探究三:探究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与蜡烛的长度是否有关.
小军同学点燃一支蜡烛,然后用烧杯罩住如图3,过一会儿蜡烛会熄灭.这是为什么呢?小军同学又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与蜡烛的长度有关系吗?
【建立假设】假设蜡烛燃烧的时间与蜡烛的长度成正比.
【收集证据】点燃两支长度不同的蜡烛,将两只同样大小的大烧杯分别倒扣在燃烧的蜡烛上,用秒表计时,重复实验四次,分别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获得结论】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同样大小的倒扣的烧杯中,较长的蜡烛燃烧时间较短,得出结论:______.
【交流评价】为什么蜡烛燃烧的时间与蜡烛的长度不成正比呢?______.

探究一:蜡烛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
小明同学点燃一支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火焰的分层情况后,取出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如图1),1~2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碳化情况.
【观察与思考】
(1)发现火柴梗的______(填“a”、“b”或“c”)处最先碳化.
【反思与结论】
(2)实验结论:______的温度最高.这层火焰温度最高的原因是______.
探究二:探究石蜡的成分.
小刚同学点燃的一支蜡烛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烧杯(如图2),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与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由此说明石蜡中一定含有______和碳元素.
【反思与评价】请你对小刚同学设计或结论予以评价.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
探究三:探究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与蜡烛的长度是否有关.
小军同学点燃一支蜡烛,然后用烧杯罩住如图3,过一会儿蜡烛会熄灭.这是为什么呢?小军同学又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与蜡烛的长度有关系吗?
【建立假设】假设蜡烛燃烧的时间与蜡烛的长度成正比.
【收集证据】点燃两支长度不同的蜡烛,将两只同样大小的大烧杯分别倒扣在燃烧的蜡烛上,用秒表计时,重复实验四次,分别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 蜡烛燃烧的时间 | ||
| 实验次数 | 长蜡烛 | 短蜡烛 |
| 第一次 | 23.1 8s | 26.06s |
| 第二次 | 23.19s | 24.94s |
| 第三次 | 20.02s | 21.45s |
| 第四次 | 15.16s | 19.10s |
【交流评价】为什么蜡烛燃烧的时间与蜡烛的长度不成正比呢?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由于火焰的最外部与空气接触最充分,燃烧最好,所以温度最高,故火柴梗的两边最先碳化.
(2)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石蜡燃烧可生成水,水中含有氢、氧元素;由题意可知,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为澄清石灰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说明烧杯中有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含有碳和氧元素,排除空气中含有的氧元素,故可判定石蜡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实验过程中没有考虑蜡烛芯对实验的影响;是否含氧元素无法判断等合理答案;
(3)将两只同样大小的大烧杯分别倒扣在燃烧的蜡烛上,从数据分析结论是蜡烛燃烧时间与蜡烛长度不成正比,猜想的结论应该是短蜡烛先熄灭,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会先沉到烧杯底部,所以较短的蜡烛先熄灭,但实验证明,较长的蜡烛先熄灭,原因可能是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温度较高,密度较小,不易沉降到烧杯底部,反而聚集到烧杯的上部致使长蜡烛先熄灭.
故答案为:(1)a;外焰;外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更充分;(2)CO2和H2O;氢元素;没有考虑蜡烛芯对实验的影响;是否含氧元素无法判断;(3)蜡烛燃烧时间与蜡烛长度不成正比;可能是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温度较高,密度较小,不易沉降到烧杯底部,反而聚集到烧杯的上部致使长蜡烛先熄灭.
(2)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石蜡燃烧可生成水,水中含有氢、氧元素;由题意可知,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为澄清石灰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说明烧杯中有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含有碳和氧元素,排除空气中含有的氧元素,故可判定石蜡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实验过程中没有考虑蜡烛芯对实验的影响;是否含氧元素无法判断等合理答案;
(3)将两只同样大小的大烧杯分别倒扣在燃烧的蜡烛上,从数据分析结论是蜡烛燃烧时间与蜡烛长度不成正比,猜想的结论应该是短蜡烛先熄灭,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会先沉到烧杯底部,所以较短的蜡烛先熄灭,但实验证明,较长的蜡烛先熄灭,原因可能是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温度较高,密度较小,不易沉降到烧杯底部,反而聚集到烧杯的上部致使长蜡烛先熄灭.
故答案为:(1)a;外焰;外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更充分;(2)CO2和H2O;氢元素;没有考虑蜡烛芯对实验的影响;是否含氧元素无法判断;(3)蜡烛燃烧时间与蜡烛长度不成正比;可能是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温度较高,密度较小,不易沉降到烧杯底部,反而聚集到烧杯的上部致使长蜡烛先熄灭.
看了 化学兴趣小组的小明、小刚、小...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数学天才~急为了美观,小明买了彩色绳子,制作者张贺卡用了41.12cm,他用了多少平方厘米的彩色纸 2020-05-19 …
数学小明和爸爸驾车去科技馆参观小明和爸爸驾车去科技馆参观,全程s千米,预计a小时可到达,为了提前1 2020-06-06 …
化学兴趣小组的小明、小刚、小军等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探究一:蜡烛火 2020-06-09 …
14.如图,小明家有一块长150cm,宽100cm的矩形地毯,为了使地毯美观,小明请来工匠在地毯的 2020-06-26 …
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实验中选择两根完全一样的蜡烛A和B,是为了比 2020-07-16 …
小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放大的像.接着小 2020-07-29 …
随着石家庄市三年大变样的推进,总里程为40KM的二环路改造项目已经全线完工,市内交通状况大为改观.小 2020-11-12 …
(2007•南昌)毕业联欢会上,小明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将一根铜丝绕成线圈,罩在蜡烛火焰上(如右图所示 2021-01-12 …
今天是小明爸爸的生日.(1)妈妈为爸爸斟了满满一杯白酒,小明远远就闻到了酒的特殊香味,请用微粒的观点 2021-01-12 …
在小明爸爸的生日宴会上.(1)妈妈为爸爸斟了满满一杯白酒,小明远远就闻到了酒的特殊香味,请用微粒的观 2021-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