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化学-->
化学兴趣小组的小明、小刚、小军等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探究一:蜡烛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小明同学点燃一支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火焰的分层情况
题目详情
化学兴趣小组的小明、小刚、小军等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探究一:蜡烛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
小明同学点燃一支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火焰的分层情况后,取出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如图1),1~2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碳化情况.
【观察与思考】
(1)发现火柴梗的______(填“a”、“b”或“c”)处最先碳化.
【反思与结论】
(2)实验结论:______的温度最高.这层火焰温度最高的原因是______.
探究二:探究石蜡的成分.
小刚同学点燃的一支蜡烛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烧杯(如图2),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与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由此说明石蜡中一定含有______和碳元素.
【反思与评价】请你对小刚同学设计或结论予以评价.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
探究三:探究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与蜡烛的长度是否有关.
小军同学点燃一支蜡烛,然后用烧杯罩住如图3,过一会儿蜡烛会熄灭.这是为什么呢?小军同学又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与蜡烛的长度有关系吗?
【建立假设】假设蜡烛燃烧的时间与蜡烛的长度成正比.
【收集证据】点燃两支长度不同的蜡烛,将两只同样大小的大烧杯分别倒扣在燃烧的蜡烛上,用秒表计时,重复实验四次,分别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获得结论】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在同样大小的倒扣的烧杯中,较长的蜡烛燃烧时间较短,得出结论:______.
【交流评价】为什么蜡烛燃烧的时间与蜡烛的长度不成正比呢?______.

探究一:蜡烛火焰哪一部分温度最高.
小明同学点燃一支蜡烛,仔细观察蜡烛火焰的分层情况后,取出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如图1),1~2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碳化情况.
【观察与思考】
(1)发现火柴梗的______(填“a”、“b”或“c”)处最先碳化.
【反思与结论】
(2)实验结论:______的温度最高.这层火焰温度最高的原因是______.
探究二:探究石蜡的成分.
小刚同学点燃的一支蜡烛并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烧杯(如图2),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水珠,然后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通入澄清石灰水,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与结论】根据上述实验现象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______,由此说明石蜡中一定含有______和碳元素.
【反思与评价】请你对小刚同学设计或结论予以评价.______;______.(写出两点即可)
探究三:探究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与蜡烛的长度是否有关.
小军同学点燃一支蜡烛,然后用烧杯罩住如图3,过一会儿蜡烛会熄灭.这是为什么呢?小军同学又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蜡烛燃烧时间的长短与蜡烛的长度有关系吗?
【建立假设】假设蜡烛燃烧的时间与蜡烛的长度成正比.
【收集证据】点燃两支长度不同的蜡烛,将两只同样大小的大烧杯分别倒扣在燃烧的蜡烛上,用秒表计时,重复实验四次,分别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蜡烛燃烧的时间 | ||
实验次数 | 长蜡烛 | 短蜡烛 |
第一次 | 23.1 8s | 26.06s |
第二次 | 23.19s | 24.94s |
第三次 | 20.02s | 21.45s |
第四次 | 15.16s | 19.10s |
【交流评价】为什么蜡烛燃烧的时间与蜡烛的长度不成正比呢?______.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1)由于火焰的最外部与空气接触最充分,燃烧最好,所以温度最高,故火柴梗的两边最先碳化.
(2)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石蜡燃烧可生成水,水中含有氢、氧元素;由题意可知,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为澄清石灰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说明烧杯中有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含有碳和氧元素,排除空气中含有的氧元素,故可判定石蜡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实验过程中没有考虑蜡烛芯对实验的影响;是否含氧元素无法判断等合理答案;
(3)将两只同样大小的大烧杯分别倒扣在燃烧的蜡烛上,从数据分析结论是蜡烛燃烧时间与蜡烛长度不成正比,猜想的结论应该是短蜡烛先熄灭,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会先沉到烧杯底部,所以较短的蜡烛先熄灭,但实验证明,较长的蜡烛先熄灭,原因可能是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温度较高,密度较小,不易沉降到烧杯底部,反而聚集到烧杯的上部致使长蜡烛先熄灭.
故答案为:(1)a;外焰;外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更充分;(2)CO2和H2O;氢元素;没有考虑蜡烛芯对实验的影响;是否含氧元素无法判断;(3)蜡烛燃烧时间与蜡烛长度不成正比;可能是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温度较高,密度较小,不易沉降到烧杯底部,反而聚集到烧杯的上部致使长蜡烛先熄灭.
(2)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石蜡燃烧可生成水,水中含有氢、氧元素;由题意可知,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为澄清石灰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说明烧杯中有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含有碳和氧元素,排除空气中含有的氧元素,故可判定石蜡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实验过程中没有考虑蜡烛芯对实验的影响;是否含氧元素无法判断等合理答案;
(3)将两只同样大小的大烧杯分别倒扣在燃烧的蜡烛上,从数据分析结论是蜡烛燃烧时间与蜡烛长度不成正比,猜想的结论应该是短蜡烛先熄灭,因为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会先沉到烧杯底部,所以较短的蜡烛先熄灭,但实验证明,较长的蜡烛先熄灭,原因可能是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温度较高,密度较小,不易沉降到烧杯底部,反而聚集到烧杯的上部致使长蜡烛先熄灭.
故答案为:(1)a;外焰;外焰与空气(或氧气)接触更充分;(2)CO2和H2O;氢元素;没有考虑蜡烛芯对实验的影响;是否含氧元素无法判断;(3)蜡烛燃烧时间与蜡烛长度不成正比;可能是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温度较高,密度较小,不易沉降到烧杯底部,反而聚集到烧杯的上部致使长蜡烛先熄灭.
看了 化学兴趣小组的小明、小刚、小...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某班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情况的统计图如下图所示,请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问题。(1)参加体育、文艺,美 2020-07-31 …
下表是光明中学七年级(2)班同学参加学校课外兴趣小组情况统计表:科学数学体育外语美术人数64201 2020-07-31 …
如表是光明中学七年级(2)班同学参加学校课外兴趣小组情况统计表科学数学体育外语美术人数642010 2020-07-31 …
六年级二班参见课外兴趣小组情况如下,科技小组是百分之十,美术小组是百分之三十,体育小组是30人.这个 2020-11-28 …
红星中学七年级一班学生在本学期参加4种课外兴趣小组情况的统计图如图,则参加人数最多的课外兴趣小组是( 2021-01-08 …
如图是向阳小学六年级学生参加各种兴趣小组情况统计图:(1)科技小组有60人,向阳小学六年级共有多少人 2021-01-08 …
右边是六年级参加课外兴趣小组情况的统计图(每人只能参加一项)其他:12.5%科学:25%电脑:37. 2021-01-08 …
如图是某校六年级学生参加学校兴趣小组情况统计图.(1)六年级一共有多少人参加学校兴趣小组?(2)哪个 2021-01-08 …
下面是实验小学六年级学生裁剪学校兴趣小组的情况统计下面是实验小学六年级参加学校兴趣小组情况统计图,扇 2021-01-08 …
实验小学一至四年级兴趣小组情况如下表: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兴趣小组个数4488平均每组人数2 2021-01-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