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六国论(节录)苏轼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其谋夫说客,下至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
|
|
解析:
(1) C句中“少”应解释为“稍微”。 (2) “归”一是“使……归”,一是“回到,往”;“使”,一为“假使”,一为“让”。 (3) ④六国君主不是对人民很好,而是“虐用其民”;⑤不合本文观点,本文认为是使四者失职;⑥他们应该是待时而动,不会老死布褐。 (4) 答案:(1)这种情况是先王也不能避免的。 (2)虽然有怨恨想反叛,但是没有人去领导他们,这是六国能够有一时的安定而不立即灭亡的原因。 参考译文:春秋末期,到战国时代,各国的诸侯卿相,都为自己打算,争着收养人才。从谋士、说客到会学鸡鸣狗盗的人,没有不以宾客的礼节去款待他们的。那些穿着华丽的衣服、吃着珍贵的食品、被招待在官府里的人,不能数得清有多少。魏无忌、齐田文、赵胜、黄歇、吕不韦都有宾客三千人。估计养士应当是官员的一倍,农夫的一半。这些都是役使他人来奉养自己的人,百姓怎能吃得消,国家又怎能受得了呢?苏先生说:这种情况是先王也不能避免的。我曾就世代的兴废考察过,知道六国之所以久存,秦朝之所以速亡,原因都在这里,不可不注意。 要知道有知、有勇、有辩才、有气力的四种人,都是人民中的优秀者,大多不能穿坏的吃坏的而去奉养人的,都是要役使他人来奉养自己的一些人。所以从前的帝王把天下的富贵分出一部分来,和这四种人共同享有。这种人不失业,人民便安定了。六国的君主,虐待他的百姓,并不亚于秦始皇与二世,然而当时百姓并没有一个人起来反叛,这是因为所有老百姓中优秀杰出的人才,多数都被当作宾客奉养起来,没有失其职分。至于那些努力耕作奉养官府的,都是一些愚蠢而没有什么作为的人,虽然有怨恨想反叛,但是没有人去领导他们,这是六国能够有一时的安定而不立即灭亡的原因。 秦始皇当初想驱逐宾客,因为采用了李斯的建议才没有实行。并吞天下以后,就以为宾客已无用处,于是便信任法律而不信任人才;说人民可以靠法律来统治,说官吏不必有才,只要能够遵守我的法律便够了。所以才毁坏了名城,杀戮了豪杰,把那些优秀而有特殊才干的人遣散还乡。这样一来,从前就食于四公子和吕不韦的那些人,都回到哪里去呢?不知道他们能带着瘦长的脖子、黄的面孔,忍饥挨饿,老死在贫苦生活中?还是停止耕作,叹息着等待时机呢?秦代的变乱,虽然是在秦二世的时候所造成的,然而,假使秦始皇当初知道这四种人的可怕,设法安置他们使他们不失业,秦代的灭亡还不至于像这样的快。把百万只虎狼放到山林里去,却让它们饿着渴着,不知道它们将来要吃人。世人以为秦始皇聪明,我是不信的。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在作为儒家经典之 2020-05-13 …
下列罪犯中依法不得适用假释的是( )。 A.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的罪犯 B.犯盗窃罪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 2020-05-18 …
下列( )等情形不应当成立累犯。A.甲被处1年拘役,刑罚执行完毕后 3年内又犯可判3年有期徒刑的盗窃 2020-06-04 …
礼,府,盗,背,济换偏旁再组词礼,# 2020-06-20 …
英语翻译南橘北枳里面的吏二人搏一人指王里面的指的意思是()博者揭为者也的揭意思是()齐人也,坐盗的 2020-06-20 …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划9处)(3分)且二君之论,不务明君臣之义正诸侯之礼 2020-07-15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在作为儒家经典 2020-07-28 …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12处)(4分)且二君之论不务明君臣之义正诸侯之礼徒事争于游戏之 2020-12-06 …
美国学者伊佩霞女士在《剑桥插图中国史》中指出“胜利者将敌人的耳朵割下来献到祖庙;战俘的鲜血被涂在典礼 2020-12-12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在作为儒家经典 2021-0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