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化学-->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有多种方法.甲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红磷,点燃后看到的现象是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
题目详情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有多种方法.甲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红磷,点燃后看到的现象是___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冷却,打开止水夹,看到的现象是___,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反应结束后,
打开止水夹,水自动注入集气瓶的直接原因是___;实验结束时若发现进入瓶内的水少于瓶内空气体积的
,其可能的原因___ (填序号,下同).
A.装置漏气 B红磷过量.C.止水夹未夹紧 D.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E.红磷不足
实验完毕后,集气瓶中所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根据实验现象可知道氮气所具有的性质
是___.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有多种方法.甲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在燃烧匙内盛红磷,点燃后看到的现象是___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冷却,打开止水夹,看到的现象是___,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反应结束后,
打开止水夹,水自动注入集气瓶的直接原因是___;实验结束时若发现进入瓶内的水少于瓶内空气体积的
,其可能的原因___ (填序号,下同).
A.装置漏气 B红磷过量.C.止水夹未夹紧 D.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E.红磷不足
实验完毕后,集气瓶中所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根据实验现象可知道氮气所具有的性质
是___.

,其可能的原因___ (填序号,下同).
A.装置漏气 B红磷过量.C.止水夹未夹紧 D.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E.红磷不足
实验完毕后,集气瓶中所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根据实验现象可知道氮气所具有的性质
是___.

1 5 1 1 5 5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冷却,打开止水夹,看到的现象是___,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反应结束后,
打开止水夹,水自动注入集气瓶的直接原因是___;实验结束时若发现进入瓶内的水少于瓶内空气体积的
1 |
5 |
A.装置漏气 B红磷过量.C.止水夹未夹紧 D.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E.红磷不足
实验完毕后,集气瓶中所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根据实验现象可知道氮气所具有的性质
是___.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插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待红磷火焰熄灭,冷却,打开止水夹,看到的现象是___,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反应结束后,
打开止水夹,水自动注入集气瓶的直接原因是___;实验结束时若发现进入瓶内的水少于瓶内空气体积的
1 |
5 |
A.装置漏气 B红磷过量.C.止水夹未夹紧 D.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E.红磷不足
实验完毕后,集气瓶中所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根据实验现象可知道氮气所具有的性质
是___.

1 |
5 |
A.装置漏气 B红磷过量.C.止水夹未夹紧 D.未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E.红磷不足
实验完毕后,集气瓶中所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根据实验现象可知道氮气所具有的性质
是___.

1 |
5 |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红磷在空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所以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看到的现象是:有水进入集气瓶且约占集气瓶剩余体积的
;由此得到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由于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体,消耗了氧气,瓶内的压强减小;
如果发现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低于
,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A、装置漏气,使进入的水偏少;B、红磷的量不足,瓶内的氧气没有全部消耗掉;C、止水夹未夹紧,空气从装置中溢出,进入装置的水就会多于装置容积的五分之一.D、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使进入的水偏少;E、实验中红磷的量不足,没有把装置中空气中的氧气尽可能的消耗.
(2)分析实验结果,可推测出氮气的①物理性质:无色(或 不易或难溶于水);
②化学性质:不能燃烧(或不支持燃烧或 化学性质不活泼或红磷不能在氮气中燃烧等).
故答案:红磷剧烈地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有水进入集气瓶且约占集气瓶剩余体积的
;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由于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体,消耗了氧气,瓶内的压强减小;ABDE.不易或难溶于水;(或不能燃烧或不支持燃烧或 化学性质不活泼或红磷不能在氮气中燃烧等).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由此得到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由于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体,消耗了氧气,瓶内的压强减小;
如果发现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低于
,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A、装置漏气,使进入的水偏少;B、红磷的量不足,瓶内的氧气没有全部消耗掉;C、止水夹未夹紧,空气从装置中溢出,进入装置的水就会多于装置容积的五分之一.D、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使进入的水偏少;E、实验中红磷的量不足,没有把装置中空气中的氧气尽可能的消耗.
(2)分析实验结果,可推测出氮气的①物理性质:无色(或 不易或难溶于水);
②化学性质:不能燃烧(或不支持燃烧或 化学性质不活泼或红磷不能在氮气中燃烧等).
故答案:红磷剧烈地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有水进入集气瓶且约占集气瓶剩余体积的
;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由于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体,消耗了氧气,瓶内的压强减小;ABDE.不易或难溶于水;(或不能燃烧或不支持燃烧或 化学性质不活泼或红磷不能在氮气中燃烧等).
1 5 1 1 15 5 5;由此得到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由于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体,消耗了氧气,瓶内的压强减小;
如果发现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低于
,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A、装置漏气,使进入的水偏少;B、红磷的量不足,瓶内的氧气没有全部消耗掉;C、止水夹未夹紧,空气从装置中溢出,进入装置的水就会多于装置容积的五分之一.D、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使进入的水偏少;E、实验中红磷的量不足,没有把装置中空气中的氧气尽可能的消耗.
(2)分析实验结果,可推测出氮气的①物理性质:无色(或 不易或难溶于水);
②化学性质:不能燃烧(或不支持燃烧或 化学性质不活泼或红磷不能在氮气中燃烧等).
故答案:红磷剧烈地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有水进入集气瓶且约占集气瓶剩余体积的
;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由于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体,消耗了氧气,瓶内的压强减小;ABDE.不易或难溶于水;(或不能燃烧或不支持燃烧或 化学性质不活泼或红磷不能在氮气中燃烧等).
1 5 1 1 15 5 5.由于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体,消耗了氧气,瓶内的压强减小;
如果发现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低于
,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A、装置漏气,使进入的水偏少;B、红磷的量不足,瓶内的氧气没有全部消耗掉;C、止水夹未夹紧,空气从装置中溢出,进入装置的水就会多于装置容积的五分之一.D、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使进入的水偏少;E、实验中红磷的量不足,没有把装置中空气中的氧气尽可能的消耗.
(2)分析实验结果,可推测出氮气的①物理性质:无色(或 不易或难溶于水);
②化学性质:不能燃烧(或不支持燃烧或 化学性质不活泼或红磷不能在氮气中燃烧等).
故答案:红磷剧烈地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有水进入集气瓶且约占集气瓶剩余体积的
;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由于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体,消耗了氧气,瓶内的压强减小;ABDE.不易或难溶于水;(或不能燃烧或不支持燃烧或 化学性质不活泼或红磷不能在氮气中燃烧等).
1 5 1 1 15 5 5,分析可能的原因是:
A、装置漏气,使进入的水偏少;B、红磷的量不足,瓶内的氧气没有全部消耗掉;C、止水夹未夹紧,空气从装置中溢出,进入装置的水就会多于装置容积的五分之一.D、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使进入的水偏少;E、实验中红磷的量不足,没有把装置中空气中的氧气尽可能的消耗.
(2)分析实验结果,可推测出氮气的①物理性质:无色(或 不易或难溶于水);
②化学性质:不能燃烧(或不支持燃烧或 化学性质不活泼或红磷不能在氮气中燃烧等).
故答案:红磷剧烈地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有水进入集气瓶且约占集气瓶剩余体积的
;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由于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体,消耗了氧气,瓶内的压强减小;ABDE.不易或难溶于水;(或不能燃烧或不支持燃烧或 化学性质不活泼或红磷不能在氮气中燃烧等).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由于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体,消耗了氧气,瓶内的压强减小;ABDE.不易或难溶于水;(或不能燃烧或不支持燃烧或 化学性质不活泼或红磷不能在氮气中燃烧等).
1 5 1 1 15 5 5;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由于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体,消耗了氧气,瓶内的压强减小;ABDE.不易或难溶于水;(或不能燃烧或不支持燃烧或 化学性质不活泼或红磷不能在氮气中燃烧等).
1 5 1 1 15 5 5;由于红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固体,消耗了氧气,瓶内的压强减小;ABDE.不易或难溶于水;(或不能燃烧或不支持燃烧或 化学性质不活泼或红磷不能在氮气中燃烧等).
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磷+氧气
点燃 |
1 |
5 |
1 |
5 |
如果发现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低于
1 |
5 |
A、装置漏气,使进入的水偏少;B、红磷的量不足,瓶内的氧气没有全部消耗掉;C、止水夹未夹紧,空气从装置中溢出,进入装置的水就会多于装置容积的五分之一.D、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使进入的水偏少;E、实验中红磷的量不足,没有把装置中空气中的氧气尽可能的消耗.
(2)分析实验结果,可推测出氮气的①物理性质:无色(或 不易或难溶于水);
②化学性质:不能燃烧(或不支持燃烧或 化学性质不活泼或红磷不能在氮气中燃烧等).
故答案:红磷剧烈地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磷+氧气
点燃 |
1 |
5 |
1 |
5 |
点燃 |
五氧化二磷;所以冷却后,打开止水夹看到的现象是:有水进入集气瓶且约占集气瓶剩余体积的
1 |
5 |
1 |
5 |
如果发现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低于
1 |
5 |
A、装置漏气,使进入的水偏少;B、红磷的量不足,瓶内的氧气没有全部消耗掉;C、止水夹未夹紧,空气从装置中溢出,进入装置的水就会多于装置容积的五分之一.D、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使进入的水偏少;E、实验中红磷的量不足,没有把装置中空气中的氧气尽可能的消耗.
(2)分析实验结果,可推测出氮气的①物理性质:无色(或 不易或难溶于水);
②化学性质:不能燃烧(或不支持燃烧或 化学性质不活泼或红磷不能在氮气中燃烧等).
故答案:红磷剧烈地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磷+氧气
点燃 |
1 |
5 |
1 |
5 |
1 |
5 |
1 |
5 |
如果发现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低于
1 |
5 |
A、装置漏气,使进入的水偏少;B、红磷的量不足,瓶内的氧气没有全部消耗掉;C、止水夹未夹紧,空气从装置中溢出,进入装置的水就会多于装置容积的五分之一.D、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使进入的水偏少;E、实验中红磷的量不足,没有把装置中空气中的氧气尽可能的消耗.
(2)分析实验结果,可推测出氮气的①物理性质:无色(或 不易或难溶于水);
②化学性质:不能燃烧(或不支持燃烧或 化学性质不活泼或红磷不能在氮气中燃烧等).
故答案:红磷剧烈地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磷+氧气
点燃 |
1 |
5 |
1 |
5 |
1 |
5 |
如果发现测定的氧气体积分数低于
1 |
5 |
A、装置漏气,使进入的水偏少;B、红磷的量不足,瓶内的氧气没有全部消耗掉;C、止水夹未夹紧,空气从装置中溢出,进入装置的水就会多于装置容积的五分之一.D、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使进入的水偏少;E、实验中红磷的量不足,没有把装置中空气中的氧气尽可能的消耗.
(2)分析实验结果,可推测出氮气的①物理性质:无色(或 不易或难溶于水);
②化学性质:不能燃烧(或不支持燃烧或 化学性质不活泼或红磷不能在氮气中燃烧等).
故答案:红磷剧烈地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磷+氧气
点燃 |
1 |
5 |
1 |
5 |
1 |
5 |
A、装置漏气,使进入的水偏少;B、红磷的量不足,瓶内的氧气没有全部消耗掉;C、止水夹未夹紧,空气从装置中溢出,进入装置的水就会多于装置容积的五分之一.D、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使进入的水偏少;E、实验中红磷的量不足,没有把装置中空气中的氧气尽可能的消耗.
(2)分析实验结果,可推测出氮气的①物理性质:无色(或 不易或难溶于水);
②化学性质:不能燃烧(或不支持燃烧或 化学性质不活泼或红磷不能在氮气中燃烧等).
故答案:红磷剧烈地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磷+氧气
点燃 |
1 |
5 |
1 |
5 |
点燃 |
五氧化二磷;有水进入集气瓶且约占集气瓶剩余体积的
1 |
5 |
1 |
5 |
1 |
5 |
1 |
5 |
1 |
5 |
看了 (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请根据他的操作回答下列问题:(1)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 2020-05-02 …
甲图所示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装置及药品.(1)为获得较为准确的实验数据,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 2020-05-13 …
现有两组实验小组的同学参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1)甲组同学采用课本实验装置(图2) 2020-05-13 …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时,水超过5/1时为什么可能插入燃烧室太慢也可能未塞紧弹簧夹.请您通俗易懂的回答 2020-05-17 …
您对:“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者,阳必凑之!”有什么不同解释?“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者,阳必 2020-06-20 …
请问所谓的倒吸,他的原理到底是什么在实验的尾气处理中常常涉及倒吸问题,那么,它的原理到底是什么?是 2020-07-15 …
已知数列{an}中,a1=l,在a1,a2之间插人1个数,在a2,a3之间插人2个数,在a3,a4 2020-07-23 …
已知数列{an}中a1=1,在a1、a2之间插入1个数,在a2、a3之间插入2个数,在a3、a4之间 2020-10-31 …
九(3)学生对呼出气体和空气进行对比探,请你将以下探究过程补充完整:A、老师要求孔德欢用集气瓶取一瓶 2020-12-03 …
如图是某同学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玻璃钟罩事先放入水槽中,并将水面以上的空气分成五等分,燃烧 2020-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