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妙用象征托义于物作文

题目详情
妙用象征托义于物 作文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象征,就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某一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艺术手法。即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深奥的含义,也就是托义于物。如《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海燕》都运用了象征的表现手法。从组成来说,象征可分为本体和象征体两部分,本体是指某一种具体事物,象征体是表特殊情理。运用象征可使抽象概念生动形象,深奥的道理浅显易懂。它可延伸描写内蕴,创造艺术境界,引人联想,增强艺术感染力。请看:
樟树赞
茹志鹃

上海宋庆龄故居庭前有两棵树。

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大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这是两棵樟树。

广东有种英雄树,它长得很高。如果在它周围有别的树木,它一定要长得比别的树高出一段,方才罢休。据说它的花大,它的花红。仔细想想,即使花红如血,花大如轮,长在那么高的树上,伸着脖子,仰着脑袋,欣赏起来,难保一定有趣。

樟树不高,特别是它的躯干。茂茂盛盛的倒是它的枝丫。生发开来的枝丫,长到一定程度,犹如小树干那么粗壮。粗粗壮壮的枝丫,从同一个母体躯干里生发开来,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繁繁密密,阴凉特大。

这是两棵很大的樟树。

别的树木,容易招虫。从同一棵石榴树上就可以找到三四种不同的虫:花花绿绿的;屈体前进的;以叶作为伪装的;密密麻麻,不易发现的。它们自己寄生在树上,还在那里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并且教唆后代如何寄生。树蛀空了,它们也还不死,而且散开去,另去物色寄生体。

樟树不招虫。这个特点,在它作为树的时候,就表现得十分充分。别的树要喷洒药水,而它却不必。其奥妙也可能是到后来才发现,原来是树的本身,树的内里,就有一种拒虫的气味。因为这是一种有益的气味,人们就称它为香气。更难得的是,樟树将这种拒虫的香气,永久保持,至死不变。这一点,恐怕世界上任何科学制作的化妆品,都难以做得到的。即使当它枝枯叶谢的时候,当它已经作为木料的时候,它的香气也永远不变,永不消失。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就怕它一天。樟树高就高在这里,贵也贵在这里。

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前,有两棵树。有两棵阴凉大,不招虫的樟树。

文章以樟树象征宋庆龄的品德和精神。樟树“粗粗壮壮的枝丫,从同一个母体躯干里生发开来,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繁繁密密,阴凉特大”,象征着宋庆龄奉献出自己全部的心血造福人民的崇高品德,“樟树将这种拒虫的香气,永久保持,至死不变”的特点,就是宋庆龄疾恶如仇、抗凶祛邪的斗争精神的写照。文章妙用象征,托义于物,赞美了宋庆龄的高尚品质,增强艺术感染力。
看了 妙用象征托义于物作文...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如图所示,在劲度系数为k的弹簧下端挂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开始时用托盘托着物体,使弹簧保持原长.然后  2020-05-14 …

三、写作练笔14.这篇科幻小说想象奇妙,小庙被台风卷得无影无踪,是一个奇妙的想象,又出现了一个深不  2020-05-16 …

鲁迅故乡文中着重刻画了哪几个人物形象?谁是主要人物?谁是村托人物?谁是线索人物?急!  2020-06-09 …

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  2020-06-17 …

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  2020-06-17 …

(片断作文)这两首歌词都运用景物描写来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形象。即使同一事物,在不同的心境下,感受也  2020-07-03 …

菜花阅读的体裁是什么?前文与最后两段之间有什么关系?作者用墨如泼地描绘菜花的形象有什么意图?作者托物  2020-12-08 …

在某火车站托运物品时,不超过3kg的物品需付1.5元,以后每增加1kg(不足1kg按1kg计)需增加  2020-12-15 …

有人把三角形想象成沙漠上的金字塔,三角形还可以想象成其他许多物体.请展开想象,描写一种关于三角形的想  2020-12-25 …

诗歌常借助“物喻”(比喻的一种)这种修辞方法,通过物象与思想的相似点,让读者从假托之物的品格特征“会  2021-0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