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 育儿知识 作业答案 考试题库 百科 知识分享

常规断句一般在什么后面断

题目详情
常规断句 一般在什么后面断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一、句首语助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文言文中有一些虚词放在句子的开头,强调语气或领起全句乃至全段,如“至”、“夫”、“若夫”、“盖”、“故”、“惟”等,诵读应稍加停顿,不能和后面的文字连接.
  二、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如:
  ①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②可/以一战.
  三、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如: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②永之人/争/奔走焉.
  四、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应连读.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如:
  ①其一犬/坐于前.(应为“其一/犬坐/于前”.)
  五、停顿应体现句子结构分原貌.如:
  ①望晚/日照/城郭(句中“望晚”是“向晚”意,即接近黄昏之时,原句是主谓结构,如读成“望/晚日/照城郭”,就读出了另一种理解.)
  ②瞻余马首/可也.
  六、节奏停顿要体现出省略成分.如: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七、对古代的国号、年号、官职、爵位、史实、地名要了解否则易导致朗读停顿错误.如:
  ①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虞山”是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八、“也”用在句中揭示停顿,朗读时在其后停顿.如:
  ①余闻之也/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