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判断句,那么“冰,水为之,而寒与水”为什么不是判断句?但薛金星的《中学教材全解》必修1只说前一句是“无标志判断句”!!!!!
题目详情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是判断句,那么“冰,水为之,而寒与水”为什么不是判断句?
但薛金星的《中学教材全解》 必修1 只说前一句是“无标志判断句”!!!!!
但薛金星的《中学教材全解》 必修1 只说前一句是“无标志判断句”!!!!!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谁说不是的?我99%觉得是哦
★ 一般句式
一、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①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②汝是大家子
(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臣本布衣.
⑥且相如素贱人.
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⑧予本非文人画士.
(6)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你的那个前者属于第6种,后者属于第4种.前后两句对偶,不可能前一句是而后一句不是的.《全解》也有错误的时候.加上它也没说第2句不是啊,只是没提到.可能因为第一句才是名句,是“青出于蓝”的典故
★ 一般句式
一、判断句
(1)用“者……也”表判断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句末用“者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3)用“者”表判断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4)用动词“为”或判断词“是”表判断
①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②汝是大家子
(5)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⑤臣本布衣.
⑥且相如素贱人.
⑦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⑧予本非文人画士.
(6)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作判断句的主语,而有些判断句中的“是”也并非都不表示判断,“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
你的那个前者属于第6种,后者属于第4种.前后两句对偶,不可能前一句是而后一句不是的.《全解》也有错误的时候.加上它也没说第2句不是啊,只是没提到.可能因为第一句才是名句,是“青出于蓝”的典故
看了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是判断...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用了洛必达法则分母还是0最近学了洛必达法则,发现解题时老是出问题.比如做一道x趋向于0时的求极限的 2020-05-13 …
‘‘道德只是一个简单的是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2020-05-15 …
对于沿曲线运动的物体,以下几种说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A.切向加速度必不为零B.法向加速度必不为零(拐 2020-05-17 …
惧有伏焉的"焉"是语气助词还是"于之"的意思?(都说的通啊 2020-05-20 …
3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必”的最后一笔是撇.B.“火”的笔顺是点、长撇、短撇、捺.C.“ 2020-06-05 …
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圆的切线垂直于半径B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圆的切线垂直 2020-06-08 …
下列不属于作为遗产必备的条件是()A.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B.必须是在世时遗留的财产C.必须 2020-06-11 …
我们老师说过零丁洋有一个是于谦写的是不是于谦的石灰吟啊?不是请再写出来 2020-06-11 …
意,私意也.必,期必也.固,执滞也.我,私己也.四者相为终始,起于意,遂于必,留于固,而成于我也. 2020-06-17 …
善言天者、有验于人的意思善言古者、必合于今的意思善言人者、必有厌于己的意思善言天者、有验于人的意思 2020-0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