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语文-->
第一节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而第二节为什么先写水后写山呢?
题目详情
第一节说: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而第二节为什么先写水后写山呢?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该文是很有自家法度,颇有章法的,我以为~
先讲文章结构吧.
总体上,第一节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第二节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环绕“独绝”二字展开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具体而言,第一节中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说的是作者自己——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移动,随心所欲地任船所至观赏景物.第二节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
同时从写景重点上看,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适宜,轻重有度.
再者,该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写志的语言很少,似乎不太讲究情景相生.其实人们可从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中,从寥寥几句写观感的语句中,领略到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首先,我们可以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而从对之后山水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尤其对山水详略的处理中,重点描绘山景,自然而然的引出两句观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的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从而使整体上不显得突兀,读者能自然的品味山水之美好、雅趣之高洁.
所以第二节先写水后写山,既是符合从流游历的观感的,又是符合文章结构要求和顺应借景抒情需要的.
先讲文章结构吧.
总体上,第一节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第二节分承“异水”和“奇山”两方面,环绕“独绝”二字展开生发和描摹.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
具体而言,第一节中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说的是作者自己——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移动,随心所欲地任船所至观赏景物.第二节写景顺序上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
同时从写景重点上看,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写“水”的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写“山”的部分,详写动态略写静态.这样既突出景物主要特征,又显得详略适宜,轻重有度.
再者,该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写志的语言很少,似乎不太讲究情景相生.其实人们可从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中,从寥寥几句写观感的语句中,领略到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首先,我们可以从“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中,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而从对之后山水的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尤其对山水详略的处理中,重点描绘山景,自然而然的引出两句观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不仅从侧面衬托出险峰幽谷的夺人心魄的魅力,更是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从而使整体上不显得突兀,读者能自然的品味山水之美好、雅趣之高洁.
所以第二节先写水后写山,既是符合从流游历的观感的,又是符合文章结构要求和顺应借景抒情需要的.
看了 第一节说: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英语翻译砥柱,山名也.昔禹治洪水,山岭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 2020-04-27 …
水出于山,而走于海,水非恶山而欲海也,高下使之然也是什么意思 2020-05-14 …
英语翻译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 2020-06-18 …
英语翻译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砥柱,山名也.昔禹冶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 2020-07-10 …
禅悟人生——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依旧是山,看水依旧是水 2020-11-02 …
禅悟人生——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依旧是山,看水依旧是水 2020-11-02 …
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人因为什么而寄情山水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人因为而寄情山水,以为线索描写了古寺的,表达了诗 2020-11-10 …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游敬亭山记王思任①“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不道宣城,不知言者之赏心也。姑 2020-11-12 …
刚刚有人塞给我一个纸团,上面是一首诗,这首诗是这样的:神韵山海经依山而水婷婷刚刚有人塞给我一个纸团, 2020-11-28 …
一位禅师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 2021-0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