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吧作业答案频道 -->化学-->
Ⅰ.液态肼(N2H4)和液态双氧水当它们混合反应时,可以产生大量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已知:0.8mol液态肼与足量的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513.2kJ的热量.反应
题目详情
Ⅰ.液态肼(N2H4)和液态双氧水当它们混合反应时,可以产生大量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大量热.已知:0.8mol液态肼与足量的液态双氧水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并放出513.2kJ的热量.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
Ⅱ.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①Fe(s)+CO2(g)⇌FeO(s)+CO(g)△H1=akJ•mol-1
②2CO(g)+O2(g)⇌2CO2(g)△H2
③2Fe(s)+O2(g)⇌2FeO(s)△H3=b kJ•mol-1
(1)△H2=___(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2)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已知在某温度下时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2,在此温度下2L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①,Fe和CO2的起始量均为6mol,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___,CO的平衡浓度为___.
(3)将上述平衡体系温度升高时,再次达到平衡时体系中CO的浓度与CO2浓度的比值增大,为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且使体系中FeO的物质的量增加,其他条件不变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填序号).
A.缩小反应器体积 B.再通入CO2
C.升高温度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24
21
222
23-1
2
22
2
2
Ⅱ.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①Fe(s)+CO2(g)⇌FeO(s)+CO(g)△H1=akJ•mol-1
②2CO(g)+O2(g)⇌2CO2(g)△H2
③2Fe(s)+O2(g)⇌2FeO(s)△H3=b kJ•mol-1
(1)△H2=___(用含a、b的代数式表示).
(2)反应①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K=___,已知在某温度下时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2,在此温度下2L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①,Fe和CO2的起始量均为6mol,达到平衡时CO2的转化率为___,CO的平衡浓度为___.
(3)将上述平衡体系温度升高时,再次达到平衡时体系中CO的浓度与CO2浓度的比值增大,为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且使体系中FeO的物质的量增加,其他条件不变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填序号).
A.缩小反应器体积 B.再通入CO2
C.升高温度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24
21
222
23-1
2
22
2
2
▼优质解答
答案和解析
I.反应方程式为:N22H44+2H22O22=N22+4H22O,0.8mol液态肼放出513.2KJ的热量,则1mol液态肼放出的热量为513.2kJ×
=641.5kJ,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l)+2H2O2(l)=N2(g)+4H2O(g)△H=-641.5kJ/mol,
故答案为:N2H4(g)+2H2O2(l)=N2(g)+4H2O(g)△H=-641.5kJ/mol;
Ⅱ.(1)已知:①Fe(s)+CO2(g)⇌FeO(s)+CO(g)△H1=akJ•mol-1
②2CO(g)+O2(g)⇌2CO2(g)△H2
③2Fe(s)+O2(g)⇌2FeO(s)△H3=b 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③-①×2可得②2CO(g)+O2(g)⇌2CO2(g),故△H2=(b-2a)kJ•mol-1,
故答案为:(b-2a)kJ•mol-1;
(2)①Fe(s)+CO2(g)⇌FeO(s)+CO(g)的平衡常数K=
,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2,由平衡常数表示可知,平衡时c(CO)=2c(CO2),根据碳元素守恒,平衡时c(CO)+c(CO2)=
=3mol/L,联立可得:c(CO)=2mol/L,c(CO2)=1mol/L,二氧化碳转化率=
×100%=66.7%,
故答案为:
;66.7%;2mol/L;
(3)将上述平衡体系温度升高时,再次达到平衡时体系中CO的浓度与CO2浓度的比值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A.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缩小反应器体积,平衡不移动,FeO物质的量不变,故A错误;
B.再通入CO2,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FeO的物质的量增大,故B正确;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FeO的物质的量增大,故C正确;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FeO的物质的量不变,故D错误,
故选:BC.
1mol 0.8mol 1mol 1mol 1mol0.8mol 0.8mol 0.8mol=641.5kJ,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2H44(l)+2H22O22(l)=N22(g)+4H22O(g)△H=-641.5kJ/mol,
故答案为:N22H44(g)+2H22O22(l)=N22(g)+4H22O(g)△H=-641.5kJ/mol;
Ⅱ.(1)已知:①Fe(s)+CO22(g)⇌FeO(s)+CO(g)△H11=akJ•mol-1-1
②2CO(g)+O22(g)⇌2CO22(g)△H22
③2Fe(s)+O22(g)⇌2FeO(s)△H33=b kJ•mol-1-1
根据盖斯定律,③-①×2可得②2CO(g)+O22(g)⇌2CO22(g),故△H22=(b-2a)kJ•mol-1-1,
故答案为:(b-2a)kJ•mol-1-1;
(2)①Fe(s)+CO22(g)⇌FeO(s)+CO(g)的平衡常数K=
,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2,由平衡常数表示可知,平衡时c(CO)=2c(CO2),根据碳元素守恒,平衡时c(CO)+c(CO2)=
=3mol/L,联立可得:c(CO)=2mol/L,c(CO2)=1mol/L,二氧化碳转化率=
×100%=66.7%,
故答案为:
;66.7%;2mol/L;
(3)将上述平衡体系温度升高时,再次达到平衡时体系中CO的浓度与CO2浓度的比值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A.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缩小反应器体积,平衡不移动,FeO物质的量不变,故A错误;
B.再通入CO2,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FeO的物质的量增大,故B正确;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FeO的物质的量增大,故C正确;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FeO的物质的量不变,故D错误,
故选:BC.
c(CO) c(CO2) c(CO) c(CO) c(CO)c(CO2) c(CO2) c(CO2)2),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2,由平衡常数表示可知,平衡时c(CO)=2c(CO22),根据碳元素守恒,平衡时c(CO)+c(CO22)=
=3mol/L,联立可得:c(CO)=2mol/L,c(CO2)=1mol/L,二氧化碳转化率=
×100%=66.7%,
故答案为:
;66.7%;2mol/L;
(3)将上述平衡体系温度升高时,再次达到平衡时体系中CO的浓度与CO2浓度的比值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A.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缩小反应器体积,平衡不移动,FeO物质的量不变,故A错误;
B.再通入CO2,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FeO的物质的量增大,故B正确;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FeO的物质的量增大,故C正确;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FeO的物质的量不变,故D错误,
故选:BC.
6mol 2L 6mol 6mol 6mol2L 2L 2L=3mol/L,联立可得:c(CO)=2mol/L,c(CO22)=1mol/L,二氧化碳转化率=
×100%=66.7%,
故答案为:
;66.7%;2mol/L;
(3)将上述平衡体系温度升高时,再次达到平衡时体系中CO的浓度与CO2浓度的比值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A.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缩小反应器体积,平衡不移动,FeO物质的量不变,故A错误;
B.再通入CO2,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FeO的物质的量增大,故B正确;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FeO的物质的量增大,故C正确;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FeO的物质的量不变,故D错误,
故选:BC.
3mol/L-1mol/L 3mol/L 3mol/L-1mol/L 3mol/L-1mol/L 3mol/L-1mol/L3mol/L 3mol/L 3mol/L×100%=66.7%,
故答案为:
;66.7%;2mol/L;
(3)将上述平衡体系温度升高时,再次达到平衡时体系中CO的浓度与CO2浓度的比值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A.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缩小反应器体积,平衡不移动,FeO物质的量不变,故A错误;
B.再通入CO2,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FeO的物质的量增大,故B正确;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FeO的物质的量增大,故C正确;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FeO的物质的量不变,故D错误,
故选:BC.
c(CO) c(CO2) c(CO) c(CO) c(CO)c(CO2) c(CO2) c(CO2)2);66.7%;2mol/L;
(3)将上述平衡体系温度升高时,再次达到平衡时体系中CO的浓度与CO22浓度的比值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A.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缩小反应器体积,平衡不移动,FeO物质的量不变,故A错误;
B.再通入CO22,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FeO的物质的量增大,故B正确;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FeO的物质的量增大,故C正确;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FeO的物质的量不变,故D错误,
故选:BC.
1mol |
0.8mol |
故答案为:N2H4(g)+2H2O2(l)=N2(g)+4H2O(g)△H=-641.5kJ/mol;
Ⅱ.(1)已知:①Fe(s)+CO2(g)⇌FeO(s)+CO(g)△H1=akJ•mol-1
②2CO(g)+O2(g)⇌2CO2(g)△H2
③2Fe(s)+O2(g)⇌2FeO(s)△H3=b kJ•mol-1
根据盖斯定律,③-①×2可得②2CO(g)+O2(g)⇌2CO2(g),故△H2=(b-2a)kJ•mol-1,
故答案为:(b-2a)kJ•mol-1;
(2)①Fe(s)+CO2(g)⇌FeO(s)+CO(g)的平衡常数K=
c(CO) |
c(CO2) |
6mol |
2L |
3mol/L-1mol/L |
3mol/L |
故答案为:
c(CO) |
c(CO2) |
(3)将上述平衡体系温度升高时,再次达到平衡时体系中CO的浓度与CO2浓度的比值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A.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缩小反应器体积,平衡不移动,FeO物质的量不变,故A错误;
B.再通入CO2,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FeO的物质的量增大,故B正确;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FeO的物质的量增大,故C正确;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FeO的物质的量不变,故D错误,
故选:BC.
1mol |
0.8mol |
故答案为:N22H44(g)+2H22O22(l)=N22(g)+4H22O(g)△H=-641.5kJ/mol;
Ⅱ.(1)已知:①Fe(s)+CO22(g)⇌FeO(s)+CO(g)△H11=akJ•mol-1-1
②2CO(g)+O22(g)⇌2CO22(g)△H22
③2Fe(s)+O22(g)⇌2FeO(s)△H33=b kJ•mol-1-1
根据盖斯定律,③-①×2可得②2CO(g)+O22(g)⇌2CO22(g),故△H22=(b-2a)kJ•mol-1-1,
故答案为:(b-2a)kJ•mol-1-1;
(2)①Fe(s)+CO22(g)⇌FeO(s)+CO(g)的平衡常数K=
c(CO) |
c(CO2) |
6mol |
2L |
3mol/L-1mol/L |
3mol/L |
故答案为:
c(CO) |
c(CO2) |
(3)将上述平衡体系温度升高时,再次达到平衡时体系中CO的浓度与CO2浓度的比值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A.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缩小反应器体积,平衡不移动,FeO物质的量不变,故A错误;
B.再通入CO2,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FeO的物质的量增大,故B正确;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FeO的物质的量增大,故C正确;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FeO的物质的量不变,故D错误,
故选:BC.
c(CO) |
c(CO2) |
6mol |
2L |
3mol/L-1mol/L |
3mol/L |
故答案为:
c(CO) |
c(CO2) |
(3)将上述平衡体系温度升高时,再次达到平衡时体系中CO的浓度与CO2浓度的比值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A.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缩小反应器体积,平衡不移动,FeO物质的量不变,故A错误;
B.再通入CO2,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FeO的物质的量增大,故B正确;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FeO的物质的量增大,故C正确;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FeO的物质的量不变,故D错误,
故选:BC.
6mol |
2L |
3mol/L-1mol/L |
3mol/L |
故答案为:
c(CO) |
c(CO2) |
(3)将上述平衡体系温度升高时,再次达到平衡时体系中CO的浓度与CO2浓度的比值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A.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缩小反应器体积,平衡不移动,FeO物质的量不变,故A错误;
B.再通入CO2,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FeO的物质的量增大,故B正确;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FeO的物质的量增大,故C正确;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FeO的物质的量不变,故D错误,
故选:BC.
3mol/L-1mol/L |
3mol/L |
故答案为:
c(CO) |
c(CO2) |
(3)将上述平衡体系温度升高时,再次达到平衡时体系中CO的浓度与CO2浓度的比值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A.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缩小反应器体积,平衡不移动,FeO物质的量不变,故A错误;
B.再通入CO2,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FeO的物质的量增大,故B正确;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FeO的物质的量增大,故C正确;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FeO的物质的量不变,故D错误,
故选:BC.
c(CO) |
c(CO2) |
(3)将上述平衡体系温度升高时,再次达到平衡时体系中CO的浓度与CO22浓度的比值增大,说明平衡正向移动,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A.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缩小反应器体积,平衡不移动,FeO物质的量不变,故A错误;
B.再通入CO22,二氧化碳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FeO的物质的量增大,故B正确;
C.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平衡正向移动,FeO的物质的量增大,故C正确;
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平衡移动,FeO的物质的量不变,故D错误,
故选:BC.
看了 Ⅰ.液态肼(N2H4)和液态...的网友还看了以下:
北京市今年1月份开始以PM2.5标准公布空气质量.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 2020-06-20 …
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颁布后,各地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空气质量.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提高空气质 2020-06-22 …
为有效控制雾霾,各地积极采取措施改善大气质量.研究并有效控制空气中氮氧化物、碳氧化物含量显得尤为重 2020-07-22 …
2014年12月28如,郑州地铁1号线投入试运营,不但缓解了市内交通压力,也改善了我市空气质量.Ⅰ. 2020-11-12 …
我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颁布后,各地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空气质量.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提高空气质量 2020-11-30 …
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方法很多,如图1所示的是小明同学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方法测定氧气含量.(1) 2020-12-04 …
(1)在人群密集的教室与空旷田野空气相比较,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较高,而氧气的含量相对较低.试设计实验 2020-12-04 …
2014年12月28如,郑州地铁1号线投入试运营,不但缓解了市内交通压力,也改善了我市空气质量.Ⅰ. 2020-12-15 …
肺活量是人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体量.结合所学知识想-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肺活量大 2020-12-24 …
用天然气和水煤气(主要成分是CO和H2)代替蜂窝煤作燃料,可明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工业用水蒸汽通过赤 2021-01-22 …